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节约的种子

发稿时间:2020-09-21 06:1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漫画:程璨

编者的话

  节约,是一种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节约的种子,通常都是父母、家庭给孩子种下的,并且一点点长大,陪伴其一生。

  欢迎把你的文学作品发给“五月”(v_zhou@sina.com),与“五月”一起成长。扫码可阅读《中国青年作家报》电子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创作频道和中青网作家频道,那里是一片更大的文学花海。

  ---------------

  一粒稻米的一生(小小说)

  王婉霞(20岁) 西南财经大学学生

  我是一粒稻米。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被吃进嘴里,进入生物的食道肠胃,通过消化转变为生物的能量来源。

  金秋八月,万物皆满,我变得饱满灿黄。为了此刻的丰硕,在过去半年里,我不遗余力地汲取养分,充分接受太阳的洗礼,遇暴雨骤至,我拼命蜷缩成一团,竭力不被雨水击落。终于,我赶上了秋日。

  抢秋开始了,农人手持镰刀收割,麦穗从根部被割断,收敛在一起,马不停蹄地送到打谷人手上,打谷人用力击打麦穗,稻谷被分离开来,变成一粒粒金黄的稻粒。

  不幸的是,在收割之际,我被撞到了地上。农人来来往往,却没有人看见我。“还有我!还有我!”我拼命地大喊,几乎要跳起来。然而,稻田渐渐空旷,农人渐渐离去。望着他们的背影,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就在这时,孩子们来了!他们背着背篓,捡起地上的遗穗。我又振奋起来。一个孩子看见了我,他拾起我放在背篓里,背回家同其他稻谷放在一起。失而复得的狂喜萦绕着我。

  “鹏儿,再去地里看看还有没有漏掉的稻谷。粒粒皆辛苦啊。”农人说。

  “好。”孩子答。

  晾晒了半个月,农人开始为我脱壳,我变成了米粒。

  农人抓了一把米煮成了白米饭,他盛了一碗米饭,虔诚地端起来敬了敬天地,说了些感谢的话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他连连感慨:“今年的新米真香啊。”沉醉的模样仿佛米饭是他的孩子。

  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粒稻米而备感自豪。

  我开始期待,我也会被农人煮熟,他诚恳地感谢自然的慷慨,如获至宝似的将我吃进肚里。

  然而,突然有一天,我被装进了口袋,经过了长途跋涉的颠簸,我终于再见到了光明。这里是厨房,堆积了许多食材,许多厨师忙碌着,我被放入了锅里。哦,我终于要被煮熟端上饭桌了吗?我的一生都在为这一刻准备着。

  锅盖掀开,我被盛了出来端上了餐桌。

  桌上的情形与往常不同。往常,农人每顿饭只做两三个菜,他会将所有饭菜吃完,若剩一点便喂给牲畜。但眼前却有一大桌饭菜,牛肉、鱼、猪肘……丰富极了,看着桌前的4个人,我不免怀疑起来,他们能吃完所有饭菜吗?

  他们开始吃饭,我等待着,等待着他们吃掉我。然而,过了好一会儿,他们却一个接一个放下了筷子。

  难道他们吃完了吗?我惊诧,可他们明明才吃了三分之一的饭菜。我毕生的愿望就是被人吃进嘴里,可我好不容易被端上了餐桌,却还是不能达成愿望吗?

  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喊:“嘿!快吃我!快吃我呀!”

  一旁的筷子笑起来:“小稻米,别喊了,这里的人向来都会剩很多饭菜,你不过是他们浪费的食物中最不起眼的一粒米罢了,没有人在乎你的。”

  怎么会呢?我汲取了大地精华、穿越了四季时空、经历了物竞天择才得以成熟,我是天地的恩赐,是农人的勤劳,是自然与生物和谐共处的标识。

  我不甘心,继续挥舞着双手:“你们快吃了我呀!我会让你们的身体充满力量……”我话音未落便被人收了起来,干净利落地倒进了潲水桶。

  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吗?我做了那么多准备,在浪费面前却一文不值。我无奈,为什么要浪费粮食呢?为什么要如此冷漠地对待我?我分明看见门上写着:“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天快黑了,有人搬起了潲水桶,然后,我便被倒进了一个大坑,恶心的油水缓缓浸入土壤,我和固体食物散落在坑里,另一层土壤覆盖上来——他们在掩埋我们,想要依靠微生物的力量降解我们。

  土壤遮挡住了最后一点光亮,我此生的光辉岁月结束了。

  孤独沉睡的几百年里,我时常忆起那张标语:“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但我更常忆起农人,他说:“粒粒皆辛苦啊。”

