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又出现了新的聚集性疫情,当前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是否还能够延续?如果稳定恢复态势可以延续,宏观政策是否会出现退坡、甚至退出?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刚刚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针对今年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我们也做了情景推演和应对准备,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的极端压力测试,我们认为今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由于全球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我们要适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科学防控和精准防控,千方百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他说,总的来看,今年经济发展有挑战也有支撑。我国今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
具体来看,一是大国经济有韧性。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0万亿元,这意味着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更大的回旋余地。“过去一年,广大市场主体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探索积累了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表现出了坚强的发展韧性。这些都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他说。
二是宏观政策有支撑。相关部门将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宏观和微观,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确保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而不会出现“政策悬崖”。
三是创新驱动增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发展又作出了新的部署,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抓紧推动落实,这必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四是改革开放激活力。目前正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谋划政策体系,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着力深化国内国际循环战略联接。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五是国内需求有空间。目前各有关方面正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围绕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等重点任务,抓紧谋划相关政策、项目和工程。“相信这些举措将充分释放我国国内市场具有的巨大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他说。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声音认为,2021年政策要全面退坡甚至是退出。对此,他表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今年的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刚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需要宏观政策,更需要改革创新。有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不能作为“长久之计”,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还是要在常态化政策环境下,更多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也为未来应对更加复杂局面留出政策空间。
“总的看,今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是有条件、有基础的。近几个月来,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说明市场主体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