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大唐兵变马嵬驿

发稿时间:2020-12-01 07:0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博 中国青年网

华清池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

古马嵬地形图

今日华清宫图景

兴平杨贵妃墓博物馆杨贵妃雕塑

烽火台遗址

骊山华清池贵妃沐浴之海棠汤遗址

兴平杨贵妃墓

  梨花带雨的杨玉环,梨花带雨般——走向佛堂。

  时值六月,烈日当空。正是午后,人躁马倦。

  人躁马倦的六月午后,杨玉环梨花带雨般走向佛堂!

  凄然回首,“三郎”李隆基背身掩面,曾经高大伟岸的身躯已萎缩、猥琐如同一颗空心老榆。身旁,年迈的老奴高力士,手捧三尺白绫,亦步亦趋却又分明步步进逼。

  驿外官道,人声嘈杂,戈剑铿锵,一副“刀枪剑戟严相逼”的冷酷局面。逼向谁人?——梨花带雨的杨玉环。

  一个声音震响如雷:“贼本尚在,六军(禁军)不稳,贵妃不宜供奉,请陛下割恩!”那是禁军统帅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贼本”?她不明白她怎么就成了“贼本”?!

  但此时,一切都由不得她了!也由不得空心老榆李隆基!由谁?由刀枪,由剑戟——手持刀枪剑戟的人!“刀枪剑戟”本是护卫三郎和她的,但此刻却齐刷刷反过来逼向三郎指向她!

  兵变!准确地说,这是一场禁军的哗变!

  距今1200多年前的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农历),午后,“刀枪剑戟严相逼”下的杨玉环梨花带雨,千般无奈万般愁怨地走向驿外佛堂。

  此驿名为马嵬驿,此地名为马嵬坡,史称此变为“马嵬兵变”。

  一怨再怨西狩路

  马嵬驿,是从长安西去西域、巴蜀的甲级大驿站,位于京畿重镇金城县(今咸阳兴平)西二十八里,东距长安一百余里。

  金城西汉名槐里,三国曹魏时名始平。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唐中宗李显送金城公主出嫁吐蕃,于马嵬设帐饯别,改县名为金城。

  唐人长安送行,东去多是送到灞桥,灞桥折柳送别;西去多是送至渭城(咸阳),渭城摆酒送行。王维曾在渭城“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中宗将金城公主远送至更西的马嵬,既见感情之深,亦见丝路重镇马嵬之重要。

  48年后,又一个皇帝来到这里。他是唐玄宗,也称唐明皇,本名李隆基,因排行为三,杨玉环爱称他为“三郎”。

  但此次,唐玄宗来到马嵬,不同于唐中宗隆重奢华的“送嫁”,而是仓遑饥疲的“西狩”。“西狩”,是“西逃”的饰称。

  仓遑“西狩”,源于五天前的“平安火不至”。自从半年多前安禄山兵叛范阳,从关中东大门潼关到长安间就恢复了烽火传寄,只要潼关平安,便夜夜举火传到长安,名为“平安火”。但六月九日夜,长安城却没等来“平安火”,“平安火不至,玄宗惧焉”。

  第二天,宰相杨国忠“首唱幸蜀之策”。第三天朝堂未得“御敌之策”后,杨国忠劝玄宗赶快入蜀。第四天,玄宗亲御兴庆宫勤政楼,下制守卫京城,云欲“亲征”御敌,同时令颍王李璬“先移牒至蜀,托以颖王之藩”,骗过了朝臣百官。

  到第五天,六月十三日清晨,当有官员上朝时,却发现皇帝跑了!

  皇帝黎明前就向西跑了:宰相杨国忠领从驾官员先行,皇帝在高力士和禁军统帅陈玄礼扈卫下随后,太子李亨为后队。

  皇帝跑了,长安城乱了,“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地方官也风闻而逃。这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沿途食宿谁来解决?逃跑的皇帝、皇子皇孙都带了不少金银财宝,却唯独没带粮食!