  ---------------

  节俭,是爱的语言

  仇士鹏(22岁)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学生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连一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一年级没读完便辍学了。没有学历,便只能卖苦力为生,所以他一生都极为节俭,绞尽脑汁地从生活的指缝省下一些钢镚儿。他不愿让他遭受的苦难在我的身上再次出现,所以他甘愿生活在尘埃里,只盼着我能有一天,飞到他曾经仰望的星空上。

  我想,节俭并不是一条冷漠的规范,而是一个拥有着温度、色彩与声音的动词。我们最初的节俭往往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手关灯、关水,吃饭不要掉米粒,学会废物利用。这样省下的钱确实不是很多,但把它放到几十年的生命中,用一家三口的人数去统计,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些省下来的钱以后都还是给你用的。你过得好,我们受的苦就都值了。”这是父亲时常对我说的话。在某种程度上,节俭也成了他们对我的深情的一种投影。

  搜索百度可知,节俭有两层含义,既包括生活俭省,也指有节制。所以省钱是节俭,戒奢入俭、节制自己的欲望同样属于节俭的范畴。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养成节俭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借此蕴养德行。清代高拱京曾阐述过“俭之四益”:“俭以养德、俭以养寿、俭以养神、俭以养气。”节俭是一种慎独的美德,也是一种与欲望斗争的智慧。它让人学会谦虚,学会笑对苦难,学会坚守,学会拒绝与放弃,学会像一棵仙人掌,即使被命运放置在沙漠的深处,也不忘向着人世间的绿意投奔。“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节俭教人更爱惜自己性灵的通透,让灵魂保持住竹子的纤纤体态,可不能变成大腹便便的模样。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节俭的重心也已经从省钱的需要转变为社会责任的体现。

  我们对祖国的爱,是要用日常生活里的一点一滴去阐释和论证。每一点星火的点亮,才能在东方燃烧起破晓之光,于是雄鸡一啼天下白。用一个渺小的数字去怀想偌大的基数,交出自己的肩膀与宣誓的右手。在脱贫攻坚的决胜年,我们更要为祖国的消化系统提高运行的效率,减少废料的生成,让资源被合理地配置与利用,也让价值被充分地开发与实现。小康之路,被无数个明镜般的“光盘”所照亮。

  节俭也是人与自然重新修补那份古典、原配的情谊的秘方。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自然造成戕害,可持续发展便是在各个目标的对抗与磨合中诞生的最合理的发展之路。节制过度的开发,节约不可再生的资源,大地之上的每一分绿色都要精打细算,我们要把从祖辈那儿接过的碧水蓝天,最大程度地保存好,交付给子孙后代。这是属于人类的福祉,也是我们对世界最深情的眷恋。

  这样说来,节俭也是人世间爱愿的一种折射。它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一份深情而真挚的爱,或许渺小,却分外明亮、温暖而意义非凡。

  ---------------

  父亲的年年有鱼(小小说)

  吴宣(20岁) 四川内江师范学院学生

  余年年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她家年夜饭的餐桌上不要再出现糖醋鱼的身影了。直到某天,父亲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忽然发现,其实糖醋鱼也挺好吃的。

  父亲说,20世纪70年代,在大巴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父亲和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一家五口人挤在小小的土坯房里,到了下雨的夜晚,雨滴还会在房顶的瓦片给梦中的自己歌唱。

  爷爷奶奶都是农民,每天差不多天刚蒙蒙亮就往山坡上跑,翻地点菜,插秧打稻,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得按着节令来吃饭,一点儿也不能含糊。父亲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但他也经常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帮父母干农活儿。

  父亲说,那个时候,能够吃到一次肉,简直就是太幸福了,所以除了过年,他最期待的就是夏日里稍稍农闲的日子。只有那时,爷爷才能去离家稍远点的巴河当纤夫拉船,每次回家都能带回一两条鲜鱼,奶奶就把鱼放点葱花和盐等简单作料,熬成一大锅鱼汤就着饭吃。

  有一次,父亲在学校吃自带的午饭,一个同学给他吃了一块味道特别好的鱼。父亲说,也是从那时起,他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鱼叫糖醋鱼,如此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他无比想念。之后,他给父母说了很多次,他好想再吃一次糖醋鱼。但直到除夕的年夜饭上,奶奶才做了他心心念念的糖醋鱼,父亲开心极了,吃得非常满足,桌上大部分的鱼都进入了他的肚子,但他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父亲说,那时他就想,等他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吃很多很多的糖醋鱼。最终他考上了大学,走出了那个小山村,毕业后还在城里面安家落户了。

  爷爷奶奶想念他,便辗转奔波到城里看他。奶奶给他做了以前超级爱吃的糖醋鱼,在饭桌上也一个劲儿地给他夹鱼,让他多吃点,他开始有些烦躁。吃完饭后,剩下的糖醋鱼奶奶准备放在冰箱里面,父亲彻底不耐烦了,对着奶奶吼了一句:“现在好吃的这么多,谁还稀罕这玩意儿啊?吃剩了就不要留了!”

