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家游戏公司“员工自愿降薪10%”的消息引发诸多关注——该公司群聊记录被曝光,公司CEO(首席执行官)的发言显示,今年公司效益良好,利润有较大增长。公司决定,允许员工(入职两年以上)自愿申请每月降低待遇的10%。11月8日,公司CEO发声明称,相信员工是真心真诚善意地申请自愿降薪10%。同时表示,申请自愿降薪的93%的员工中,凡符合当时申请条件的,只要3天内站出来声明其是非自愿的、被迫的,公司都奖励其3万元。
此番事件之所以引发关注和热议,大体是因为其中的“神逻辑”。疫情期间,企业如果因为经营困难、效益下滑,号召员工共度时艰而降低其薪酬,可以理解。问题是上述公司“效益良好”“利润有较大增长”。这不免让人费解。如果个别员工自愿这么做,或许尚属正常,但九成以上员工都愿意这么做,实在有违常理。就像有网友调侃的,“我干活我自愿降薪,我就是这么爱做慈善?”
有媒体报道显示,类似“神操作”在该公司已不是头一遭。该公司内部员工称,这是企业对员工的“忠诚度测试”,也有人说这是用自黑的方式搞营销、带流量,但更多的人困惑不已,搞不懂这是什么企业文化。
近来有关“员工自愿”的新闻不时被曝光——有企业称,员工自愿签署“奋斗者协议”,自愿加班,自愿放弃加班费和年休假;有老板称,其员工自愿“996”“715”“白加黑”,并且“喜悦这么做”“享受这么做”;有企业让业绩差的员工吃辣条、吃蚯蚓、学狗爬,被媒体曝光后表示“员工自愿接受惩罚”;还有企业毫无缘由地给员工调岗、降薪,千方百计把员工“挤兑”走之后,宣布其“自愿离职,分文不赔”……每每这时,人们都有同样的疑问:员工真的是自愿吗?照这个趋势,员工还有什么是不“自愿”的?
凡此种种,传递出一个共同信号,即在不少企业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饭碗是企业给的,工资是企业发的,升职加薪等一系列机遇、机会很大程度上也由老板说了算。在一些非公企业中,老板一声令下,员工只能“自愿”,但凡有点“不自愿”,都可能被“自愿离职”。事实上,诸多员工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人筹谋,所谓“自愿”难免带有一种受胁迫、不自愿、被自愿的色彩。
即使人们愿意相信员工是自愿的,可问题是,这些“自愿”的事没有一样是对员工有利的,偏偏都是在不同程度压缩、减损员工的利益。而且,这些“员工自愿”都出自老板之口,老板把相关事情描述得无比美好,员工甘之如饴——劳动者“自愿”只劳动,不在乎健康、不在乎收入,整天想着如何给老板省钱;老板动辄别出心裁,算计劳动者,有时甚至超越法律的边界和底线。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劳动关系,堪称变态和畸形。
同样是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职场PUA(职场中上级对下级的精神控制)的报道不少。在一份有关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的报告中,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经历过职场PUA。“画饼”利用、美化压榨行为要求感恩、安排不合理的工作内容等,都是职场PUA的常见套路。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职场PUA在“员工自愿”的大旗掩护之下,花样翻新,更替迭代。如果类似的做法不被叫停、这样的趋势不被遏制,那么对诸多劳动者来说,无疑将是一种身心上、权益上,乃至未来发展上的潜在灾难。
任何企业要想健康、长久地发展,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首先要健康,这就像一个人如果脑子出了问题,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正常。
在保障员工权益的问题上,任何公司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半点“游戏”心态,尊重劳动,重视、维护劳动者权益,让劳动者自愿表达、体面工作、有尊严地生活,是公司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障。“自愿”不应成为职场侵权、伤害的“美丽借口”。
对此,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更多重视并切实采取行动,对一些企业该约谈的约谈、该处罚的处罚,及时为劳动者撑腰,为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