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五大问题亟须解决(一)

发稿时间:2021-01-18 06:3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

  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为什么越来越重?“小眼镜”为什么越来越多?睡得为什么越来越少?手机为什么越来越管不住?什么样的课外书才是学生喜欢的……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被认为是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五大关键问题,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加以研究和回应。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向全国教育系统提出了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的主要任务。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组织各方力量,对上述五大领域问题的基本形势、特征、主要原因、影响因素等做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方案。为此,编辑部特地约来这组文章,希望各方建言献策,以助有关部门早日找到对策。

  ——————————

  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崔允漷 雷浩 王月芬

  中小学作业及其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2017年9月,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2019年6月2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十条明确提出“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

  然而,在实践中,当前我国中小学作业仍然存在功能被异化、质量低下、负担过重以及管理失效等问题,亟须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并开展综合治理。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协同校内外有关机构联合攻关,组成课题组,2020年,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开展大范围调查研究,分别选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8000余份,对这一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希望能给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中小学作业怎么了

  (一)作业功能被改变:成为追求“分数”、惩罚学生和转嫁课堂教学压力的手段

  作业本是学校学习的组成部分,教师根据需要布置一定的作业也是职责使然,然而,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业功能逐渐被异化,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地方,作业被异化为追求“分数”的策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简单地将作业数量与学习质量等同,进而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重复性、记忆型的作业以期提升学生“分数”。第二,有的时候,作业被异化为变相“惩罚”学生的手段。课堂纪律差,作业完成不达标等是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然而,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直接“惩罚”学生做作业。第三,有的时候,作业被异化为转嫁课堂教学压力的路径。为减轻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一些教师采用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回家由家长指导完成。

  (二)作业质量低下: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选择性

  质量是作业的核心,然而当前有的作业却存在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选择性的问题。作业内容科学性缺乏主要表现为:作业与学习目标缺乏关联、随意性与碎片化严重、作业时代感不强、缺乏真实情境、以机械记忆背诵类内容为主、作业内容重复以及知识性错误等。比如,有研究对30份作业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存在41处知识错误。作业缺乏选择性主要表现为:书面作业占比过重、分层作业较少、可供学生选择的作业太少等。在一项17633名中小学生作业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小学生均认为作业的选择性太差(均分低于2,最高分为5分)。这说明作业选择性缺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作业负担过重:数量失控和难度超标

  从2010年开始,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就开展了长达10年的作业研究,在2013年30000个样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31.4%的小学生和38.2%的中学生认为作业负担重。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作业负担重主要有两种典型表现:其一,作业数量失控。作业数量主要是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指标,然而,2012年PISA测试结果表明,上海学生数学、科学和阅读素养均列世界第一,同时作业时间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也有调研表明,54.6%的小学生和73.1%的初中生存在作业超时情况。其二,作业难度超标。为了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好的表现,教师和家长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超出课标要求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负担。

  (四)作业管理失效:单科作业规定机械而学科间作业统筹不足

  作业管理是提升作业质量的重要路径,然而目前有些作业管理却存在管理失效的困境。其一,对单科作业的管理机械繁杂。当前,作业管理更加关注学科作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科作业管理过于机械,比如,要求每门学科每周布置多少次作业,每周对学生作业批改多少次以及对学生作业评语做出详细要求等。其二,对学科间作业的统筹明显不足。当前作业管理中,对学科之间的作业缺乏系统考虑,比如,很少去看学生每天、每周整体作业量如何,每门学科作业该如何协调等现象。由此就会导致学科教师之间不了解学生作业量情况,甚至出现教师竞相布置作业以争夺学生课外时间的现象。

  中小学生作业该怎么办

  解决作业问题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能够提升育人质量。因此,针对性解决中小学作业及其管理问题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教育评价改革撬动作业改革,促使作业育人功能的回归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进而会有什么样的作业功能。因此,以教育评价改革撬动作业功能回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具体而言,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改进教育结果评价,撬动作业功能由追求“分数”走向关注“全面育人”。教育结果评价重“量”导致了作业功能走向追求“分数”。要扭转这种趋势,关键在于教育结果评价由重“量”走向关注“质”,即要求教育结果评价重视教育的质量,这种转变能够引导作业功能抛弃追求“分数”而走向关注育人质量。