  当天中午,“西狩”至咸阳的李隆基,恓惶地坐在望贤宫前一棵树下“掩泣”:先遣宦官和咸阳县令逃了,无人接待供膳,“行从皆饥”。杨国忠到市集上弄了些胡饼供皇帝充饥,老百姓拿来的粗粝饭食,皇孙辈们争相手掬而食,须臾而尽,犹未能饱。扈从的禁军士卒更是分散到各村“求食”。

  当晚半夜,大队人马到达金城。先遣宠宦袁思艺和金城县令也跑了,智藏寺僧徒送来一些刍粟,勉强供食。当夜,“驿中无灯,人相枕藉而寝,贵贱无以复辨”。

  狼狈不堪的“西狩”第一天,玄宗数次掩泣,又饥又疲的从官和禁军士卒,已多有怨言,而怨言又很快都集中到杨国忠身上。此前天下舆论早就“以杨国忠骄纵招乱,莫不切齿”,现在则“从官咸怨国忠”,“不得食”的禁军将士,更急速滑向“六军愤怒”。

  所以,当六月十四日中午行至金城县西的马嵬驿时,行进队伍之怨戾已如欲喷之火山。

  对此,宰相杨国忠和天子李隆基,却都不甚了然。

  已与李隆基欢爱十六年的杨玉环,更是一无所知。

  一宠再宠杨家女

  春梦已是十六年。

  十六年前的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李隆基在骊山泡温泉的时间比以往都长:在高力士的运作下,他那“姿色冠代”的儿媳妇——寿王李瑁之妃杨玉环被神秘地接到了骊山。

  寿王李瑁是李隆基与宠妃武惠妃的爱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武惠妃亲手为李瑁选择了时在洛阳、芳龄十七的杨玉环为妃,李隆基签署的“册妃”令赞其“含章秀出”。

  开元二十五年,因武惠妃与李林甫勾结诬陷,李隆基一日内赐死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但此事没能助力武惠妃让寿王李瑁当上太子,反而使她自己因恐三王“为祟”,“怖而成疾,不痊而陨”。

  武惠妃的惊怖而逝,让李隆基此后郁郁寡欢。后宫虽有佳丽三千,却“无可悦目者”,甚至“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于是,就有了高力士“潜搜外宫”而得玉环于“寿邸”。

  此次“赐浴华清池”的骊山幽会,“既进见,玄宗大悦”。“大悦”的李隆基这次在骊山泡了十八天温泉,比此前寡欢的三年都长,尤其是去年只泡了八天。武惠妃若真地下有知,估计得再“惊怖而逝”一次。

  这一年,李隆基56岁,杨玉环22岁,当寿王妃已近五年。

  两个月多后,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杨玉环接《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被度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当月,杨太真就陪李隆基又到骊山泡温泉去了,回来后不久更公开住进兴庆宫,而宫中皆以“娘子”呼之,或称曰“太真妃”,“礼数实同皇后”。

  “太真妃”杨玉环,陪李隆基甜蜜地度过了“新承恩泽”的开元二十九年:“恩礼如惠妃。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

  第二年(公元742年)正月初一,玄宗改元“天宝”(两年后又改年为载),大唐历史告别盛世开元,进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华丽天宝。也就在天宝初期,谪仙李白游荡到长安,为丰艳的杨玉环写下三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

  天宝五载,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前十日,李隆基先给寿王瑁另册了一位韦妃。十天之中,大唐皇室双喜临门,皇子娶妻,父皇立妃。杨玉环曾为寿王妃的历史被掩去,至此完全替代了她曾经的婆婆武惠妃,宠冠后宫,“三千宠爱在一身”。

  此后的日子,多的是莺歌燕舞、温泉水滑、梨园丝竹、仙乐飘飘。

  此后的日子,李隆基厌倦国事,沉迷于与爱妃的芙蓉帐暖、缓歌曼舞,朝政内托宰相,军政外托蕃将。杨国忠和安禄山均于此时缘宠而贵,位高权重。

  而这两个男人,在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后,一个跑来认她为妹,一个跑来认她为“母”。

  一斗再斗两权宠

  杨玉环被封贵妃前,不认识她的远房堂兄杨钊。

  从10岁父母双亡后,她离开蜀地,过继给在洛阳的叔父杨玄璬。嫁作寿王妃时,她是杨玄璬长女,而嫁作玄宗贵妃时,则以故去多年的亲父杨玄琰小女之名。

  一人得宠,合家升迁:杨玉环的亲兄杨铦、堂兄杨锜等一并受封;三个颇有姿色的姐姐,分别被封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皆赐第京师,宠贵赫然”。

