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这句《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是当下一些盲盒爱好者的座右铭。据《法治日报》报道,盲盒原本是充满随机性与惊喜的“快乐盒”,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变成了清库存、以次充好的“垃圾盒”。
为什么盲盒受到如此青睐?因为其既包含随机的“惊喜”,也有“改娃”“换娃”等激活社交的潜在功能。这种新型营销手段,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不法商贩打着“隐藏彩蛋”的噱头,贩卖假冒伪劣产品,把出厂价连市场价零头都不到的“隐藏款”卖出几千元高价,不仅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也给盲盒、福袋这种新型营销蒙上了不小的阴影。
盲盒“揭秘”之后,通常意味着其高附加值消失,于是商家多标注“售出不退不换”。商家发布高价值商品的图片、信息等诱导消费者购买福袋,到手后却是劣质品、残次品,因为“丑话说在前面”,消费者只能忍气吞声。以获得高附加值商品的“幌子”忽悠消费者购买,盲盒之“盲”竟成为商家行使欺诈的手段。
因此,不能让盲盒变成监管的“盲区”。市场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有义务进行监管,设立盲盒、福袋营销行为的相关规则。应该以公平交易为前提,明确销售价格对商品市场价值相一致的原则,不得随意定价,更不应通过将少数高价商品列为“彩蛋”的方式,忽悠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无用产品。
盲盒之“盲”,不应是消费者行为的“盲目”,也不应是商家的“盲干”,更不是监管领域的“盲区”。树立行业准则,让盲盒重回未知惊喜本身,应当成为市场的共识。
李念风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