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苗接种者感染病例追踪—— 专家:很快恢复未传他人 说明疫苗有效
3月18日,西安市一名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检验师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这让不少人怀疑新冠疫苗到底有没有效?
将近一个月过去了,这名感染者的情况如何?接种疫苗后仍有感染情况,究竟是不是个可怕的经历?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这位检验师的感染症状轻微,很快就恢复了,并且他周围的密切接触者也都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相关专家表示,这说明疫苗在接种以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传多”没发生
从之前的局地疫情来看,一般而言一旦发现一例新冠病毒的感染案例,就会发现周围多个感染的情况。但在西安的这次案例,只有一人感染,没有其他人检测出病毒阳性。
这意味着,疫苗的接种起到了阻断病毒传播的作用。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显示,该名检验师所在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除了不符合接种条件的基本都已接种新冠疫苗。对于这个广泛接种新冠疫苗的群体内部而言,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小群体免疫屏障”,新冠病毒已经无法在个体间形成传播链条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疫苗防护分三级,西安这名医生实现了二级防护,很快就恢复,并且未传染他人。
据公共卫生措施的三级预防规定:第一级预防被称为病因预防,阻止感染;第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防止和减少周围人受感染的可能性;第三级预防是临床预防,防止发病、转重。
作为公共卫生措施,注射疫苗是为了达到第一级预防,但当仍有感染时,疫苗仍有达到第二级、第三级预防的效果,即:有症状但不感染他人,同时防止发病,即使感染也多为无症状或轻症。
打疫苗,防重症
虽然对于接种疫苗后究竟怎么感染的,截至目前还没有寻找到它真正的原因,但能够预防重症这个作用是非常明确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症状轻微且很快恢复。
打了疫苗仍被病毒“钻空子”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哪一个疫苗的保护率是100%。有时候由于个体差异,疫苗可能没能激发出足够高的抗体水平,产生的“边防部队”没能覆盖整个边境线,让病毒钻了空子。
疫苗的个体差异是比较大的。一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遗传因素,尤其是免疫系统的状况、是否使用免疫相关药物等,都会影响疫苗接种以后所产生的免疫效果。
在关注差异性的同时,疫苗可以预防重症的共性是经由多项大规模人群的临床试验证明的。例如,在4月1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沛诚介绍,科兴中维的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在巴西、印尼、土耳其和智利等多个国家开展了Ⅲ期临床研究,疫苗组中没有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这表明当前中国新冠疫苗在防止重症和死亡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相关专家呼吁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认识。
而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不同技术路线可能稍微有点差异,未来可以从接种策略的角度、持续研发的角度通过研究进一步加强。
关于新冠疫苗现阶段需不需要补种的问题,相关专家表示:根据现有经验,疫苗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很短。因此疾控部门目前不考虑加强免疫。只有当有充分的数据说明已经接种疫苗后的人群抗体量已经减小到很低了,无法预防疾病或病毒感染时,才会考虑补打加强针,现在考虑加强针还为时过早。(记者 张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