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定格在无数国人心中的画面——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迈着小碎步,胸向前倾,踉踉跄跄往前踮。
这位在战疫生死线上不曾退缩半步的铮铮铁汉,此刻竟有一些紧张。“我担心在总书记和人民面前,腿走不稳,会摔跤。”
1963年出生的张定宇,是武汉市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这家医院是疫情武汉阻击战最先打响的地方。
张定宇还是一位渐冻症患者,双腿正日渐萎缩。在战疫的日子里,他以“渐冻”之躯,拖着高低不平的脚步追赶时间,带领医院干部职工救治2800余名患者,其中不少为重症、危重症患者。
金银潭医院和张定宇的战疫从2019年12月29日就开始了,外院转入的6名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让这位传染病防治战线的老兵感觉这次的“肺炎”不太一样。派团队接诊时,他反复叮嘱务必做好二级防护,出动专用负压救护车。
“每名患者单独接送,不要怕麻烦!”把患者陆续接入医院已是深夜,张定宇的双腿止不住颤抖。
在得知早期9名患者的咽拭子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后,张定宇当即决定做肺泡灌洗采样,分别送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市疾控中心。这份临床样本,为我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出病毒颗粒和基因序列、发现并确认新冠病毒,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今年1月初,患者人数不断攀升。张定宇迅速向全院发出疫情警示,对所有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发放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同时,紧急腾退4个普通病区,改造为次ICU病区,为重症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这些有条不紊的举措得益于张定宇在接手金银潭医院以后,一步步在专业领域的深耕。
在战疫最为惊心动魄的时刻,医院卫生员告急,安保人员告急,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都告急。张定宇统筹调度着一切,他6点起床、次日深夜1点睡觉。好几个夜晚,2点他刚躺下,凌晨4点就被手机叫醒。
很多医生一度感觉他“经常发脾气”“爱咆哮”。事实上,直到那时,依然没人知道,院长也是一个病人——已被渐冻症折磨了一段时间。
张定宇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以前走路脚可以抬离地面,而现在鞋与地面发生摩擦的时候越来越频繁。这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他的腿部肌肉正在萎缩。
在疫情中的一次会议上,他向同事坦言自己的状况,“现在,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抢回更多患者。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我们要用生命保卫武汉!”
说完,他用尽全力起身,一跛一拐走向前台,双手抱拳,深鞠一躬:“拜托大家了!”
那一刻,台下很多人泪湿了眼眶。
这个铁汉背后,有着铁军的战友——金银潭医院257名党员,争相奔赴急难险重岗位,没有一个逃兵。
55岁的南六病区主任陈南山,临危受命参与两个ICU病区建立,一度1个人主管3个病区近百名病人。
南六楼重症隔离病区医生涂盛锦,和同在隔离病房做护士的妻子曹珊,将11岁的儿子交给家人,把酒店房间让给外地援助医生,把医院床位让给同事。夫妻二人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以车为家。
“现在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挺过来的。”回忆那段最难的日子,张定宇也忍不住感慨。
农历除夕晚上,他去重症病区查房,一位60多岁的盲人患者一把抓住他的手臂:“你是张院长吗?”
“您怎么知道是我呢?”张定宇很惊讶。
老人说:“我虽然看不见你们,但我听得见。我听得出哪些是医生的脚步,哪些是病人的。每当我听到你们的脚步声来了,就感到很安心。而你的脚步声,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张定宇的事迹传开后,有人说他“鼓舞了千万人”。但他觉得,“是千万人鼓舞了我!”
在这场生死救援中,金银潭医院开启了21个病区,收治了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15岁。
授勋仪式上,想起武汉封城的76个日日夜夜,张定宇百感交集。他情不自禁地跟总书记说:“总书记,我们胜利了。”
这样一位铮铮铁汉,也有无限柔情的一面。
张定宇的妻子同样是医务人员,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隔离。夫妻俩相隔仅10多公里,但直到3天后的晚上11点,张定宇才挤出时间去探望,却也只坐了半个小时。
“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失去她!忙碌一天后夜深人静时,想到在病房中的妻子,止不住潸然泪下……”张定宇回忆。
1997年,在武汉一家医院担任主治医师的张定宇选择远赴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参加医疗援助。一待就是两年,张定宇知道妻子担心他、想念他,便时常写信,把所见所闻记下来和妻子分享。两年间,张定宇写了120多封这样的情书,妻子都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张定宇写给妻子的120封情书被“曝光”,并迅速登上网络热搜榜。
今年9月,张定宇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给入学新生作了一场报告。面对7000多名刚刚跨入大学的00后一代,张定宇说自己很幸运,渐冻症的病情发展得不是那么快,所以更加珍惜这份眷顾,“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赢得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抢回更多的生命;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帮助到更多的家庭。希望在大瘟疫肆虐的时刻,我能用残缺身体燃烧出的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