  恩宠只及直系三代,远房从祖兄杨钊无缘推恩。但他会钻营,依靠曾与从妹虢国夫人“私通”的关系,在骊山华清宫见到了杨玉环,并被玄宗赏了一个金吾兵曹参军的小职。此后凭借“聚敛”之才,杨钊步步高升直至宰相,并谄媚玄宗求赐名为杨国忠。

  破落户杨国忠都能当上宰相,引起了另一个宠臣安禄山的轻视。

  东北杂胡安禄山,偷羊被抓当斩时,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赏识其“言貌伟奇”,任用为军中“捉生将”,后因骁勇被张收为养子并不断提升。

  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又兼任范阳节度使。为了邀功,安禄山不断挑起边战,诈降俘获林胡、契丹等族族人,冒充战俘上献。时任宰相李林甫“顺旨称其美”,“由是禄山之宠益固”。

  安禄山比杨国忠还善谄媚,玄宗一次笑问大腹便便的他“腹中何所有?”安禄山答:只有一颗忠于陛下的赤心。哄得玄宗开怀大笑。

  天宝六载,45岁的安禄山在骊山华清宫觐见时突然“请为贵妃儿”,认29岁的杨玉环为“养母”。李隆基对此“大悦”,“尤嘉其纯诚”。天宝十载正月初三,杨玉环和宫女嬉戏华清宫,为安禄山办“洗儿礼”,玄宗闻后又“大悦”,并加赏贵妃“洗儿金银钱物”。

  “母事贵妃”后第二年,安禄山获赐铁券赦免特权,第四年赐爵东平郡王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天宝十载“洗儿礼”后,又兼任河东节度使,从而掌握了大唐边军40%以上兵力。

  天宝十一载,杨国忠在李林甫死后登上了首席宰相宝座。

  曾经很畏惧李林甫的安禄山,瞧不上破落户杨国忠,杨国忠则恐惧安禄山会威胁自己相位,于是“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国忠一次次向玄宗报告禄山要谋反,禄山反复向玄宗哭诉国忠陷害他。玄宗后来就不再听取任何安禄山谋反的汇报,还一次次加宠他,同时也加恩能帮他“聚敛”的杨国忠。

  如是,安的权势越来越大,杨的擅权越来越甚,两人间的权斗也越来越烈:国忠不断搜集安的谋反证据,甚至杀了其在京城的线人;禄山则暗中积聚实力,收养壮士,囤积粮草,并将军中汉将一律替换成蕃将。

  而此时的玄宗却厌倦国事,朝政盖委国忠,东北军事盖托禄山,他只想和爱妃共醉梨园,共享温柔。但他没想到,最终将他和爱妃逼到马嵬的,恰恰是这对外将内相两权宠。

  而杨玉环,在认杨国忠为堂兄时,不会想到最后会累祸于己,在认安禄山为“养儿”时,更不会想到所认的是一个“贼子”。

  到天宝十四载,当天下都认为野心昭然的安禄山必反无疑时,唯独玄宗不信。这年十月,他又带爱妃到华清宫泡温泉去了。

  一昏再昏李隆基

  安禄山终于反了!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蓟城(今北京西南)正式起兵造反,率所部及畜养的“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精士十五万,以讨杨国忠为名,引兵南下。

  “渔阳鼙鼓”惊破了华清宫的“霓裳羽衣”,惊醒了李隆基“益信禄山为忠”的美梦。此后在急于平叛挽回颜面的心理强迫下,他连出昏招,一昏再昏。

  唐玄宗时之兵力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等边防重镇,能征善战的都是安禄山、哥舒翰等蕃将率领的边镇军,中原兵力空虚。因此,安禄山初期叛乱所向披靡,23天就打到黄河边,第34天攻克东都洛阳。

  在河南,以五万乡勇屡经血战败退陕郡的大将封常清,向名将高仙芝建言:贼锋不可当,宜退守潼关,据险固守,确保京师!高仙芝纳其言,两人合兵守备潼关。

  潼关,北抵黄河南接秦岭,扼长安至洛阳驿道要冲,是关中第一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之誉。高、封此举,为大唐争取了至少半年喘息之机。