  父亲这些话伤了奶奶的心。他忘记了,以前家里面最喜欢吃糖醋鱼的那个人是他啊!一次电话中,爷爷告诉父亲,还记得你小时候非得让给你做糖醋鱼吗?那个时候糖很贵,奶奶那年干了加量的农活儿,最后用奖励的糖票,才做成了糖醋鱼。

  原来如此。父亲说,自己这才知道糖醋鱼的来之不易。而余年年也终于明白,怪不得每次年夜饭餐桌上都有一道奶奶做的糖醋鱼,父亲每一次都会把它吃得干干净净,而且桌上其他的菜也都不会浪费。父亲还经常对余年年说,我们现在吃什么都有余了,但是不可以浪费。

  父亲讲的故事对余年年来说是有些年代久远了,但是无论什么年代,勤俭节约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温情故事。

  ---------------

  回馈(科幻小说)

  李霜氤(29岁) 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生

  “求求你们!救救我最好的朋友吧!”我在院子门口一声一声地呼唤着,希望有人,或者机器人,能听见我的声音。

  希望渺茫,因为普通机器人是听不懂犬语的;而路过的人,若没有携带犬语言翻译机终端,也无法听懂我要表达的意思;何况门前路边车水马龙,乘着交通工具飞速路过的人中,有谁会留意一只狗的吠声呢?

  我最好的朋友,他就要死了。因此,我必须抓住一切求救机会,哪怕结局是徒劳。

  他是因为身体自然衰老而濒临死亡。幸好,他还有工作契约,因此可以得到政府的免费延续生命服务。

  要命的是,这些天,他由于过于辛劳,忽略了政府医院一再发来的提醒信息,未能及时去医院补充延续生命的激素。现在,他的生命体征越来越微弱。

  怎么办?我急得团团转。

  他不能死,他一定不可以死……

  当年,我还是一只小狗。我最初的记忆,是在那街边灰色的雾里,流浪啊流浪。当时,节俭程序已经渗透在智能城市的每个角落。城市垃圾,从产生到处理,每个流程都隐密又环保。所以,我很难在这城市里找到厨余垃圾作为食物。终于,我被饥饿征服,瘫倒在地上。冰冷的夜色,一点点吞没我。

  我记得遇到他那一刻的感觉,却记不起那时他的形影和味道,因为那时的我太虚弱,五感都变得微弱。那一刻记忆里的他,恰是一碟温暖的食物,将我逐渐冷却的生命回温。

  从此,我便成了他的朋友。

  每日,他根据人工智能身体状态测量仪的结果,给他自己和我准备食物。我们的食物富有各自需要的营养,分量刚刚好。平日里,我们的一切用品也都简约但精致。电器和家私要用到报废年限才能更换。

  他年轻时离了婚,无孩子,只有我相伴。我是他的好朋友,从年轻时,到现在,已经有40余年。我也用生命激素延长了生命,所以才能陪伴他到今天。为了让我更加能够理解他,他还送我去接受提升智力的脑部改造。经过改造后,我逐渐能理解人类的所思所想。

  这座城市是一个以节俭为时尚的人工智能城市。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预言:节俭有利于全人类。节俭的人为社会省下更多的资源,他们值得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

  而我的朋友,是节俭理念的践行者。

  今天,现在,他要离开我了。

  我不愿意。

  我叼着他的衣角,试图把他从床上拉扯下来。我要把他拖到门外,这样一来,或许会有路人注意到他,送他去医院。

  “咔嚓!”他的衣角破碎了,整个人从床上重重滑落下来!我一瞬间不知所措。

  但他并没有如我预期中那样,重重落在地上。一双聚乙烯外皮的机械手,稳稳地接住了他的身体。

  我抬起头,竟然看到了政府特派的医疗机器人。机器人在我还来不及反应时,已经为他注射了一针药剂——生命延续激素。

  “先生,您常年践行节俭,节俭指数为99%,因此,在紧急医疗服务的序列中排名优先。本次医疗帮助,完全免费。”机器人说完,转身离去。

  “嘿!老伙计,你怎么了?”我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它属于我最好的朋友。

  我回过头,任由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

  “今天也要好好计算进食数量啊,我们要继续节俭生活。”

