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却很容易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智商测验的数字,给一个孩子后面的人生发展贴上一个鲜明的标签,甚至这样的标签后来也被孩子自己内化了,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会。
---------------
高校新生们已陆续开学了,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高考,结果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们为“学神”的高分惊叹,觉得他们在网课+自学的情况下还能屡创佳绩,肯定是因为聪颖过人,同时慨叹自己智商不行,望尘莫及。
在人的一生中,“是否聪明”这个问题似乎跟我们如影随形,随时都碰到。在很多人心目中,“聪明”“智商高”也是带来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大家都会关心。“是否聪明”也是我们评价自己的重要方面,是自尊的重要来源。
然而,我们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的重要标准就是学习成绩(或者是智商测验)。如果一个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好,我们就认为他前途无量,如果成绩不好,我们就认为他前途堪忧。然而,只要是排名,总是有孩子排在前面,有孩子排在后面。如果有的孩子总是被排在后面,逐渐地就形成了“我不聪明”这样的想法,再到后来就固化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我在一个二本的高校教书,我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尤其是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谁谁考上了隔壁985大学的时候。他们也会问我“我不聪明,未来的人生道路该如何发展呢”?
我的硕博阶段读的都是心理测量方向,心理测量就是用数字来表达、描述人的某些方面的特征。一个人聪明的程度、智商的测量也是心理测量领域内重要的课题。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需要澄清:第一,学习成绩不好,等于不聪明吗?第二,聪明(智商高)在人的一生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首先第一个问题,学习成绩和聪明的关系。总结起来其实并不复杂,成绩好可能会有聪明的因素,但是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一个人不聪明。
这里我要推荐一本书《让天赋自由》,作者是肯·罗宾逊(Ken Robinson),世界著名的人类潜能开发、人类创造力开发专家,与欧洲和亚洲各国政府、《财富》500强公司、各国教育系统等有着广泛的合作。书中介绍了百老汇音乐剧《猫》和《剧院魅影》的主编舞者Gillian Lynne的真实故事。
在Gillian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日子非常艰难。在课堂上她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不断闹腾,影响同学,作业也写得乱七八糟。学校认为Gillian有先天性学习障碍,多动症,建议父母带她去看医生。
在她母亲讲完了她孩子所有的毛病以后,医生坐到Gillian身旁说:“Gillian,我认真听了你母亲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需要和她单独聊一下。”然后,医生和她母亲两人就离开了房间。临走前,医生打开了桌上的收音机。当他们走出房间以后,医生对Gillian母亲说:“你只要耐心观察就好。”
在他们走出房间的几分钟后,Gillian就站起来,随着音乐跳起了舞。医生对Gillian母亲说:“你女儿没毛病。她只是一个舞者。把她送进一所舞蹈学校好了。”
后来在舞蹈学校,Gillian真的遇到了一大群和她一样需要不断移动才能思考的人们。再后来,她成为一个出色的舞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制作了百老汇历史上最有名的那些音乐剧,给无数人带去了欢乐。
“如果换一个医生,他很可能会从第一天起让Gillian定期吃药,直到她变得跟其他学生一样。”
其实,每个人生来的天赋像宝藏一样,需要被挖掘、鼓励和催化。在此我介绍一下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大家发现每个人独特的聪明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智能。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正是这种不同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点。
语言智能 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达思想,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逻辑智能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敏感……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空间智能 表现为人对线条、形状、结构的认识;对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运动智能 表现为人控制身体的能力,对事件能否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音乐智能 指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是否敏感,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表现突出。
人际智能 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内省智力 表现为个人能否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等。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表现突出。
自然智能 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这个理论说的是那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在语言智能、逻辑智能方面更突出,他们是课堂听课和解题方面的专家,但在生活技能方面就不一定行。所谓“不聪明”的孩子,可能只是没有突出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而已,因为学校往往就是考这方面的内容,而其他的智能表现,像是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学校是不怎么考的。如果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获得发展机会,很可能表现出很高的成就。就像前面故事中提到的Gillian,她是个运动智能和音乐智能很好,但却差点被忽略的例子。
其实,智商是什么?所谓的聪明到底应该有怎样的表现?或者说,怎样的表现就是聪明,怎样就是不聪明?这个问题一直是心理测量领域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依然在争论不休中。但是我们却很容易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智商测验的数字,给一个孩子后面的人生发展贴上一个鲜明的标签,甚至这样的标签后来也被孩子自己内化了,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会。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
高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