  但此时的玄宗早已被歌舞温泉泡昏泡软了,他不再知军信将,军令多听于身边宦官和杨国忠。十二月十八日,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谗言,不顾临阵斩将之大忌,将封、高二大将以“失律丧师”斩杀,随后又强命中风偏瘫的哥舒翰领兵潼关。

  哥舒翰延续高、封二人守而不出战的策略,坚拒叛军于潼关外,与之形成军事对峙。此时,郭子仪、李光弼率军战于河北,不断取胜并威胁范阳。安禄山刚攻下洛阳就登基称帝并从此深居洛阳宫肆意淫乐。大唐百姓人心思唐,河北河南义兵迭起,平叛形势渐趋好转。

  但半年后,渴盼收复洛阳的玄宗再次错估形势,听信杨国忠谗言,反复逼迫哥舒翰东出。他并不明白杨国忠因深恐手握重兵的哥舒翰加害自己,欲借安禄山之刀除之。

  哥舒翰急奏玄宗潼关必须“据险以扼之”。郭子仪、李光弼也进言“若潼关出师,有战必败”。但玄宗不听将言,到天宝十五载六月初,“续遣中使趣(促)之,项背相望”。

  六月四日,万般无奈的偏瘫将军哥舒翰,扶膺悲哭后引兵出关。六月八日,哥舒翰与叛军接战于灵宝西原,中伏大败。六月九日,敌将崔佑乾乘胜入潼关,京师长安大门洞开。

  六月九日夜,长安城没有等来已传寄半年的“平安火”。

  六月十四日,唐玄宗携杨贵妃“西狩”到了马嵬驿。

  一乱再乱马嵬驿

  在马嵬驿能否吃上一顿饱饭?

  亲献“幸蜀”策的杨国忠,长期兼任剑南节度使,蜀地是他的老巢。李隆基在潼关失守后已毫无平叛信念,他只想携爱妃逃到一个安全所在,四面环山的蜀地最宜龟缩偏安。嗜啖荔枝的杨玉环也想再回蜀,巴蜀当年盛产荔枝。

  只是,他们都没想到“幸蜀”路上会有“马嵬兵变”!

  兵变的发生似乎很偶然。六月十四日午后,吐蕃“和好使”二十多人在驿站西门外拦住杨国忠索要食物,众将士突然高喊“国忠与胡虏谋反”,并围了上来,有人直接一箭射去。

  马鞍中箭的杨国忠见势不好,跳下马就往西门内奔逃。禁军将士紧追入内,乱刀剁肢割体,砍下头颅“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

  乱军还杀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和韩国夫人,杀了没眼色的御使大夫魏方进,挥戈打得次相韦见素血流满面,然后又一窝蜂向驿门拥来。

  驿站内的李隆基知悉后惊曰“国忠遂反耶?”他不相信杨国忠会谋反,但明白此时只可“顺势”!于是颤巍巍仗门“慰劳军士”,认可了将士对杨国忠的“合法”诛杀。

  然而,“六军不散”!将士们依然包围着驿站,戈剑依旧铿锵作响。

  李隆基这下慌了!他派高力士宣问,将士答曰“贼本尚在”!禁军统帅陈玄礼上前陈辞:“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陈玄礼是他最信任的禁军将领,曾参与他诛杀韦后的“唐隆政变”,统领禁军已有二十多年。

  李隆基仿佛当头挨了一棒!他入门“倚仗倾首而立”。韦见素之子、京兆司录韦谔叩头流血: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李隆基驳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高力士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一语点醒“贼本”要害和“形势”所在!

  爱江山也爱美人但更爱性命的李隆基,面对将士逼迫、从官进谏,痛苦而又无奈地挥了挥手。高力士抓住了“挥手”动作,迅速传谕:陛下赐贵妃死!

