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围观弥留之际的“猪坚强”,背后是无法忘却的汶川记忆

发稿时间:2021-05-12 20:4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黄帅 中国青年网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十三周年。我们都还记得,十三年前的那个下午,突然而至的那场灾难带给国人的伤痛。关于这些记忆,颇有象征意味的符号之一便是“猪坚强”。汶川大地震后,它被埋废墟下36天,2008年6月17日被刨出来时,它还坚强地活着。

  如今,“猪坚强”已经进入弥留之际。如果按照人类的年龄来算,“猪坚强”现在已是“百岁高龄”了:很多网友都说“猪坚强”是非常幸运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年,“猪坚强”的故事被报道后,便被强势围观。此后,它过上了相当“优越”的生活,获得了专职饲养,后来在建川博物馆里“安度晚年”。

  据报道,随着汶川地震纪念日的到来,近期前去“看望”它的游客数量也激增了。与此同时,舆论场上产生了两种奇怪的声音。其一,有些人完全用调侃的态度看待“猪坚强”,认为花大力气来精心照料一只猪是可笑的。其二,有些人把“猪坚强”神化了,认为“猪坚强”不是寻常的猪,恐怕已经有了“灵性”,甚至把其当成祈福的对象。 

  舆论当然可以围观“猪坚强”,但应当适度,既不必过于贬低,也不用盲目神化。任何动物都有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即便大难不死的“猪坚强”也是如此。因此,与其过度消费“猪坚强”,不如冷静思考下:“猪坚强”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虽然“猪坚强”不会有人类那样的精神意志,但它凭借本能的顽强,成功熬过了36个废墟下的日夜。这是生命的奇迹,也给人极大的鼓舞。纵观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行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贯穿始终。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才鼓励灾区的人民在灾难后获得继续生活的勇气。

  “猪坚强”也是一种乐观的符号象征。在泛娱乐化的网络舆论中,“猪坚强”至今仍能保持足够的热度,也说明这种乐观与积极的生命态度仍有足以打动人的力量。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想起汶川地震时,依然不会忘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等抗震救灾精神。同时,作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符号,“猪坚强”之所以13年后仍被关注,背后是我们无法忘却的汶川记忆。

原标题:围观弥留之际的“猪坚强”,背后是无法忘却的汶川记忆
责任编辑:纪佳琦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