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乡村振兴与青年使命 | 贵州大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丹:青春梦想在田野间起航

发稿时间:2021-03-07 18:41:00 作者:梁伟 来源:中华儿女

  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也在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城市,而年轻人是这些人中的主力军。这些年轻人,对于城市以及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有更加亲近感,并且更易接纳这些新生事物,所以不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回到农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而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90后湖南女孩刘丹却反其道而行之,从“设计师”转身成为“农民”。完全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她,去农村前甚至连锄头都未曾摸过,却在这片土地上播撒青春汗水,天麻、猕猴桃、西瓜、辣椒……但凡地里能长的,她都想去尝试。

  几年下来,刘丹从一窍不通的外行,变为带货主播,对任何一款农产品都能做出详尽介绍。她用自己的努力带领一方村民走上致富路。刘丹说:“对这片土地,我爱得深沉。我喜欢这里的空气、这里的乡亲,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因为爱情,来到农村

  1990年,刘丹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作为家里老大,她从小就被“放养”。那时,她最大梦想是长大后能成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初中开始学习美术的刘丹,18岁那年考入湖南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她在娄底做设计师。“缺乏热情的设计等于判设计死刑,设计生命等于结束。顾客可能花了全部积蓄买一套房让你设计,你必须以最饱满热情帮助他完成设计。家是温暖的,所以设计要有温度。”

  刘丹说:“在我成长道路上,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目标。我们都知道人需要努力,需要尽力往前,却往往找不到前进的力量,所以找到各阶段成长的原动力,保持心中的热情,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2013年,因为家庭原因,刘丹放弃设计师工作,来到贵阳,帮助妈妈打理家里贸易生意。次年,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她第一次走进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当年,这个位于大河镇北部、平均海拔达1000米的山村,是人人说起都摇头的省级三类贫困村。这里坡地多、土壤贫瘠,农作物主要是玉米,产量低、售价不高,只能满足农户自食和饲养牲畜。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公路连通外面,开车到桐梓县城需要一个多小时。县里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石牛村全村453户1736人,贫困户就有70户238人,贫困率高达15.45%。

  刘丹说:“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太贫瘠,放眼望去都是山,破破烂烂的路歪歪拐拐。我们做文化下乡活动,当地的节目有些脱离时代,如果硬要找出好的感觉,可能就是空气特别新鲜。”

  这是刘丹对大河镇石牛村的第一印象,那一年,她压根没有想过在这片土地扎根。

  但就在那次活动中,刘丹遇见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他,一个土生土长的桐梓人。他们2015年组建家庭,一年后,刘丹做了妈妈。2017年,她有了第二个宝宝。那两年,作为扶贫干部的公公几乎天天在村上,鲜有碰面的公公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就是要为人正派,说话公道,做事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恰巧在那一年,为转变发展方式,石牛村通过招商引资,鼓励青年回村创业,大力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走综合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丹(左)与村里老支书、主任一起挖天麻

  “我当时就心动了,虽然自己对农村完全不了解,对农业一窍不通,但我就想做有意义的事,让我的孩子们将来为他们的妈妈感到骄傲。”刘丹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当代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做农业就是一个“干”字

  2017年,刘丹和丈夫回到家乡桐梓开始创业生涯。这里的土壤和日照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由于猕猴桃生长周期长达五年,很多人望而却步。刘丹却选择一往无前,依托大河镇的土地资源、地理环境等优势,注册成立贵州大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尝试种植红心猕猴桃。

  刘丹说:“我们在当地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有58户农户把土地流转给我们,定期20年。每年他们的土地,是按照300元/亩到400元/亩的价格来流转。”

  现在说起来,刘丹很是轻松,很难想象这300多亩土地是她在村干部带领下,和农户一起,用GPS精准丈量321.7亩,一户一户签下来的。有的农户宁愿空地,也不想转让,刘丹就一次次上门协商,和农户分析利弊,最终她的诚意感动大家,土地流转成功。

  对猕猴桃种植技术一窍不通,刘丹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先后去修文、六盘水、四川苍溪等地,向种植大户“取经”。做农业的人实在,他们把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刘丹,包括那些曾经掉下去的“坑”。

  选苗木,买苗挖土,深翻土地……每一步,刘丹和团队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夫妻俩带着年幼的女儿在基地生活,全身心投入,精耕细作。对此,她只是淡淡地说,“还是坚持过来了”。

  刘丹来这里最初的目的是做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带乡亲们脱贫致富就很有意义。

  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工,有的地区招工只要青壮年,但刘丹想的不一样,农村大部分都是妇女、老人,只要她能做,只要她愿意做,刘丹的基地全部接纳。

  因为猕猴桃生长周期过长,刘丹考虑以短养长的方式,夏天种植西瓜,冬天种蔬菜,她把农学专家请到基地手把手教学,辣椒、红薯、青菜……都尝试过。在从事农业种植过程中,她们采用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方式,秉承只做健康农产品的理念,打造绿色农产品。

  “我觉得做农业真的就是一个‘干’字,没有任何捷径走。像我们大户种植,你只能说带动性的种,但大部分还要发动老百姓来增收。扶贫最重要是改变百姓思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技术我们提供,产品我们回收,保证他们能够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赚取劳动所得。”刘丹说。