  就这样,梨花带雨的杨玉环,梨花带雨般走向佛堂,她唯一也是最后的要求是——礼佛。马嵬驿东侧,恰好有一处佛堂。佛堂前,后世文人说还有一颗老梨树。

  凄然回首,“三郎”李隆基背身掩面,曾经高大伟岸的身躯已萎缩猥琐如同一颗空心老榆。身旁,年迈的老奴高力士,手捧三尺白绫,亦步亦趋却又分明步步进逼。

  走向佛堂的路上,她或许会想到曾经的夫君——寿王李瑁。

  李瑁此次也随驾“西狩”,但此时的他又在哪里?

  一别再别太子亨

  李瑁的出现似在“兵变”之后,且多和太子李亨有关。

  《旧唐书》载玄宗闻知韦见素被打伤,“令寿王瑁宣慰,赐药傅疮”。自玉环被封贵妃后,史书上再无李瑁的记载。马嵬兵变时,他又断续出现数次,而主要任务是传语太子。

  太子李亨,从出长安城起,一直在后队殿后,但却始终和父皇的前队保持距离。十三日中午,玄宗泪洒望贤宫时,他没有过来问安。当晚玄宗掩泣金城时,他在东南五里扎营,也没前来请安。兵变发生时,他依然稳居后军,似乎对前方的一切并不了解。

  当太子已经十八年的李亨,是在前太子李瑛被废杀后被立为太子的。这十八年,他最初惧怕李林甫,后又受困杨国忠,安禄山也欺侮他,他还要时时提防父皇和他身边人的明枪暗箭,十八年一直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潼关失守,玄宗西逃,李亨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他明显感到父皇失落了往日的威风,也知晓百官和将士的怨戾。这股气对他有利。

  《旧唐书》记,“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秘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新唐书》载,“陈玄礼等诛杨国忠,(李)辅国预谋”。《资治通鉴》言,“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而李亨的态度,《新唐书》《旧唐书》均未记载,唯《资治通鉴》谓“太子未决”。“未决”,也是默许!

  兵变后第二天,当伤心的玄宗再次启程时,又发生了金城父老“遮道请留”的一幕。玄宗按辔良久,派寿王瑁传意后队太子宣慰父老。但,“父老共拥太子马,不得行”,太子两子及宠宦李辅国也都力劝太子留下来。

  太子于是以“父老共拥”之名留下来,不再追随玄宗“西狩”了!

  玄宗久等太子不至,查知后终于意识到父子要分道扬镳了。他长叹一声“天也!”分出禁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调拨太子,把东宫内人也都交由寿王李瑁送到太子身边。

  此后,他走扶风,奔陈仓,入散关,由寿王李瑁等分领余下禁军护驾,通过秦岭陈仓道南走巴蜀,于七月二十九日到达成都,实现了“幸蜀”偏安。

  分道后的李亨,则率众扬镳星夜疾驰,经奉天(乾县)北上,“昼夜奔驰三百余里”,仅四天就到平凉,再于七月十日到朔方节度使驻所灵武,十三日于“百官劝谏”中即皇帝位。李亨摇身一变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自竖“北上平叛”大旗。

  此时距马嵬兵变尚不足一月,大唐皇室又发生了一次“政变”!

  这一天的李隆基,刚刚穿越秦岭到达剑阁。他不知道自己已成了太上皇,三天后还在剑阁颁布“罪己诏”,并发布平叛方略。一个多月后,唐肃宗派的灵武使者到了成都,他才知晓马嵬一别,别如天上地下。深知大势所趋的他,“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

  第二年(公元757年)十一月,玄宗被“迎銮”返至凤翔时,扈从他的六百禁军被就地解甲。此后他由唐肃宗所派三千精骑“护驾”,再次行经马嵬被“迎卫”到咸阳望贤宫。唐肃宗着臣僚紫袍“拜舞”于楼下,“上皇下楼”特地要了一件黄袍,亲自给李亨穿上。

  待所有“演出”都结束,李隆基便开始了晚年“太上皇”生活。他的晚年生活,尤其是最后两年的幽禁岁月,一如传为他在“西狩”路上思念贵妃所谱的《雨霖铃》:今宵魂在何处,冷雨里,碎铃声咽。点点滴滴,心似寒泉落飞雪。便纵有万里江山,愧对荒茔月。