  一瞬间,我初遇他时的温暖感觉,复现了。

  ---------------

  月光下的母亲(小小说)

  何君华(32岁)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职员

  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是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也不愿去学校了。

  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垛又一垛的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顶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我哭了。

  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我哭了,嚎啕大哭。

  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计不回头。

  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

  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

  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什么原因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冒着月光干活儿。

  ---------------

  拾麦时光

  吴朝(32岁) 中交一公局项目部职工

  一个农村娃娃,尤其是他的童年时光,必然和那一方生养他的土地,有着剪不断也理不清的深深情愫。

  就拿拾麦来说,在我那童年的记忆深处,至今依然闪烁着怎么也抹不去的精神光环。

  拾麦的日子意味着挥汗如雨的三夏大忙就要过完,可是对于我们这一群娃娃来说,幸福的时光才刚刚开始。因为拾麦的日子,才是我们这个“忙假”里最自由最快活也最有成就感的日子。

  当大人们早已在麦场里开始拉着粮食晒麦、扬场、摞麦垛的时候,我们这些娃娃也是不敢钻在窑炕、躺在凉席上,优哉游哉地享受这夏日不多的凉爽的。鸡架上的大花公鸡“昂昂唔”不住地嗷叫,我们便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喝一碗已经晾凉了的新麦仁粥,夹上草绳,卷着袋子,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地朝着那成片成片没过脚踝的麦茬地出发了。

  拾麦并不是拾自家地里的,而是专到别家已经收割过的地里去拾那些零落的麦穗。一大片的麦子,收割后总是会有些遗落的麦穗散落在四处,抑或有些人家是起三更、顶月明地进行抢收,总有些角角落落还长着一颗甚至几颗,当然更多的是那些个懒汉和马虎汉家的地里,就分外地多。

  小时候弟弟比较贪玩,每次去拾麦,总是在我们催促下才迟迟出发,即便是到了地里,他也是不大认真的,不过有一点倒是让人佩服,他知道某某家的地去年上的粪肥多,那麦子肯定就长得好些;他知道某某是个“大尾巴羊”(形容做事不认真马马虎虎的意思),那这家的地里遗落的麦穗就多些。所以,拾麦对他来说,他扮演的角色总像一个侦探一样,而我,便是那个跟在侦探后边仔细采集“证据”的人。

  有了这么一个好侦探,加上一个仔仔细细的“法医”,每年拾麦的日子,我们总是能比别人家的娃娃拾得多,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拾的麦穗都是穗长粒满,总是引来邻人们和家人的不住夸奖。不过,也有过那么几次叫我生气的时候,有时候这个贪玩的“侦探”侦探好了一大片,便就跑去靖陵冢上玩耍了,而我一个人单枪匹马,拾不过来,被旁人家的娃娃发现这一块“宝地”,便赶了来抢拾一空,惹得我是又喊又骂,喊弟弟快来帮忙,骂那些抢我麦穗的娃娃们欺人太甚;也有时候是袋子都装满了,麻绳都捆扎好了,可就是不见弟弟的面,找寻半天,原来他躲在一个老坟旁偷偷烧麦穗吃去了,气得我总要回到家告他一状。

  等到那几天拾麦日子过完,我们便要收拾了书包,准备收假上学去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母亲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还要强撑着疲惫的身体,用棒槌在捶布石头上把我们的那些“劳动果实”仔细捣碎,又是清芒,又是筛土地给我们装在一个洋瓷脸盆里,单等第二天早上,那换甑糕的一声呐喊,端出门去,为一家大小,换上几斤还冒着腾腾热气、嵌着玛瑙一般的大红枣的热甑糕来。那些吃甑糕的日子,便是我和弟弟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

  如今,那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在三夏大忙的时候也不再那么忙碌,收割机像一个个怪兽一般,轰轰隆隆地把一片片的麦子“蚕食鲸吞”,等到吐出来的时候,早已只剩下颗颗裸露着饱满的麦粒,连那边边角角也再也找不出遗漏,再也找不到懒汉和马虎汉的地里散落的麦穗了,而我们,如今都已近而立之年。

  对于儿时拾麦的我们来说,只是为了能得到几句家人的夸奖,或者只是为了能用拾来的麦子换上一斤半斤甜丝丝的甑糕吃,甚至,我们只是为了和旁人家的孩子来一场攀比的游戏而已。大人让我们拾麦的真实目的,直到而立之年的我们,才终于深深地体会到——正如那句谚语所言: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2020年09月21日 07 版

原标题:节约的种子
责任编辑:高秀木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