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陈瑜)在科技部“华南热液型铀矿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在广东南岭诸广地区实施的长江1号钻孔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项目负责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22日告诉记者,团队在95—1550米深度发现了8层达到工业品位的铀矿段,特别是在1550米处发现了我国目前深度最深的工业铀矿化,为开辟新的找矿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找铀矿主要局限于300—500米以浅的第一找矿空间,随着工作深入,目前找矿重点已转移到500—1500米深度的第二找矿空间。
按含矿主岩划分,我国铀资源主要有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前两个为热液型铀矿。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铀矿地质找矿中心工作转移至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热液型铀矿的勘查、研究工作几乎停滞。
李子颖告诉记者,深钻是成矿理论和预测技术与模式的验证手段,二者互相补充,可以为开辟更深找矿空间提供依据,提高探测技术的深度和精度。研究团队经过成矿条件综合研究、成矿预测和钻探场址遴选,在南岭诸广地区开展了铀矿成矿理论创新以及一系列深地探测,预测了多个成矿远景区。经过比选和论证,科研人员确定了长江1号钻探场址。该深钻设计孔深1500米,终孔孔深1709.34米。钻探结果显示,950米深度单矿体厚度达到14.5米,在1560米、1606米、1696米等深度还发现多段铀矿化,显示更深部还有成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