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1月2日电(记者 聂菲)"2020年,K12在线教育是在资本的过热的情况下,烧出来的'假繁荣',是有很多弊端的,商业模式有问题,广告投放处于盲打状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专委副理事长俞勇表示,现在的K12赛道,资本投资过剩,广告投入过剩,但技术创新却不到位,线上产品没有实质性解决学生的刚需问题,企业也没有潜下心来去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
2020年是K12赛道的转折之年。赛道进入深水区,马太效应加剧,遭遇洗牌式调整。"一半是火焰":头部成为资本宠儿,猿辅导、作业帮等频获大额融资,"巨头拉锯战"一直在上演;"一半是海水":腰部及以下机构身处洗牌期,迎来整合并购浪潮,海风教育、优胜教育等黯然离场。
在教育行业大额融资、加剧洗牌的大背景下,记者发现,K12赛道教育产品研发仍停留在表层,产品多是辅助完成教学的功能性应用,许多号称"智能"的教育产品并不智能,真正能够提供完整智能教学的解决方案寥寥无几。
K12赛道的教育软硬件产品尚处"低智能"
"'停课不停学'期间,给上六年级的孩子买了智能音箱和平板,来进行线上学习。但孩子用平板当计算器来算数学题,没有任何思考的过程就能得出答案。智能音箱并不智能,跟手机智能助手没有太大区别,都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来自洛阳的家长李女士告诉未来网记者。
2020年疫情的到来,突然暴增的在线学习需求带火了教育软硬件,许多AI+教育产品涌入K12赛道。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2020年这五年间,教育行业近5成的专利都来自于在线教育相关企业。
前不久,老牌K12教培机构好未来,开发了拍照搜题工具类产品"题拍拍",然而以拍照搜题起家的作业帮、猿辅导早已有同类型的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题拍拍"是一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类产品,学生用手机APP对题目拍照,APP识别后自动匹配题库中的题目,并给出答案和解析过程。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错误答案在题拍拍等拍照搜题APP中大量存在,数学之外科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解答质量也令人堪忧。
不少家长也频频诉苦,"孩子直接使用拍照搜题类APP搜索题目,难以抵住答案的诱惑,直接照抄,没有思考的过程,平时学的好,考试却傻了眼。"
字节跳动、网易有道等互联网厂商,也以平板、点读笔、词典笔等智能硬件迅速切入教育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下,这些互联网厂商并未利用好先天的技术和流量优势在教育领域创造出新品类,多为同质化产品。
网易有道分别在去年8月和今年12月发布智能学习硬件产品有道词典笔2.0、3.0。实际上,搜狗、汉王等至少十几个品牌都在做词典笔相关产品。
10月底,字节跳动发布智能教育硬件"大力智能作业灯",切入家庭教育场景,家长通过与孩子视频来批改、辅导作业。
蓝鲸教育对"大力智能作业灯"进行了测评报道,孩子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大量词汇查询,通过语音、手指进行查词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夫看来,目前市场上许多宣扬的 AI 教育产品采用的实际是计算机技术,还算不上智能技术,或者只能算是"低智能"。
"其实,许多人在投入,许多人都在搞教育,在为教培行业赋能,但产品研发仍停留在表层,并未深耕教育的难点痛点。虽然有很多互联网前沿的技术应用在线上教育上,但同质化的产品太多,并没有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满意度。"俞勇告诉未来网记者。
俞勇补充道,现在涌入教育行业的互联网机构更应该去思考,自己的优势就是流量和平台,那么自己入局教育,到底是要做教育还是做商业,不要只是打着教育热的旗号,进来捞一桶金。
机构深陷"上瘾式引流","智能"教育产品里运用了多少科技?
在资本青睐、企业大额融资的背景之下,记者注意到,K12教培机构的产品研发费用远远小于营销费用,企业已经把重心放在营销投放之上,以期下一轮融资。
"由于行业的恶性竞争,教培机构已经偏离市场轨迹,没有把投放用在教育产品上,而是用到占有市场上,都在争广告投放的份额,反而侵害了教育的价值。"教育界资深财务专家谭海忠坦言。
记者发现,以跟谁学和网易有道为例,跟谁学2020财年 Q3最新财报中指出,其研发费用仅为2.2亿元。而跟谁学的销售费用高达20.56亿元,超出研发费用18亿元。网易有道发布的2020财年Q3财报显示,其营销费用达到11.48亿元,同比增长396.99%;而研发费用仅为1.21亿元人民币。
作业帮、猿辅导今年在教育硬件方面押注不算太大,还是以错题打印机为主。但融资动作频频。今年,猿辅导已经确认的融资金额超过35亿美元,估值超170亿美元。作业帮今年仅融资两轮,累计融资金额也高达23.5亿美元。
"要想知道一个企业的健康程度,就要看这个企业把钱投在哪里,到底是产品跑得快还是市场跑得快。"谭海忠称,其实,现在大部分教培机构已经深陷"上瘾式引流"之中,已经无暇顾及教育产品的完美度。
早在2017 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提及"智能教育"时要求"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教育部也已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在扩大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目前,教育创新、教育智能化迫在眉睫,教育机构和互联网厂商也应审时度势,把重点放在教学产品和教育效果上,做好教育产品和服务转型。
由此,谭海忠感叹,如果机构不实现真正的产品升级和研发,资本砸再多的钱,产品本身没有意义,最后只能变成军备竞赛,大家都靠烧钱活着,到底能够烧到多久才能够实现盈利,才能靠真正满足客户需求来达到企业自己的生存点。
专家:须达成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良性循环
"教培机构做教育创新一定要回到教育的本源上来。"谭海忠认为,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教育机构如果有足够的规模体量,更应该承担责任去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此类教育机构有稳定的客户群体,知道客户的需求在哪里,产品研发成功的几率也会比较大。
更重要的是,"教育机构一定要做好行业的'孵化器',参与投资的产品要找准方向,来进行技术革新。"谭海忠补充道,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能够为教育赋能,但教育本身从来没有改变过,要时刻把教育本身放在"主语"地位,如果过于强调"定语",企业做教育就会有跑偏的可能。
"现在不管做广告投入,还是市场研发,先要搞清楚市场的刚需是什么?满足用户的刚需才会有市场销路。"在俞勇看来,现在的在线教育还是一种格式化的教育,没有温度感,没有仪式感,没有关爱,也未做到个性化教育,应积极进行教育创新。
俞勇认为,"教培机构首先要做到思路创新。企业要先思考,要不要做良心工程?要在哪个赛道上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工作?针对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哪个赛道上进行奔跑和创新?"
"其次是道路创新,机构选定了一条赛道,就要在赛道上生根。"俞勇称,创新来自于教培机构教学内容的升级和服务水平的升级,同时,需要借助各种教学管理软件等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满意度。
最后,教培机构在创新之前要进行"企业体检",即"望闻问切",找到自己的漏洞和核心竞争力,给自身带来最少的沉没成本。降低机构的沉没成本,才能赢得利润,来进行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达到良性循环。
"互联网厂商也要知道,流量是在流动的,只是虚拟财产,并非私有财产。"俞勇称,在资本的大框架中,总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机构的无形资产是由商誉度和美誉度构成的,要想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要扎下心来做教学研究,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给机构带来美誉度,才能给机构的无形资产和IP增值,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此外,俞勇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教育投资时,要先做好市场调研,找到刚需和核心竞争力,再去投资,否则的话一定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