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初心始发地”上海:建人民的城市,给予人民更多美好

发稿时间:2021-04-22 19:0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一条滨水岸线,让黄浦江两岸的绮丽风光变得唾手可得;一批保存完好的石库门建筑群“新天地”,让中外游客可以24小时打卡休憩;一片亿元税收楼集聚的陆家嘴金融城,让海内外金融大鳄叹为观止……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00年后的中国上海——它从昔日租界林立、列强横行、民生凋敝的“旧上海”,脱胎换骨、生机勃发,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4月22日,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初心始发地,再创新奇迹”新闻发布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向全国乃至全球人民发出邀请,“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我诚挚邀请大家来上海,了解改革开放创新的生动实践,感受黄埔江两岸物阜民丰、流光溢彩的动人情景,品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丰硕成果。”

  龚正邀请全球来看的今日上海,经济发达、实力雄厚。

  2020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7万亿元,总量规模跻身全球城市第六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发展指数排名世界第三,口岸贸易总额达到8.75万亿元、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50万标准箱、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上海还充满着创新活力。2020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85家、外资研发中心486家、国家级研发机构85家,设立各类众创空间超过500家,建成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体细胞克隆猴、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等一批全球首创成果都诞生在上海,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也凝聚了大量上海的科技智慧。

  尽管历经百年沧桑,但这座城市里,始终有一大波“青年忠粉”。上海全市有高校63所,在校大学生76万人,“两院”院士179人。老外也喜欢上海,在沪就业外国人超过28万人,上海连续8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近年定居上海的奥斯卡获奖导演柯文思说,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大且最具持续性的故事,“如果一个人渴望看到未来,他应该去中国”。

  如今的上海,民生殷实。2020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万元,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67岁,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772公里,跃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被誉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安定有序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这里人均绿化面积增加到8.5平方米,从过去的“一双鞋”扩大到现在的“一间房”,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越来越多。

  这座城市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建人民的城市,给予人民更多美好。

  “上海目前是世界超大城市,将近2500万的常住人口。我们看到,大多人口集中生活居住在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万人,相比东京、纽约这两个城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3万,上海密集得多。”龚正说,未来,上海要让“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推动未来城市建设不断优化。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以建设嘉定、青浦、奉贤、松江、南汇5个新城作为未来建设的重点区域。

  “突破土地资源的瓶颈,支撑城市能级的提升,打造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的增长极。”龚正说,5个新城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要放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位上进行考量,实现与长三角40个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赋能互动。

  上海的“新城规划”令人心动不已。未来的5大新城讲究“产城融合”,除了有符合功能导向的产业项目外,也是一座座“适合生活”的城市,拥有完善的医疗、教育、文化、生态等公共服务,实现“职住平衡”。这些新城将拥有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未来。

  龚正甚至还注意到了上海老人遭遇的“数字化鸿沟”问题。他在介绍上海数字化转型战略时,特别提出“生活数字化”发展一定要以市民的急难愁盼、改善生活品质领域为抓手,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现在很多老年人健康码不会使用,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们正在探索,下一步,他们不需要刷智能手机了,只要刷一下身份证就能让数据联通。再下一步,甚至刷脸就能解决问题。”龚正说,上海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不能让老年人被数字化边缘化。

  “我们的愿景,就是这座人民的城市,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龚正说。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