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炒鞋者"成"韭菜"、品牌被抹黑 疯狂"炒鞋"暗藏风险需警惕

发稿时间:2021-04-09 15:44:00 来源: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新华社天津4月9日电 题:“炒鞋者”成“韭菜”、品牌被抹黑 疯狂“炒鞋”暗藏风险需警惕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栗雅婷

   近日,在一些球鞋交易平台上,部分国产品牌的“限量款”球鞋价格大幅上涨,其中某国产品牌一款球鞋的价格涨幅达31倍,“国产球鞋遭炒作价格飙升”的话题一时间引发舆论热议。多位专家表示,“炒鞋”背后暗藏风险,消费者与监管部门应重视。

  “炒鞋”之风吹向国货

   4月6日,出现“天价球鞋”的某交易平台发布声明,对20款存在卖家所标价格波动较大的球鞋进行下架处理,并对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封禁措施。

   但记者发现,不少溢价严重的国产球鞋在其他平台上仍在销售。在某球鞋交易App上,一款发售价为899元的国产球鞋,当前售价为29999元;一款发售价为439元的国产球鞋,当前售价为19999元。

   此外,同款球鞋大多“一色一价”“一码一价”。例如,电商平台某店铺一款2020年秋季发售的球鞋,当时的发售参考价为1599元,现如今,此款球鞋39.5码标价为1029元,但39码的标价则高达5999元,大小仅仅差半码,价格却差出几千元。

   今年26岁的陈星(化名)曾从事球鞋交易,他告诉记者,此前炒国产球鞋的人并不多,最近这段时间国产球鞋才火起来。“炒鞋”背后所反映的是供求关系的不平衡,限量版、联名款、明星款等一般较受欢迎,个别颜色或码数价格较高,大多也是因为稀少,但供不应求的情况多是鞋贩刻意囤货造成。

   雇人线下排队购买、通过内部渠道拿货、从中签买家手里收购等都是鞋贩们常用的进货渠道。一位曾经从事过球鞋交易的球鞋爱好者告诉记者,是否有发票和鞋盒也会影响鞋的价格,有时甚至一个鞋盒都能卖不少钱,真鞋盒里装假货、真假混卖的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球鞋甚至被赋予了“金融属性”。2019年以来,“球鞋K线图”“鞋指数”“云炒鞋”“鞋期货”等相继出现。记者也在多个球鞋交易平台发现,结账时消费者可以分期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会为“炒鞋”平台提供加杠杆服务。

  “鞋圈”不太平 风险需警惕

   球鞋价格水涨船高,不断吸引年轻人入局,“炒鞋”甚至被戏称为新的“投资风口”,但热闹的“鞋圈”果真如传说中那样“遍地黄金”吗?

   悦跑圈App创意总监程旸是一位球鞋爱好者,在他看来,“炒鞋”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行为,鞋贩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球鞋本身不易保存,其实并不适合投资,市场喜好变化很快,‘炒鞋者’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接盘侠’。”

   一位业内人士也直言,“靠‘炒鞋’暴富的想法不切实际,市场泡沫往往一戳即破。一款球鞋短期内价格翻倍,却有价无市,过段时间一定会降价,不少‘炒鞋者’会沦为‘韭菜’。”

   事实上,除了“炒鞋者”需要承担资金风险,看似“躺赢”的品牌方也需为“投机者”的行为买单。记者发现,此轮“炒鞋”话题在网络发酵后,被网民批判的不只有“炒鞋者”,许多国产品牌也变成了“挨骂对象”。

   程旸表示,近几年国产运动鞋在科技投入和外观设计上不断发力,一些国产品牌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然而肆意炒作的行为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发展。

   此外,杠杆资金涌入“鞋圈”以及“炒鞋”证券化给整个市场埋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屹表示,某一类商品投机成分过大就是市场泡沫化的表现,此时如果出现资本追加和杠杆资金的大量涌入,极易诱发金融风险。

  “鞋穿不炒”还需加强监管

   “鞋圈”风波不断,面对“炒鞋”行为,多位专家建议,“炒鞋”之风应当遏制,相关部门应全方位加强监管。早在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就曾发布《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简报。简报指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业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对不正常的价格波动现象保持警惕,加强市场监管,对于商品价格信息及时进行公开透明的发布,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丛屹建议,应加强金融领域监管,对于信贷资格不足、还款能力较弱的消费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应加强审核,对进入市场的资金进行规范,防止大量杠杆资金涌入“炒鞋”市场。

   “品牌商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供销环节加强监管。”丛屹说,国产品牌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品牌商应继续提升产品竞争力,避免“投机行为”对品牌造成伤害。

   此外,多位专家建议销售平台也应有所行动,不要成为“炒鞋者”的“帮凶”。平台应加强商品价格监测,对于恶意炒作的商家及时进行封禁,不给“投机者”可乘之机。

责任编辑:任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