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教育部要求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 专家建议师生家长共同制定手机使用管理规则

发稿时间:2021-02-19 05:57:00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张维 中国青年网

  核心阅读

  教育部近日发文明确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解决好手机管理问题有重要意义。

  “太支持这个政策了!学生拿手机弊端太多了,损害视力,上课不专心,沉迷网络游戏。”

  “早就该出台这个办法了,老师应该对孩子们去教学,而不是把作业都推给家长。”

  “一个又一个的家长群、作业群,让人不胜其烦!”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一份短短600多字的通知,引发网友热议。这份通知即《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解决好手机管理问题有着极其重大意义。”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对《通知》的发布表示欢迎。

  手机不得带入校园

  刚刚和孩子因为手机的事情生了场气的李女士,对于《通知》的发布表示“举双手赞成”。

  李女士的孩子刚上初中一年级,孩子这两年对手机非常沉迷,“最开始做完作业让他玩一会儿,后来发现他玩手机上了瘾,打游戏,看网剧,不让他玩就要和我们怄气。”李女士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手机丢了”的谎言,试图让孩子不要再碰手机。但没过多久,她也放弃了,“老师把作业都布置在手机上,你要是完全不让他看手机,也实现不了”。李女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如今,《通知》的发布让她感觉困扰许久的难题终于有解了。“教育部都让学校管理了,孩子以后肯定不敢随便拿手机了,也不用因为做作业和手机捆绑在一起而必须用手机了。”李女士说。

  《通知》指出,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并明确要求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陆云泉说,禁止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校园,也是各国基础教育的普遍共识和做法。2018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禁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也以校规明确限制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张恒柱也说,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已成世界共识。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则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手机不当使用还会给儿童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障碍、视力下降等问题。有实验表明,儿童连续使用手机20分钟,视力会下降。”

  家长带头遵守规定

  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义务。《通知》明确,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长海说,寒假、暑假期间,很多家长将手机当做免费的保姆,放任子女无节制地使用手机,殊不知,手机依赖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才能纠正,假期的放纵可能给开学后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严重阻碍。家长要充分利用子女年龄尚小、可塑性较强、亲子相处机会较多等有利条件,引导子女养成限时使用手机、非必要不看手机的好习惯;在子女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时,利用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分散其注意力,防止子女形成手机依赖;坚定地对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说“不”,在家庭中牢固确立手机管理规定的权威。

  刘长海认为,家长还要做好正面榜样,树立家长威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不仅能够让子女对手机管理规定心服口服,而且能够为子女树立终身学习、锐意进取的成长榜样,激发子女对家长的崇敬和尊重,督促子女走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康庄大道。

  张恒柱指出,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家庭教育应遵循“五要”。教育部在预防沉迷网络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对全国的中小学生家长提出了“五要”建议,“家长如遵照执行此‘五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避免手机上瘾”。

  具体来说,一要善引导重监督,家长须强化监护职责,养良善之德,树自卫之识,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二要重表率立榜样,家长须重视网瘾危害,懂预防之策,远网游之害,读有益之书,表示范之率;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四要导心理促健康,家长须关注子女情绪,调其心理,坚其意志,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利用网络;五要多配合常沟通,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通报情况,多交换信息,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学校和家长除了管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式也非常重要。

  “现在不少家长甚至老师简单地用没收、摔手机的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是激化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说,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有些办法可以让孩子慢慢远离手机,如增加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等。

  王殿军认为,应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生使用手机,学校和家庭要制定管理规则,不能放任自流。制定手机使用管理规则不能只由教师或是家长说了算,要全班师生或全家人一起讨论,并形成公约。“制定规则本身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就愿意去遵守,同时还学会了在社会管理当中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的方法。”

  王殿军补充说,班级制定的公约要跟家长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要求跟在学校尽量保持一致,提高家校协同配合的教育效果。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规则一经制定,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帮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并形成依照规则行事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要从小做起,持之以恒,在发现学生有手机成瘾的苗头时,学校和家长要加强管理,及时矫正。”

  陆云泉也提出要加强引导。当大量中小学生普遍、频繁地使用手机,手机也就成为育人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通知》指出,要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不要为手机所役,要做手机的主人;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的素养,筑牢思想的防火墙。

原标题:专家建议师生家长共同制定手机使用管理规则
责任编辑:席聪聪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