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月16日宣布,面向上海市所有高一年级在读学生推出“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 ,这一计划将于三月启动报名,并在三月中旬左右开课。
这一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即登上热搜。
有网友点赞:“以大学眼光回看高中知识非常重要!”
也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复旦在提前抢人?”
据了解,2013年国内就有知名大学推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但当时主要卖点是可作为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时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先修计划一推出即被舆论质疑是大学在“掐尖”。教育部2016年曾发文严禁将参加大学组织的先修课程、夏令营等活动与自主招生考核工作挂钩。随着自主招生方式被叫停,此次复旦推出大学先修计划,意指何处?
依照此次复旦大学推出的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上海高一在读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利用周末时间,在复旦选修中文、历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药学十大学科,与名师面对面,还能自由享受图书馆资源,尝遍各大食堂,参与校园活动。 先修学堂不设招生门槛,也不收取任何费用。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独家对话复旦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潘伟杰,请他详解复旦先修计划推出的初衷,回应各方关切。
复旦大学发布“先修计划”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十个基础学科?
潘伟杰: 为国家储备基础学科人才,是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国内高校的责任。复旦大学作为一所综合型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这十个学科的培养基地。世界上一些其他著名高校也有类似实践,我们也进行了参考。
尽早培育、尽早发现和尽早引导对培养人才十分重要。基础学科能对学生兴趣产生激发,让学生产生对学术的兴趣和意愿。
大学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先修计划”在免费和无门槛的情况下,如何对踊跃报名的学生进行筛选?
潘伟杰: 如果报名人数真的很多,高中生积极参与,对复旦大学而言,是值得高兴的,这表明“先修计划”得到了社会的关心和热情的支持。
“先修计划”并非是本科招生计划,对录取不产生任何影响。它与高中课程有所差异,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因而面向的是学有余力、有禀赋、有兴趣的学生。
当然,目前上海仍处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复旦大学也会有相应考虑。总而言之,我们期待社会对我们的探索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包容。
复旦大学什么样的教师会参与到“先修计划”中,为高中生授课?
潘伟杰: 每个基础学科对应一个培养基地。例如历史学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姚大力授课,化学有化学系主任贺鹤勇授课,医学则请到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程训佳来讲课。
授课教师都很积极也很有实力,他们会注意高中到大学的衔接。他们认为“先修计划”是展现学科魅力、学科优势与学术品质的良好舞台。
复旦大学有无可能开放一些网络资源,让更多学生受益?
潘伟杰: 我们感谢社会各界对复旦大学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就目前而言,计划如要面向外地学生,总体来说还不太成熟。
教学讲究“言传身教”。去年的线上授课给我的一大启发是,我们还是要面对面讲课。师生之间最好能互动接触,在这一点上,线下的优势十分明显。
当然,复旦大学也重视线上课程。我们有“复旦大学博学堂”,而且涵盖课程不限于基础学科。此外博学堂项目还组织复旦教师到各个中学去做学术演讲。
部分网友质疑,“先修计划”或许是复旦大学的一种“抢人”行为,即希望招录更多优质生源?
潘伟杰: 过虑了!中国拥有庞大的优质生源基础,复旦大学绝无必要、绝无可能做这样的动作。此外,“先修计划”并不与复旦本科招生挂钩,我们不会也不能强求学生选择复旦,参与计划的学生也不会因此获得高考加分。
大学工作千头万绪,我们的精力是用在人才培育和学校管理上的。因此,我们还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久久为功地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基础学科做好了,大学才有未来,国家强盛才有底气。
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贺鹤勇: “先修计划”重衔接,助力高中生奠定基础、开拓视野。
根据安排,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贺鹤勇将在“先修计划”中主导设计化学课程。贺鹤勇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教学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他将对计划内化学学科课程做组织整合。
贺鹤勇近年来对一些中学进行了跟踪考察,他认为高中生对大学课程、学科前沿知识提前了解是有益的,复旦大学的学术报告、实验仪器平台都是良好的资源。贺鹤勇说,“高中仍是打基础的时候,多学一点没有坏处。”他认为,学科间交叉纵横,触类旁通,如果学生在“先修计划”中的课程与将来的大学专业不同,也会受益匪浅。
贺鹤勇也提示高中学生,高中学业较重,参加“先修计划”的同学须学有余力,不给自己造成太大困难。课程开设方面,贺鹤勇则表示,计划并非照搬本科课程,而是注重衔接,“我们会去做一些独立特别的设计,做成中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