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棒!少年》制片人齐康:棒球给了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发稿时间:2020-12-15 06:5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沈杰群 中国青年网

  棒球把他们的技能和才华展现出来,也把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悟表达出来。

  ---------------

  纪录电影《棒!少年》讲述了一群出身草根、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国手和70岁传奇教练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直至赴美征战的真实故事。在今年第14届FIRST青年影展上,该片斩获“最佳纪录片”“观众选择荣誉”两项大奖。

  “《棒!少年》项目是我们在2018年第九届CCDF提案会上发现的,当时听完导演许慧晶的提案,就觉得这个项目在选题上很独特,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融入了体育和励志元素。我想,这个题材或许可以做成《放牛班的春天》《烈火战车》《死亡诗社》,以及《爆裂鼓手》那样的作品。”《棒!少年》总制片人齐康说。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齐康表示,“通过少年的成长来看成长的世界,创造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表达少年的懵懂、少年不服的朝气,以及世界的不安、勇敢的青春。”

  《棒!少年》中,少年马虎和梁正双命运互为映照。马虎桀骜不驯,他以“刺头”状态闯进基地,而小双是棒球队的“元老球员”,他心思细腻,对未来满是怀疑和不确定。马虎和梁正双,一个是自幼失去母亲的山村野小子,这个孩子常在黄昏、黑夜一个人唱着有关母亲的歌曲;一个是孤儿,在乎的人只有他的哥哥和伯伯。

  有网友评价,比起扑面而来意气风发的少年之气,更打动自己的是马虎和小双那些“少年也知愁滋味”的婆娑泪眼。

  齐康觉得,当下的影视创作者应该更相信童真,而不能始终只以成人视角、功利色彩看待世界,对待自己的作品。或许这部纪录电影还存在不成熟之处,“但是它最大的创新就是回归传统,遵循了创作的本质”。

  中青报·中青网:你对少年题材有怎样的情感?棒球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什么?

  齐康:我认为,如果说故事片是我们陪伴世界的方式,那么纪录片就是这个世界陪伴我们的一种方式。我对少年题材确实有偏好,可能因为自己对世界和自身依旧有困惑吧。做纪录片的过程是在思维和情感上“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我们通过做纪录片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通过他们的故事也促进了自己的成长。

  《棒!少年》中,棒球对这帮小孩有什么帮助呢?李冰冰说:“一群少年通过棒球找到了人生的解法。”棒球,把他们的技能和才华展现出来,他们因此获得了生存的价值和技能,同时也把对于这个世界的感悟表达出来。

  这些孩子生在贫困地区,父母没有办法照顾他们,或者没有足够的文化去教育、引导他们。孙岭峰教练带孩子们去棒球基地接受培养,他们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孩子不一定都能成为顶级运动员,但至少他们的眼界拓宽了,对世界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这一点非常难得。

  中青报·中青网:哪些时刻触动到你?

  齐康:最触动我的是主角马虎和小双说的两句话。马虎说:“大家好,我是马虎,我走在十字路口,被强棒爱心基地捡到了。”当时那里设置了一个固定镜头,记录傍晚孩子们在简陋的训练场嬉戏玩耍的画面。突然,马虎从远景走到镜头前,摘掉帽子对着镜头鞠了躬,说了这句台词。这种台词是编不出来的。

  另一个是小双的一句:“一场比赛没有了……你知道一场比赛多难得,咱们对得起关心咱们的人吗?”当时是美国比赛失利,小双哭得很痛,大家都在安慰他,小双说了这句话。与马虎不同,小双身上会有一些敏感和脆弱的特征,这份脆弱感我觉得更像成人一般,背负着很多“责任”和“枷锁”,充满理想,又无可奈何。能够在一个极端“情境”下说出这样的话,或许这就是孩子对于命运有着残酷的预知。

  中青报·中青网:儿童纪录电影会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吗?

  齐康:任何类型的影视作品都应保持它相对合理的供需关系,很难说一种题材会成为潮流和趋势,只能说内容的精品化,会是创作的潮流和趋势。好的东西是创作者和市场共同推动的。像犯罪悬疑、青春、爱情、玄幻……这些成熟的影视类型长成了“大树”,已经拥有广泛的受众人群。而即使在国外成熟的市场中,儿童片的占比也是有限的,市场一年需要的儿童题材影视作品的量未必那么大,它需要精品化,所以我们在做这部分的探索。像纪录电影《棒!少年》,是展现这些农村孩子通过棒球的形式获得成长,或许未来我们能找到各式各样的角度,去关注年轻人的成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棒!少年》制片人齐康:棒球给了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责任编辑:高秀木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