刘丹给村民指导天麻种植技术

  “她一个从大城市里来的姑娘,不怕辛苦、做事情兢兢业业,为了发展好产业,把家都搬到我们石牛村来了。在她帮助下,我们石牛村人有了增收渠道,她真的是为我们石牛村做了很多好事。”石牛村村民杨至洪说。

  在石牛村,每到冬天,村里老人就上山挖野生天麻,刘丹也跟着去。长者告诉她,“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市面上价格不菲”。刘丹又萌生种植天麻的想法。为了对种植天麻有更深一层了解,她前往遵义板桥镇、仁怀市,陕西省宁强县,考察天麻种植,搜集资料。

  2019年初,刘丹联合王天强等7人牵头成立桐梓县石牛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建一个基地,富一方百姓”的经营理念,在石牛村建设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20亩,建设2900平方米的天麻种植大棚。那段时间,她心里极为忐忑。

  10月去挖的时候,刘丹看到已经能挖出拳头大小的天麻,那一刻,她不由自主地笑了。一个月后,她们5个人上山挖,连着根的天麻越挖越多,产量高达3万斤,每平米平均能挖出15斤鲜天麻,最多有22斤,最后核算,除去成本,赚了20多万元。她为天麻注册“梓麻”品牌,寓意为回报桑梓。

  种植天麻,不仅刘丹赚了,她还带动当地村民一起致富。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种植天麻行列中来,仅半年多,合作社由最初7人增加到179人,其中贫困户147人。

  2020年,通过上海援建资金支持,石牛村建立第一个加工厂,将天麻、辣椒、中药材等进行基地初加工,加工厂的建成不仅为农产品增加了价值,还提供了100多个务工岗位。同年,桐梓县农产品产销智慧园区提供厂房,场地免租5年,刘丹入驻园区,进行精深加工,将天麻加工成干天麻、天麻片、天麻面、天麻酒等,通过加工,天麻价值翻倍。

  为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刘丹先后赴全国各大药材市场跑业务,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把天麻远销上海、广东、湖南、江浙等地。2019年底,合作社按照每户贫困户5000元入股资金33.3%比例,为60户入股贫困户集中分红,每户分红资金1665元。2020年底,为140户贫困户分红10万余元。三年来,带动农户收益达150万余元。

  “以前在家基本是务农为生,我们在基地务工赚钱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人。不仅如此,公司还给我们每个工人入股,在这里上班,我们很满意。”石牛村村民邓远维笑着说。

  让产品更加高品质

  在刘丹的天麻基地,一年四季都有工人工作,她们大多是留守的家庭妇女。曾经是全职妈妈的刘丹,深知这份工资对这些妇女的意义。每个月2000多元收入,让这些妇女工作热情高涨。工作之余,刘丹带着大家一起跳舞、敷面膜……她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

  家住石牛村的邓双兰特别喜欢在基地上班的日子,谈起现在的生活,直点头称好。她说,“以前我们都是种玉米,收入低,也没有其他收入,现在在基地上班,一天可以挣80元,而且很快乐。” 

  当下,农民不再是单纯将农产品种出来,而是让产品走上高品质道路。刘丹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整合上下游资源,以减少投入、提高效率为基础,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直播等技术手段,最终实现农产品按需定制。

  随着电商时代、直播时代来临,桐梓县经贸局、团县委对各电商站长进行培训,组建电商团队,刘丹就是其中一员。通过开通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网络平台,刘丹搜罗当地特色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替村民“代买代卖”,为全县农特产品进行直播卖货。自电商团队组建以来,刘丹所在的“京东·桐梓扶贫馆”销售金额高达300多万元。

  “我们的产品全部录入国家扶贫产品库,每卖一个产品,其背后产业链、扶贫产业链接都相通。现在做电商,和我当时只做天麻或者猕猴桃,其实是两个概念。”刘丹说,“同样的一个平台能够把我们全县产品、全贵州产品、全国产品分享出去,我觉得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在刘丹看来,直播带货,“带”的不仅是产品价格和优惠力度,还有当地文化,每件产品背后都有农户沉甸甸的期望。得益于前期对农产品的了解,刘丹做直播,显得更加从容,任何一个产品,她都能讲出背后的故事。

  2020年10月,刘丹获得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发放的三万元青年创业就业扶持资金,这对于她而言,无疑是莫大鼓励。

  对于刘丹来说,这两年最让她兴奋的事情就是:2019年10月,通过村民主评议、乡镇审核,桐梓县脱贫攻坚领导工作小组审定,石牛村仅剩的5户11人顺利摘下贫困帽,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实现整村脱贫。

刘丹参加县里组织的年货节展销会

  石牛村村支部书记侯光林说:“过去石牛村公路不通,房子破旧,老百姓们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没有稳定收入。刘丹来了后,帮助石牛村发展猕猴桃、天麻种植,改变了以往没有产业发展的状况,帮助我们村找准致富路。”

  2020年9月,刘丹当选团桐梓县委兼职副书记,她感觉肩上责任更加重大。乡村振兴号角已经吹响,关于未来,刘丹期待很多……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1年第5-6期 ]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