  第二,强化教育过程评价,促进作业功能由缓解“教学压力”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传统教育评价对过程评价缺乏关注,强化过程评价能够收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体验性信息,这能够引导作业由关注“教学进度”走向关注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体验。

  第三,探索教育增值性评价,引导作业功能由“惩罚”学生走向“赏识”学生。增值性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探索增值性评价能够引导作业由惩罚学生不良行为的措施走向作为关注学生学习进步情况和努力程度变化的方法,继而充分发挥作业的“赏识”功能。第四,健全教育综合评价,引领作业由单纯的教学反馈功能走向全面育人。教育综合评价避免了评价的片面性,强调综合性,健全教育综合评价能够引领作业由单纯的作为教学反馈手段走向承载着全面育人功能的作业转变。

  (二)建立专业的作业研究机构,开发高质量、可选择的作业资源

  解决作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依靠个别学校和教师来实现,它需要鼓励和支持专业的研究机构或社会中介组织来开发作业资源,将作业研究的“散兵游勇”集结成集团化、专业化的团队,进而为教师提供高质量、可选择的作业资源。当然,在建立专业的作业研究机构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三个方面:

  第一,建立“谁审批谁负责”的作业机构审批制度。对作业机构的审批有利于确保机构的作业研究方向和作业内容符合要求。同时,审批应该具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审批制度应该落实“谁审批谁负责”的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来确保作业开发的质量。第二,实施各类作业机构“过程性”监管制度。作业机构审批通过后,最重要的是对其进行过程性的监管,及时了解和调整作业机构研究的方向和进度。第三,落实针对作业研究机构的“及时反馈”机制。作业机构的作业研究适不适合教师和学生,这需要通过及时的反馈机制来实现。通过上述制度的建立才能确保作业质量,开创作业质量提升新局面。

  (三)提升教师评价素养,把好作业选择、布置、批改与反馈关

  2019年6月2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十条明确提出:“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然而,目前作业布置存在数量失控和难度超标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和评价作业,因此,提高教师作业评价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业评价素养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升教师选择、分析、研判作业质量的能力。如选择或参与作业设计实践,理解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形成作业研判的知识基础;研究优秀作业典型案例,形成优秀作业的整体印象;参与同行间的交流,及时解决作业分析研判中的困惑。另一方面,提升教师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能力。学生作业最终一定是教师布置、批改和反馈的。因此,希望教师在综合考虑作业目标、时间、难度、数量、分层等因素,完善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反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

  (四)搭建作业监控平台,建立作业长效治理机制

  当前学生作业似乎问题丛生,但个中原因仍然是“黑箱”。上百个“减负令”依然没有解决一个“小小”的作业问题,这一现象迫使我们重新寻找新的出路。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委托第三方建设“作业监控平台”,全方位、全过程、全学科采集作业信息。据此可以定期发布作业相关信息,动态监测学生作业负担状况,持续研究存在作业链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定期给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反馈,同时也可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估与问责。

  (崔允漷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雷浩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王月芬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

  编者:我们希望这里是真正的圆桌会议,尽量接近理性,尽量远离口水,尽量富于建设性,谈论那些从胎教开始就争论不休的教育问题。为此,我们拉出一张“教育圆桌”。

  jiaoyuyuanzhuo@sina.cn,等你发言。

  ——————————

  一线来信

  教育减负出台 有文件还不够

  欧阳剑

  2021年元旦刚过,笔者所在省的教育部门官网发布中小学减负清单15条,涉及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杜绝强行摊派无关社会事务及严格控制与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考察检查等,如果全面严格落实当然是好事,没有了许多庞杂事情的干扰,教师可以安心专心从教,抓好教学质量就有了时间的保障,这也是全社会和家长共同的期盼。

