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网友建议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馆 专家:仍缺乏法律保障

发稿时间:2021-02-18 05:59:00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孙天骄 陈磊 中国青年网

  “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做好已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近日,教育部在中国政府网“你的留言,部委有回应”中回复网民称。

  此前,来自北京的网民“忆”留言说,许多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完备,但课余时间常年闭门闲置,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国家层面上,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已经有政策依据,但并非法律上的义务,亟须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纳入法律规范,才能依法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样既能促进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又能给学校带来收益。

  体育场馆课后闲置 网友呼吁对外开放

  中国政府网有一个互动栏目“我向总理说句话”,下面是“你的留言,部委有回应”。教育部答网民关于“尽快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留言,正是新近的一条。

  来自北京的网民“忆”认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居民生活密集,许多地区在整体规划缺乏体育健身场馆,满足不了居民健身需求,建议尽快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充分利用公共设施,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满足人们基本的健身场所需求。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实中,社会公众对于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确有需求。

  26岁的苏女士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中午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北京市某中学在她的单位附近,此前一直对公众开放,苏女士经常利用午休时间从其中一道门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

  “我主要是游泳和打羽毛球,偶尔在操场上走一走也感到很惬意,能够让我从工作的紧张情绪中走出来。”苏女士说,但大概在两个月前,学校的这道门关闭了,原因是“有家长举报外人进出校园”。“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我觉得可以理解,就是感觉自己少了一个活动场所,再想工作日中午出来锻炼锻炼,都找不到好去处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其实是一个双向促进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普及社会教育,而且也可能给学校带来收益。

  “推动双向开放的主要原因,在于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更好地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中小学体育场馆在数量上比较多,在体育条件和体育设施方面也相对完善,而学校对体育场馆的利用都是有时间性的,“在特定的时间,对体育场馆的使用可能还不够充分”。在这样情况下,向公众开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各方观点莫衷一是 双向开放难以落地

  26岁的赵女士是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她所在学校的操场可以踢足球,操场一角还有乒乓球台、单双杠、篮球架等。平时的体育课、每天的课间操、每年的教职工趣味活动等,都会使用这些体育设施。

  “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对附近居民来说肯定是好事。”赵女士说,但是对学校来说,要考虑的问题太多,比如学生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教学安排会不会受影响、体育设施损坏怎么办等。

  其实,许多学生家长也不愿意学校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家住河北廊坊的王女士有一个正在读初二的女儿,安全问题是王女士最大的顾虑,所以她认为初中、高中的体育场馆不适合向社会开放。

  储朝晖认为,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与向社会开放,管理成本是不一样的,向社会开放时,涉及到一系列管理问题,包括设施维护、秩序维持、治安管理等。

  据了解,社会公众、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一事存在分歧,而社会公共场馆虽然在开放性上可以保证,但是面对学生群体时又有不足。

  以北京某网球场馆为例,其场馆建设有专门的网球区、羽毛球区和瑜伽场馆,还可以练习室外棒球。但《法治日报》记者在预定场地时发现,除会员价外,场馆并没有特别的学生优惠政策,也没有设立单独的学生活动区域。

  教育部在回复中也提到双向开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当前学校体育场馆的教学属性和社会健身要求不相匹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资源不足、使用效益不高;学校体育教学时间和社会开放时间存在一定冲突;服务运行的营利性和公益性难以平衡以及责任认定难以区分;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方面,2017年,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校内优先、安全为重,服务公众、体现公益的原则,通过明确场馆开放学校的基本条件和场馆开放时间,合理确定开放对象和开放场馆名录等措施,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教育部积极会同体育总局指导地方将公共体育设施尽可能建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

  充分进行调研听证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如何让已有的政策要求落地,在推进中小学校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的同时,消除老师家长对于安全秩序的顾虑?

  对此,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程平源认为,应当把调研和听证视为必要环节。首先要就双向开放所需要的背景信息进行充分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收集各方的意见、各种的隐患安全规则、各个利益群体的反馈等。“我们在大部分情况下只看到行政部门在单方面推动,但只有行政部门的声音显然做不好这件事。”

  程平源认为,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能否开放必须经过听证,通过召开听证会,把社区、学校、家长,还有社会上对双向开放比较热心的一些体育爱好者,各方对于公共事务陈述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进行一些辩论。双向开放可能涉及多方利益,听证会把这几方的人聚集起来,在利益碰撞的过程中共同商议出解决之道。“调研和听证都要充分尊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自下而上为后续施策提供依据,切忌‘一刀切’地作出决策。”

  储朝晖同样认为,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不同城市,情况都有差异,需要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确定该如何开放,而不是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程方平建议,可以在相关法律中对体育场馆开放进行规定,通过法律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实现中小学校园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的双向开放提供法律依据,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协调推进。比如说,学校的体育设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经费问题、管理体制问题,一系列协同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规定。

  具体举措方面,程方平认为可以重视对“准体育场馆”的开发。“比如,公园里也有体育器材,虽然不是正规的体育场馆,但同样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正规和非正规体育场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社会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程方平还建议,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可以采取将学校的体育场馆与常规教学区隔开,周末、假期等特殊时期再行开放等方式,从而避免影响上课。开放的同时,对进入校园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以保障校园安全。体育场馆维修折旧和保养的问题,可通过对进入校园人员适当收费的方式解决。

原标题: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仍缺乏法律保障
责任编辑:席聪聪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