  马嵬兵变第二年,因驻扎金城县的“兴平军”平叛有功,唐肃宗改金城县为兴平县。

  马嵬地名从未改变,和贵妃坟茔还有“马嵬兵变”一直相伴相守。

  一唱再唱长恨歌

  梨花带雨的杨玉环,梨花带雨般礼佛之后,被缢死于佛堂。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遂缢死于佛室”。《新唐书》曰:“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

  是的,这一年,杨玉环三十八岁。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这天,距她被册封为寿王李瑁妃21年,距她和李隆基首次骊山幽会16年,距她被度为女道士15年,距她被封为玄宗贵妃11年,距她首次见到远房堂兄杨国忠也是11年,距安禄山拜她为“母”10年,距她给“禄儿”办“洗儿礼”仅5年。

  她17岁以后的人生,和这四个男人密切相关,是他们间的父子、君臣、将相互争,将她身不由己地推到了黄尘戈剑马嵬驿。

  马嵬驿东不远的土坡上,有一座汉唐两朝的皇家道观黄山宫。明正德年间碑石记载,玄宗幸蜀归来,曾在此上香乞灵,并手植了一棵槐树。黄山宫内今有一棵千年古槐,名“太上槐”。在肃宗三千精骑“迎卫”下,玄宗无法祭奠马嵬坡下的贵妃,但道教是李唐皇室尊崇的国教,到马嵬坡上的黄山宫上香暗祭爱妃,却很有可能。

  李隆基无法凭吊贵妃坟茔,此后的诗人却纷至沓来。刘禹锡曾写“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罗隐写“佛殿前头野草深,贵妃轻骨此为尘”。至清《马嵬志》所载,题咏贵妃墓的诗作已有五百多首。《唐诗纪事》云:“马嵬太真缢所,题诗者多凄感”。

  贵妃墓碑石资料从元代始,此后历代多有立碑及坟茔保护。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道经马嵬,见贵妃墓残垣颓瓦,慨然命时任兴平县县长段民达修缮。这次修复,第一次将墓冢用青砖包裹,砌成圆形。

  用青砖包裹,是防墓土被取。传说贵妃美白,欺霜笑雪,死后精气不散,墓上封土久而也变白了,所以当地妇女争取墓土当“美白粉”擦脸拭肤。清乾隆朝陕西巡抚毕沅曾记:墓上生白土,士人呼为贵妃粉,能悦颜色,春日游女拾取馈面。乾隆年间《西安府志》也载:贵妃粉出马嵬坡上,土白如粉块,妇女面有黑点者,以粉洗之即除。

  而对杨贵妃的态度,唐时之人即哀怜者居多。兵变后第二年,杜甫就大为怜惜:“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安史之乱后的唐人,常常“忆昔开元全盛日”,对杨玉环也越来越同情。

  最能为杨贵妃“平反”的是李唐皇室。公元880年,唐僖宗李儇被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逼得效仿老祖宗李隆基再次“幸蜀”,四年后回銮路过马嵬惭愧吊祭:“马嵬烟柳绿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

  而最让杨玉环光彩重生的,则是多才又多情的白居易。

  马嵬兵变50年后,公元806年,在兴平县南一河之隔的周至县当县尉的白居易,与文友王质夫、陈鸿同游仙游寺时热议起杨贵妃,白居易纵情写出千古绝唱《长恨歌》,陈鸿写了传奇史传《长恨歌传》。

  一曲《长恨歌》让李杨爱情名闻天下,让杨贵妃家喻户晓,继又催生无数诗词歌赋、戏曲传奇。至今,贵妃出浴、贵妃醉酒、七夕盟誓等经典场景总是引人遐思,惹人心醉。

  特别喜欢白居易诗词的日本人,更对杨贵妃抱有无限的喜爱,甚至演绎出贵妃没死,而是在遣唐使保护下东渡日本的传说。俞平伯对此还曾考证过一番,试图论证贵妃赴日之可能性。日本学者很爱写“杨贵妃传”“杨贵妃传奇”之类的故事。

  今天,日本山口县也有一座“杨贵妃墓”。曾经,还有一个名叫山口百惠的影星自曝是杨贵妃后人。

  梨花带雨的杨玉环,梨花带雨般礼佛之后,既走向了仙界,也走向了人间。

  (兴平市杨贵妃墓博物馆馆长袁军宪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大唐兵变马嵬驿
责任编辑:邵志凯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