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理论自信的形成③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为增强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创新,中国理论网特推出系列解读文章,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渊源,以飨读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失去了灵魂。习近平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吸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总结和概括了各门具体科学的成果,揭示出自然、科学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的高度统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进程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大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总体布局、依靠力量和根本目的、领导核心和执政理念,以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哲学内核,丰富了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使自己也成为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特别是继承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法,强调不能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道路;继承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唯物论哲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理论;继承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创造了中国模式。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研判形势、分析问题、确定思路,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中国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内核,也是其创新发展的立论基础和理论源泉。
吸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特征。开放包容的特征,是理论自信的外在表现。理论的开放性使之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能够在与其他理论和文明的交流中保持理论主体的坚定信仰,并始终保持学习借鉴创新发展的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个僵化封闭、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它学习借鉴和批判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和合理成分不断为己所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之所在,并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因此创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和其他国家有益文明养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显示出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吸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了的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理论主体对理论的自信,直观地来自理论的实践性。理论主体的实践如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能够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理论的真理性如果在理论主体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理论主体就会更加坚定对理论的信仰,就会自觉地以理论为指导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并且这种实践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市场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本文摘编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在逻辑研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