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智、汇民意,从“十四五”规划出炉看中国之治伟大实践
发稿时间:2021-03-12 07:28: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相结合;
深入调研,科学设置指标,立足现实考量长远,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出炉过程,是我国经济民主科学决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之治”的一次伟大实践。
这份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汇聚全党全国智慧编制而成的纲领文件,擘画出一个14亿人口大国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这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方向引领,意义重大、备受瞩目。
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坚持制定规划,坚持执行规划。以高质量的规划引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将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更厚实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为“第二个百年”恢弘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集思广益,人民民主真谛的伟大实践
3月5日,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超7万字、内容达142页,20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个专栏列出119项任务……结合规划纲要草案中一系列具体部署,代表委员开展了认真审查讨论。
“面对仍然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这份草案是一份在关键时期制定的关键文件。”刘尚希委员说,凡事预则立,“预”就是做好规划,“立”就是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将宏伟蓝图变成美丽现实。
“展望未来5年乃至15年,民生福祉仍然是重中之重。”张连起委员说,建议草案在医疗、养老等方面进一步着墨,以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周弘代表建议,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要普及数字化知识,防止出现新的数字化弱势群体。高阿莉代表建议,加快推进教育评价社会组织发展,形成教育多元评价体系。郑功成代表建议,纲要第61页的“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一节中,将“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改成“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
事实上,这份“沉甸甸”的报告提交到代表委员手上之时,早已历经“千锤百炼”。
2019年2月,一份有关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请示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到了国务院,这就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起点。
形成初步思路、搭建框架、形成规划纲要建议、起草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稿在夜以继日的反复打磨修改中日渐成熟,并最终通过法定程序落地成为正式规划文件,把党的主张、人民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共同行动。
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相结合,是本次文件起草最鲜明的特点。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2020年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7场专题座谈会。出席人员涵盖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基层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
在一次次深入调研、广集民智中找到破题的关键,在一场场座谈交流中凝聚奋进的共识……
“我印象很深的是重庆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他就讲特殊教育领域面临的困难,怎么能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参与特殊学校的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周南谈及规划编制中的座谈会时说:“大家的问题可能落点比较小,但是反映出来的是大问题。”
2020年8月16日一大早,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平台同步推出了新专栏——建言“十四五”。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我国五年计划和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
“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到启动网络意见征求活动,从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到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这次五年规划建议征求意见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堪称前所未有。”一位曾多次参与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的起草组成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十四五”规划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制定的。充分发扬民主,既加强顶层设计,又注重基层的智慧和实践,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十四五”规划制定的过程,也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的制度优势。
与时俱进,科学决策的伟大实践
以五年为周期,规划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是我国落实发展战略、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方式。
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回溯五年规划(计划)的历史,从“计划”到“规划”,从主要关注产业发展,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国的“五年规划”已经从经济发展规划演变为综合性的国家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内容不仅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还包括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甚至国防建设等诸多方面。
规划蓝图,科学为要。我国五年规划制定的过程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次伟大实践。
“十四五”规划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其严谨的编制程序和规范,还体现在一个个具体指标的设定上。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了5大类20项主要指标。排在首位的经济发展类指标中,并没有设定5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的表述取而代之,这种表述方式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首次不设定经济增速具体指标,源自什么考虑?释放出什么信号?
“考虑到这五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的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说,在具体指标值的设定和测算过程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同时也为应对不确定性预留了空间,“这些指标就像奋力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但是必须奋力一跳,我们对此要有信心。”
“创新驱动”类各项指标得到全面强化和升级;首次设置安全保障的两项指标;民生福祉类指标占比超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最高;约束性指标调整突出碳达峰导向……“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标体系的设置与新阶段、新目标要求呼应,既有对以往指标的承接延续,又有与时俱进的改进创新,更加符合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未来五年的发展需要。
纵览“十四五”规划纲要,三个“新”成为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相比起此前的五年计划,更加突出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这三个‘新’的提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大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思考,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位起草组成员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十四五”规划科学描绘了未来5年和15年的宏伟蓝图,全面系统地安排部署了各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是一份指导我们第二个百年取得良好开局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冷静观察、科学分析、民主决策、正确决策的结晶,是全国上下凝心聚力、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
制胜法宝 ,“中国之治”的伟大实践
放眼全球,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一个五年接一个五年,如此坚持不懈地一步一个脚印编制规划、落实规划。
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用五年规划动员与配置全社会资源、引领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安排,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的重要原因和制胜法宝。
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坚持制定规划,坚持执行规划,从长远的利益考量,从现实的国情出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规划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
受益于五年规划编制日趋科学性和规范化,我国表现出极强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十一五”规划中的22个指标完成了20个,“十二五”规划中的24个指标完成了23个,“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伴随一个个量化指标变成现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从“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工程,到“九五”计划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十五”计划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再到“十三五”规划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13个五年规划(计划)串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有力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在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时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着眼未来、规划全局、整合资源、把握机遇、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民主科学决策,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输入”到国家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以民主性托举起决策的科学性。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人民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共同行动。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动员配置全社会资源,戮力同心、艰苦奋斗,将这一规划从蓝图变为现实。从编制到落实,一部“十四五”规划,集中彰显了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和独特的治理经验。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一幅引人入胜、催人奋进的未来画卷徐徐展开。未来中国的新模样,已经呼之欲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十四五”开启之时,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高质量的规划引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凝聚全体人民的奋斗伟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们将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为“第二个百年”恢弘篇章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