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青春之花在家乡热土上绽放

发稿时间:2020-08-27 06:1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迟迟无法开学的大学生张明“得救”了。在今年7月中共河南开封市委组织部和共青团开封市委启动的“我和我的家乡”千名大学生返乡实践行动中,他通过层层筛选,成为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水稻乡政府的一名实习生,“在家里待的时间久了,我盼着走出家门做点事。这份实践工作让我深入基层一线,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河南大学学生张明无法返校,在家中无法全身心学习,这让20岁出头的张明很苦恼,“我更想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7月2日,在看到共青团开封市委招募的返乡实践岗位后,张明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报了名。在水稻乡开始工作后,张明把朋友圈背景图换成了他在水稻乡的自拍,脸上满是笑容。

  据了解,为了这次“我和我的家乡”千名大学生返乡实践行动的顺利开展,开封市提供了1000个分布在全市各个乡镇和街道的实践岗位,让大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实习。此举赢得开封籍大学生的积极响应,报名人数远超预计。经过筛选,报名的2000多名大学生中有1000名获得了实习机会。

  “不搞一阵风式的假期实践行动,开封此次‘我和我的家乡’返乡实践行动将持续一年时间。”共青团开封市委副书记孙楠介绍,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赴各地实践,开学返校后做家乡的“形象大使”,把开封经济社会、人文旅游等优势“晒出去”,同时把一二线城市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带回来”,打造科学合理的返乡实践平台。

  返乡实践行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走出校园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很快适应了实习新生活。“我很遗憾未能赶上扶贫工作开展初期那几年,但很幸运地遇上了扶贫工作验收的2020年。”清华大学学生杜晓昆来到兰考县兰阳街道办事处成为一名扶贫工作助理,工作一个多月后感慨颇深,“愿我这双脚,走过新农村建设的每一寸土地;愿我这双眼,记录兰考扶贫建设后的每一丝改变;愿我这颗心,永远扎根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土壤中,发芽结果。”

  “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工作一个多月的张明感慨说,基层工作相对枯燥琐碎,一些群众不是很好沟通,但正是这样的工作才是最锻炼人的。在被问到明年是否还会参加实践活动时,张明的回答简短有力,“当然!”

  “我很惭愧没能在疫情防控中奔赴前线发挥自己的力量。”李坤昊找到了发光发热的机会,在蔡庄镇实习半个月的他懂得了责任,“回到基层努力为群众服务,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这就是在履行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在我心中,‘扶贫’不再是一个理论概念、热点话题,‘贫’具化成了有名有姓的人,‘扶’的内容也进一步明确,或许是修漏雨的屋顶、建独立厕所、帮助寻找就业岗位......”

  在祥符区城东街道办事处扶贫办工作的刘培玥说,“一条条信息整理,一级级汇总上报,这就是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缩影”。

  刘培玥认真努力的工作赢得了扶贫办主任张瑞芳的高度评价:“小刘工作认真负责,谦虚谨慎,遇到工作中的难题,总能提出比较新颖的看法和见解。”

  “助力家乡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要体现在对家乡的热爱和实际行动中。”在禹王台区繁塔街道办事处工作一个月的吴佳音深刻地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和重要性。

  八一建军节前后是吴佳音最忙的几天,她负责辖区内退役士兵“两险”补缴工作。前来办理补缴工作的人都对吴佳音点赞,“她贴心地提前通知、进行沟通,对于应缴和实缴一一详细告知,真正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要做好实践工作,不仅要带着一双擅于观察的眼睛,还要带上乐于思考的脑袋,多问几个为什么。”经过一个多月的磨练,李文迁已经是鼓楼区五一办事处不可或缺的一员了,打印资料、会议记录、撰写简报、走访群众样样在行。

  在尉氏县张市镇政府实习一个月的刘炜祺工作很忙:日常接待群众;建军节组织360名退役军人举办联谊会;组织参观榆林郭村“党员政治生活馆”;参加敬老院慰问活动……他由衷地感谢返乡实践活动,“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出人才的综合性大学。”

  “直播带货”为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带来了新契机,也成为开封籍大学生返乡实践行动的集体行动。8月8日,团开封市委组织20余名大学生利用直播等形式为家乡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代言,5个小时的活动吸引10万多名网友参与,收获了百余件商品订单。

  参加直播带货的杨耀宇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家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开封“青年带货天团”一致认为,为家乡扶贫助农直播带货是应尽之责。只有深入群众、帮扶群众才能把握群众的精准需求;只有勇于奉献、乐于助民才能实现青春的最大价值;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在兰考县仪封镇实践的山西大学研究生张又心认为,乡镇政府是基层治理中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有所作为的组织,大学生们应当“立志要高,起步要低”,扎根基层,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们的历史使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研究生毕业后投身到祖国与人民所需要的地方。”张又心说。

  返乡实践的千名大学生成了开封各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赢得了一片掌声。

  “大学生文化水平高,能更好地电子办公,我的养老保险认证就是他们帮我认证的。”这是前来办理养老保险的高龄老人的共同心声。

  “这些有活力的年轻人到村里走访,整个村子都活跃起来,他们和村里的老人沟通交流,这是两种不同境界的思想碰撞。”尉氏县张市镇沙门村老党员侯书理说。

  尉氏县大桥乡马庄村的五保老人宋铁树说起返乡大学生赞不绝口:“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经常利用周末来看望我们。我们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他们来了以后帮我们铺床、晒被、洗衣服、收拾卫生……做事体贴,很有礼貌。”

  “这次返乡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尉氏县大马乡民政所所长凡辉说,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学习许多校园内、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真正做到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这是一项‘多方共赢’的活动。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开拓了视野,接了地气,为以后正式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对基层街道办事处来说,缓解了人手少的局面,年轻的面孔为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团组织来说,是增强活力探索新工作方法的一次有益尝试。”开封市龙亭区北书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高昂说。

  团开封市委书记陈嘉慧认为,此次“我和我的家乡”千名大学生返乡实践行动,让大学生增知识、长才干、受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又满足了大学生渴望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李旭阳

责任编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