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彬彬(化名)今年突然出现了严重的口吃现象,他妈妈来康复师李鲁萍这里寻求帮助。在咨询过程中,李鲁萍得知,彬彬的口吃症状是在有一次被妈妈严厉责骂后出现的。此前,他也存在一些发音不流畅的状况。李鲁萍认为,彬彬的口吃主要是心理原因,因为感到压力而紧张,越紧张口吃就越严重。于是李鲁萍对彬彬的妈妈进行了一些指导,让她在和彬彬沟通时,尽量采用温和的语气,给他营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不要采用提问的方式,也不要使用否定的、负面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给彬彬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同时,也指导彬彬在说话前先组织一下语言,慢慢地去表达。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整,彬彬的口吃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等到彬彬状况好转和稳定时,李鲁萍又指导他去读儿歌,进一步纠正他发音清晰度的问题。
李鲁萍是一名专业的儿童言语语言康复师,她帮助的小朋友都具有言语语言障碍,有的是因为自闭症,有的是由于脑损伤,有的患有听力障碍,还有的存在摄食吞咽问题。李鲁萍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解释说,儿童言语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语言理解能力或表达能力与同龄的儿童相比有显著延迟或异常,从而造成沟通困难。言语障碍主要表现在言语发音异常,构音异常,气流中断或者言语韵律不畅等方面;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等。
“导致儿童出现言语语言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只要影响到了言语或语言功能,就需要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介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德明说。
“对于言语障碍儿童的康复,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孔德明告诉记者,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我国单纯言语残疾人有127万人,其中,6-14岁的儿童有17万人;还有由听力残疾导致言语障碍的人群,我国听力残疾人有2004万人,其中,6-14岁儿童占11万人。“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听力残疾直接影响了孩子对声音的感知,也会阻断他们获得有声语言的途径,从而会导致言语障碍。另外有一部分精神残疾儿童,比如孤独症孩子也存在言语沟通方面的障碍。言语残疾直接影响儿童与人的交往和沟通,进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社会参与以及成年后的就业与婚姻,也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和负担。因此,不管是言语残疾还是听力残疾的儿童,都必须尽早接受科学、有效、精准的康复训练,而康复训练的关键是言语语言治疗师”。
缺乏统一的从业资质及资格认证体系
李鲁萍从事儿童言语语言康复治疗工作已有近10年。谈及她的求学经历时,李鲁萍说:“我本科是在首都医科大学学习康复治疗,大学毕业后想读语言康复治疗的研究生,可国内医科学校没有这个专业,只有几个教育类的学校有言语专业,但也只是在起步发展阶段,所以我只能去寻求海外教育。”
李鲁萍的求学之路只是一个缩影。孔德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国内的言语治疗起步较晚,我国现有的职业种类中,目前也还没有言语语言治疗师。现在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滨州医学院等一些高等院校已陆续开设了言语病理、言语康复等相关专业,为康复一线输送了一些专业人才。然而,言语语言康复人才匮乏、康复机构缺乏规范化管理、康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仍然是言语语言康复领域存在的问题。
儿童言语语言的治疗又是一个多学科融合、多专业交叉的行业,并不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由于言语语言治疗师的工作范畴非常广泛,还要为患者作出咨询、评估、诊断及治疗等服务,这就促使言语语言治疗师需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言语治疗专业在基础课程设置中,需要有更多的与语言和沟通行为相关的学科,如医学、心理学、语言学、语音学、神经科学等,同时,还应设置有关言语语言障碍及相关康复的专业课程。此外,还需要在医院、康复中心和儿童康复中心等进行实践学习。
“但如今的大部分从业者都是某一学科毕业,缺少全面、系统的专业储备;其次,由于国内尚未建立言语语言治疗师的职业标准,因此,从业者的从业资质、执业行为都没有相应的标准进行规范。”孔德明表示,“言语语言治疗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定标准亟待建立。”
系统学习言语语言治疗师课程是从业者必须做的事
随着救助制度的深入落实、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被吸引到言语语言康复行业中。孔德明认为,当下亟须制定一系列专业人员培训和认证标准、康复服务规范以及机构的准入和评价标准,以认定和提升机构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保证机构服务质量,确保残疾儿童获得科学有效的康复。
经过近10年的康复实践,李鲁萍感到,多种因素导致了相当多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有效的培训,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方法欠缺,难以把握问题关键;专业知识不足,治疗计划及治疗方法千篇一律等。另一方面,国内参考书籍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儿童言语语言方面的就更缺少。遇到问题时,常常照搬成人的训练方法,很多训练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儿童,导致了很多误区。
孔德明介绍说,系统有效地学习言语语言治疗师课程,是每个从事言语语言治疗人员必须做的事。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言语残疾儿童康复的系列教材及辅助康复用具用品,还针对听力残疾儿童言语障碍问题研发了多套言语评估标准及评估软件,同时也在开展各类言语治疗培训课程,培训一线康复教师。孔德明透露,近期,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首次开展了关于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共同推进国内言语语言康复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探讨国内言语语言治疗师的认证和考核标准”。
孔德明说,此次培训将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一方面是希望基于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必需的岗位要求,双方多学科多专业合作、取长补短,搭建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体系,推动学科和人才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残联一直非常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力图为残疾人提供更规范、便捷的康复服务。在这一目标的统领下,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专业培训着力打通学科界限,尽可能多培养人才,让更多机构规范起来,提升服务能力;让更多的老师、机构、家长掌握康复方法,解决“康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更多的言语残疾儿童享受到科学、有效、便捷的康复服务。
“当然,我们所做的也绝不仅只是解决儿童残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推动融合教育的落实,让有残障的孩子能够和健全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融合,对于残疾儿童和健全儿童来说都具有宝贵的教育价值,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美好、共享社会风范的重要途径之一。”孔德明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