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吃什么、怎么吃?如何避免成为“低食商”受害者?

发稿时间:2021-05-12 13:07:00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中国青年网

  在当代都市社交活动中,假如满口只谈吃喝似乎不甚风雅,但如果你熟练掌握并运用素食、辟谷、代餐等前沿饮食理念,可能会一下子成为全场焦点。

  我们该吃什么、怎么吃?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各类饮食潮流裹挟下的“低食商”受害者?

  1

  今年3月,成都一家素食幼儿园引发网友和监管部门关注。素食幼儿园并非这里首创,在深圳、武汉、长沙等地,都有只为孩子提供素食的“特殊”幼儿园,受众面还不算小。

  从这些素食幼儿园的介绍来看,不外乎以下几大卖点: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热爱动物;传播国学知识;避免肉食带来肥胖和所谓“上火”“毒素”,有益健康。

  然而仔细一想,这些逻辑并非经得起推敲:第一,素食和教育孩子保护环境有何关系?

  食物链环环紧扣,本就是自然界最本初的规律之一。倡导孩子热爱自然,应当提倡不滥捕滥杀、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是狭隘地要求“不吃肉”。

  环保教育不可或缺,但这张大旗并不能就此拿来成为素食的“虎皮”。

  ↑6月14日,在昆明市一家素食餐厅,顾客给菜品拍照。新华社发(陈欣波 摄)

  第二,传播国学就一定要给孩子吃素吗?

  几乎所有素食幼儿园都格外强调对传统国学观念的教育传播,但各种“高大上”的国学标签堆砌之下,这些幼儿园并没解释清楚国学与素食有何关系。实际上,国学经典中有不少关于均衡饮食的智慧:“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连孔子时代学者们收取的学费,也是“束脩”,即肉干。

  将素食和国学强拉硬拽在一起,无异于“碰瓷”。

  第三,吃素真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吗?

  尽管根据成都市相关部门调查,这家所谓的素食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是“蛋奶素”而非全素食,但营养学家均认为这依然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风险,铁、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不足的风险升高。

  一些成年人也许能在专业人士指导和大量膳食补充剂的支持下,实现素食与身体正常机能并存。然而,幼小的孩子本身没有对食物营养的判断,也无法自己选择吃什么、怎么吃,甚至还不能感知和表达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是否不适,一旦造成生长发育上的不足,将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伤害和不负责任。

  2

  社交平台上,有位家长提问:我们家大人都吃素,但4岁女儿老嚷着要吃肉怎么办?

  素食是一种自由选择,但不应成为一种道德绑架。

  因为饮食习惯、个人偏好、心理因素等理由吃素,个人的自由选择应得到尊重,但不应成为素食者勉强他人的理由,更不应强行让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吃素。

  ↑在泰国普吉举办的斋节集会上拍摄的芒果糯米饭 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在饮食上为难他人、取悦自己,并不是当下罕见的现象。在缺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一些人盲目鼓动他人吃素,甚至宣传可以减肥、祛痘等种种好处,毫不顾忌对方的饮食习惯和自由选择,这是典型的同理心匮乏。

  如果说讨论是否选择素食还处于“吃什么”的阶段,不久前,一位女星晒出的减肥秘籍,则是把人们加速到“不用吃”的“终极”。她声称自己靠这份36天减肥食谱成功减掉25斤,但最后12天竟全部是“断食期”,整整12天只喝水。

  尽管食谱最后强调不建议完全照做,但明星引发的模仿效应不容小觑。在夸张的减重数据吸引下,难免会有青少年在外形焦虑下走上“绝食”的道路。

  儿童被成人强加素食方案,成人又被社会观念裹挟畸形断食,怪圈不断在饮食界上演。为何人们总容易被花哨的概念迷惑,总乐于用折腾自己身体的方式,实现本该最纯粹的生活目标?

  3

  相较一些价格不菲、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素食,不少幼儿园强调的“食育”内容才是真正值得家长重视借鉴的。

  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起就教孩子了解基本营养常识、注重均衡搭配,同时普及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让孩子自己动手摆放餐具、收拾厨余垃圾,对一餐一饮都表达感恩。食育,既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其中明确指出,食育是青少年的生存之本,是开展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基本保障。

  “健康中国”是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食育作为新时代育人的重要内容,理应在实现“健康中国”和落实“立德树人”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当下的教育体系,对孩子的智商、情商培育都倍加重视,但基本营养常识、正确饮食习惯等“食商”塑造格外匮乏。

  如果孩子不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重视营养均衡、珍惜食物的理念,最终成长为盲目节食、抑或暴饮暴食的“低食商”人群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食商”复杂且呈体系,需要综合学习多种营养和健康知识,但为自己贴上一种标签,却极其容易:用素食标签来表达自己富有爱心、热爱环境,用代餐和断食来树立自律、瘦美的时尚“人设”,轻松明了。

  然而,捷径往往只是歧路的诱人伪装。

  尽管吃喝并非人生终极追求,但从饮食中,我们得以思考人文历史与万物的联系,思考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又从健康饮食的地基上筑起事业和创造的大厦。

  忘记那些花哨的饮食标签吧!这一课,我们从“食商”踏实学起。(半月谈记者:何曦悦)

责任编辑:任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