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在城市中过年的异乡人

发稿时间:2021-02-14 09:3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亮马厂村,几名住得近的外卖员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他们家乡不同,供职的平台也不同。脱下平日里身穿的工作服,此刻他们都是在北京过年的异乡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摄

  在位于北京市亮马厂村的一间出租屋里,外卖员李红玲正与在老家河北邢台的儿子视频聊天。这天是除夕,她所在的平台订单量极大,一些订单超时了,她却没有收到任何投诉或退单,顾客都说能送就很好了。早些送单的时候,她不仅收到了顾客送的橘子、糖果,还收获了25句“新年快乐”,也有人在订单上备注“新年快乐,辛苦了”。

  来自河南洛阳的大四学生师梦娇是第一次独自在外地过年。她在北京的一家科技媒体实习,刚搬进单位附近的出租屋不久。听说家乡春节期间防疫政策较严格,师梦娇决定就地过年。虽然不能回家,但她努力把这个年过得有“仪式感”:提前在线上和实体超市采购年货,在网上查好年夜饭的菜谱……出租屋还未置办上凳子,她与同样没能回家的室友垫着塑料袋坐在地毯上吃完了自己动手做的年夜饭,二人就此相识,互相加了微信。

  不同于往年春节“空城”般的景象,今年城市的各个角落似乎都多了些“年味儿”。离家在外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慰藉着漂泊了一年的自己,也有人觉得“归乡才算过年,这顶多算是放了个长假”。也许正是这样一个身在异乡的年,让我们逐渐明白“家”在心中真正的意义。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亮马厂村,外卖员李红玲(右一)和在老家邢台的儿子视频聊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亮马厂村的一家熟食店仍在营业,店主一边整理肉类,一边通过店内的小电视观看春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亮马厂村附近,一名外卖员结束工作后,带着同事一起找小馆子吃年夜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亮马厂村,六名来自山西同一个村子的外卖员约好晚上10点接完最后一单后,在其中一人的家中吃年夜饭。一名外卖员在下午2点就停止接单,开始准备晚上的大餐。老旗(右一)最先接到了孩子们的拜年电话,之后其他人也纷纷接到了家人的来电。白天他们奔波在外,无暇顾及,晚上10点半到11点是每日固定与家人通话的时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摄

  2月11日大年三十,北京市亮马厂村,网约车司机吴世刚(右)带着19岁的智力残疾的儿子出车。到北京14年来,吴世刚做过导游、群众演员,奥运会时卖过鸟巢、水立方的门票,还送过快递和外卖。受疫情影响,儿子此前就读的北京的特殊学校关闭,他只好改做网约车司机,带着儿子工作,方便照顾。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吃住都在车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亮马厂村,快递员陈师傅在村里的小餐馆吃年夜饭。他已经连续3年没有回家过年。这天,他约了3名同事在这里聚餐,酒过三巡,他们许下愿望,2021年要挣更多钱,来年早些回家陪孩子和老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一名女孩在路口空旷处点燃最后一支烟花。因防疫要求和自身原因,她与家人今年留在北京过年,烟花是在20多公里外的通州漷县销售点排长队买来的。马驹桥镇位于北京东南六环边,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邻,是京冀物流和工厂的劳动力集散地,大批外来务工者聚居于此。今年许多务工者没有返乡,在这里度过春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朝阳区,46岁的专车司机侯师傅刚刚将乘客送达目的地。他来自河南,在北京工作生活已有30年左右,7年前开始做网约车司机,服务级别一路从快车升至专车。今年留京过年人群增加,他在大年三十这天下午4点出门,一单接着一单,在连续开了近4个小时后,平台强制他休息了20分钟,休息结束的瞬间又接到一单。他说,今天的目标是赚到1000元再回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花店中,33岁的李芳正要关灯下班,准备去十几公里外的大姑姐家吃年夜饭。李芳是河北邢台人,今年春节她和丈夫以及2岁的儿子第一次留在北京过年,无法与老家的两个女儿团聚。今年大年初三适逢情人节,她的店里进了许多鲜花,几乎把过道堆满,她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自己的花店能够生意红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北京火车站出站口,一名年轻人见到从老家赶来一起过年的父母,忍不住落下眼泪。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摄

  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北京市朝阳区,几名一同留在北京过年的室友在贴窗花,将出租屋装扮上“年味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鲁冲/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朝阳区的一间出租屋内,几名年轻人吃完年夜饭正在看春晚。电视是当天下午刚从其中一个女孩家搭公交“运”过来的,为图省事儿直接靠着墙放在柜子上。为做年夜饭,另一位朋友还骑着摩托把家里的烤箱搬了过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鲁冲/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朝阳区,来自河南洛阳的大四学生师梦娇(左)和室友在出租屋的厨房里忙碌。她们本来不相识,因为都留在北京过年,就商量着一起吃年夜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朝阳区,吃完年夜饭,春晚还未开始,师梦娇一边在b站看往年春晚的回放一边和妈妈打视频电话。这是她第一次独自在外地的出租屋里过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北京市朝阳区的一间出租屋中,不同城市、不同身份的几名年轻人正在直播自己如何度过鼠年的最后一天。这次直播前大家彼此互不相识,“在异乡过年”是唯一的共同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2月12日农历大年初一,北京市朝阳区,两名95后电影爱好者在网络上召集了一群同样春节不回家的小伙伴一起聚会、观影,当天放映的是片子是话剧《北京法源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2月11日晚7点,北京地铁7号线上有不少年轻的乘客。当日是农历除夕,地铁车厢里也被装扮上了喜庆的红色。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人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留京过节,北京也一改往年“空城”一般的景象,除夕当晚地铁里依然有不少乘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2月11日除夕夜晚10点半,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一家电竞网吧生意火爆,一名年轻顾客倚靠在椅背上休息片刻。在这类网吧过夜最低仅需30元左右,记者在马驹桥镇走访的两家网吧除夕夜的上座率都达到九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影视工作室的店面中,几名年轻人在吃年夜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2月11日除夕夜,北京市朝阳区一小区门口,38岁的小区保安姜宝利在值夜班。他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在该小区做保安4年,每年除夕夜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2月11日晚10点半,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一名男青年在除夕夜走进一家电竞网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12日大年初一凌晨,北京朝阳区孙河乡,人们在马路边观看燃放的烟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我们正在征集:

  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回乡与家人团聚的年轻人,2月16日(正月初五)前,欢迎你将这个春节的经历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发给我们。

  ①直接发送图文视频至“守候微光”公众号后台对话框

  ②在新浪微博带关键词#就地过年的年轻人#发帖并@中国青年报

  *两种渠道任选其一

原标题:在城市中过年的异乡人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