  但此举似乎在基层教师中间没有多大反响。笔者认为,究其原因在于教育减负喊了这么多年,有时候却越减越重,从来没有减轻过。基层教师在观望,期盼着上级教育部门能够强有力的执行减负清单。

  中小学减负一直受到关注,许多地区也陆续出台了减负政策,但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地方的实施效果并未得到认可,甚至出现越减负担越重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减负政策条理不够明朗,不清楚到底都减哪些方面。而此次云南省列出减负清单,使减负内容更加明朗起来,特别是在减少填报表册上报材料方面更有明确要求,如果能够加强落实,则有望把基层教师从“表哥表姐”中解脱出来,真正替基层学校减负。

  这个美好的愿景能否实现还需静观其变。从笔者所在学校接到的五花八门文件来看,有文旅健康局、社区卫生院、街道办以及教育局各科室,其中有许多相同文件内容重复交叉下发,要求却各不一样,就得重复去做。比如教育扶贫,街道办要求学校和村组对接,教育局要求入户对接,学校只得两方面都进行对接才算完成,无形中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负担。加之教育行政各部门科室之间时时出现重复下发文件的情况,导致增加学校的工作负担。

  笔者建议,要真正落实教育减负,就必须精简机构,减少教育行政部门之间重复下发的文件,检查工作要避免重复交叉。

  在学校内部管理上,也要减少相关表册截图上交等的情况,这些在教师心目中都是务虚的工作,但是频率极高,对正常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实干加巧干,把教师真正从务虚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

  教育减负只能从上而下,我觉得如果真的落实了减负清单,上级教育部门肯定要精简许多部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会不会有点把部门进行合并,然后换一个机构名称,换汤不换药,教育减负就依然成为一句空话。

  ——————————

  观点速递

  培训机构的老师为什么讨学生喜欢

  陈立武

  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聊及学生作文,她告诉我:以前学生写《难忘的一课》,十有八九是写课任教师的;而如今他们笔下的难忘课程,越来越多是培训机构的。

  这是一线教师的亲身感受。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伟大的,学生几乎无条件地信服教师、追随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火爆扩张,减弱了学校教师的头顶光环,有时甚至产生了2>5现象!当然,并非说我们的教师不进步,而是培训机构跑得更快。

  培训机构何以讨学生喜爱?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态度恭敬给人温暖。培训机构要逐利,拥有生源是其第一要务。为求生源,他们将学生和家长奉为上帝,态度诚恳恭敬,用尽一切营销手段全力讨好家长迎合学生。

  二是课程多样选择灵活。为留住学生,培训机构开设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且是学校没有涉猎的,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推行试学机制,规定时间内可随机调换课程。

  三是课堂有趣活力满满。培训教师大多年轻而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很受学生欢迎。他们的课贴近学生,吸引力强,也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学生兴趣盎然地收获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四是给人成功让人轻松。培训机构采取小班化教学,孩子受到的关注比学校多,露脸、获赞的机会多,容易感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压力小,感觉轻松,偶然犯个错误,或不完成作业,教师无法硬性约束。

  对社会教育培训的强势崛起,笔者认为,我们不必过于担忧,因为它只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因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强制性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而要正视它的冲击和挑战,从学生的好课之变中寻找原因,切实改变学校教育之不足。

  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增强危机意识。面对冲击和挑战,不能高挂免战牌,而应深入思考,认真研讨,积极应对。学校不能再因循守旧了。有远见的校长们已经在认真思考,积极布局应对:如要求教职工改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引导大家在情感、态度、教育方法、教育策略等方面主动因应社会变化,切实提升教育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其次,拓展课程设置,丰富选择余地。学校要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上下功夫,增加多样性和选择性,强化趣味性和针对性。激励教师苦练基本功,成为教学多面手,胜任多学科多门类教学。要拓展思维,开放办学,主动邀请有特长的校外专家来校教授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适当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了解培训动态,汲取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并改善活动类课程。

