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农耕教育不是成绩表上的一个分数

发稿时间:2020-10-30 00: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龙之朱 中国青年网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调中心一项调查显示:98.0%的受访者支持学校开展农耕教育。受访者中,87.4%的受访者是中小学生家长。

  98.0%的支持率,真的很高。尽管多数受访者生活在城市里,但如此热切地认可学校开展农耕教育,至少表明社会对这一命题存在较高的认知程度。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熟悉稼穑、体验农耕,多一些田园常识,多一点农事习练,并不是一个特别难以接受的理念。

  国人对这样的理念,原本并不陌生。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不乏对农桑的向往和对田园的迷恋。“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其实,不管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还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农耕一直在那里。它在诗文中,也在现实里;它在我们的文化想象中,也在现实社会的制度中。因此,忽略农耕教育,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

  从现实来看,当下学校开展农耕教育,至少需要跨越三重障碍。

  其一,当下的生产生活习惯与农耕时代渐行渐远,孩子们很难随时获得农耕知识。这当然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果。长此以往,或许只剩下两种学生,一是已经进城的学生,再就是随时准备逃离农村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接触农耕生活的机会,恐怕不太容易。

  其二,相关教育制度也不支持学生亲近农耕。当下不少学校的管理制度,也更倾向于把学生圈在校园里。前几年,因为春游出事,有些学校居然连春游秋游都不再组织,更不要说去接触农耕生活了。

  其三,当下社会文化也往往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看待农耕,在不少人眼里,亲近农村,意味着文化降维、品质降维。尽管这毫无道理可言,却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因此,学校开展农耕教育,绝不仅仅意味着开一些农业课程,或者像观光一样把孩子们拉到农村走马观花一番,而是需要进行一番扎实的清理工作。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走出以往狭隘的路径,让学生们能够接触更多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也要走出分数至上的迷思,告诉学生教师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实践。当然,还包括回归土地、回归常识、回归生活,等等。很多时候,不能怪学生闹出“藤上摘土豆”“树上挂西瓜”的笑话,而应该怪我们的成人社会没有给孩子们提供合适的农耕教育。

  顺便说一句,我坚决反对一些专家“把包括农耕学习在内的劳动教育学业成绩,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升学就业依据”的建议,那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老套路,并不足取。这不仅不可能让学生爱上农耕、爱上土地,反而会背离农耕教育的初心。

  龙之朱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