  第三,激发课改热情,挖掘教师潜力。聚焦课堂,激励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源头活水,常换常新,打造意趣盎然的魅力课堂,适应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引入竞争机制,挂钩绩效考核,利用“鲶鱼效应”激励教师赶超进位,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以此为目标,把教师引入全员练兵场,大力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以教师的真功夫真性情把学生漂泊的心拉回校园,回到教师温暖的怀抱。

  第四,开辟活动场地,增加设备投入。开设新课程尤其是实践类课程,需要在修缮场馆、器械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增添设施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确保体育、艺术、科学等课程不再是纸上谈兵。有的课程可尝试在周末或寒暑假对学生开放,体现学校教育的公益性,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助力教育公平。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学习成长的主渠道,不能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扭转当下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者尤其是校长们要自我加压,改变温水煮蛙现状,切实打好赢得学生的保卫战。

  (作者为安徽省滁州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

  基层回声

  语文课,可以更贴近生活

  刘洋

  《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版刊发了詹梅(《学生为什么会认为麦浪是秋景》)、张道明(《教育不能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读死书》)二位老师的文章,心中隐约存在多年的东西又一次被唤醒。九年级一个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作为四川本地人,不知道在四川盆地秋天的田野里,根本看不见他们描写的景象;他们只是觉得美就写了。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眼前。其缘由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二位老师都谈得很实际、很到位,在此不多做赘述。笔者就这一问题,想从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各科目所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强化认知,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两位老师所反映和讨论之事,缘于学生的一次作文。通过作文,可以综合反映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以及对生活和整个世界的认知、情感思想。学生在此次写作中的表现,很明显,存在着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没能把书本与世界、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课本意识。实实在在地讲,这不能单怨某个科目的老师,包括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都有责任。

  就两文所反映的麦浪与季节问题,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在生物、地理、语文等科目中均有涉及。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体到各地情况又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地方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具体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才能觉得知识有意思、有趣味,而且对它产生情感。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文是学生所学知识通过书面形式,进行的一种综合反映,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表达更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广泛运用。曾有城里的孩子错把麦苗当韭菜;因为麦苗和韭菜很像,很多孩子确实没见过,只是凭大概的印象辨识事物。在语文课堂中,一定会涉及吃,涉及叙写吃的事情的作文练习,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通过一个笑话,完全能让学生注意麦苗和韭菜的不同,强化生物课上所涉知识的学习。我们的地理课上,一定会学习到不同地域、不同省份物产的分布情况,会涉及不同季节、不同海拔的农作物分布情况,老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所有涉及与本地相关的知识,都应对学生作特别强调,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农作物,认识家乡的一草一木。同时,在语文课上,将课文涉及的与地方相关联的一些知识,问一问,提醒提醒,学生就会更进一步地巩固这些内容。像四川盆地的麦子究竟生长于何时,成熟于哪个季节,教师在教读茅盾的《白杨礼赞》时,通过文中描写黄土高原的内容”——“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在欣赏这些优美的文字同时,顺势问问学生,我们四川盆地的这个美景出现在哪个季节,收获于何时,这个简单的常识不就清楚了吗?语文,时时刻刻与生活密切相关联,作为一个基础科目,有着她独特的一面——那就是潜移默化。只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许多知识,强化其他科目所学内容,体悟不同的情感内涵,取得不露痕迹、润物无声的效果。

  所以说,语文是一个基础科目,有众多科目的的影子。语文即生活,这是大语文观的核心。凡是生活中有的,就可能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只要我们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把握好其他科目所涉知识的分寸,合理分配或拿捏时间,做到蜻蜓点水,画龙点睛——教师在关键节点上,只需那么一点,那么一挥手,学生就能感悟到生活中的那个内容、那个节点,找到生活中的方向感,就能将语文课堂学习所得与现实生活相照应、相结合、相统一,就能更好地感悟到语文与其他科目、语文与生活、语文与人生的密切关联;觉得学语文也是学百科,学做人,会更好、更自然地感受到语文学习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会更热爱语文学习。

  (作者为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教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18日 08 版)

原标题: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五大问题亟须解决(一)
责任编辑:席聪聪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