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有意义的事”

发稿时间:2020-08-25 05:3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晨赫 中国青年网

韦永胜在四点半课堂上指导孩子读书。受访者供图

韦永胜在四点半课堂上。受访者供图

韦永胜在四点半课堂上。受访者供图

  儿子焯文,老爸早就想用这方式与你沟通,借助这次机会,我们父子俩好好聊聊。在你成长和学习需要我时,我陪伴你的时间太少了,向你说声对不起。老爸希望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或许这句话有点空,你一时半会儿无法理解老爸的用意。但是,当你领悟到人生意义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老爸当初为什么会主动参加扶贫工作,为什么会通过扶贫工作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韦永胜 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驻村第一书记)

  ---------------

  韦永胜是主动申请“驻村”的。来之前,他是重庆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调研员。2017年,他主动申请来到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中益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一到坪坝村,韦永胜发现,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村里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到一些百姓当时的思想状况,都让人“非常恼火”。

  经过他和乡亲们3年的努力,坪坝村扩建公路22公里,村内外都用柏油马路联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400余亩,移动通讯站新增5个,38个农户加入了黄水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197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搬进新家。到今年6月底,村集体经济产值突破100万元。今年,韦永胜被提名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韦永胜在教育扶贫上坚持“自选动作”,这些不能用数字衡量,是他作为扶贫干部的自我加压。

  2017年年底,韦永胜来到村民谭文生的家里,屋里的小女孩正玩手机,对来人眼睛都没抬一下。询问之下得知,这名小女孩叫陈洁,是来等谭文生的女儿谭伊玲放学的。

  陈洁为啥没上学?韦永胜赶紧追问。原来,陈洁之前因病请假近两个月,担心成绩跟不上,干脆不上学了。13岁的她正处于青春期,跟父母沟通不畅,甚至跟母亲还动过粗。

  陈洁的爸爸陈以满是村子里著名的“刺头”。韦永胜多次和陈以满通电话,对方听说韦书记能帮忙做女儿的思想工作,高兴坏了。

  原来,陈洁不上学,并非仅仅担心成绩跟不上。她委托发小在病假期间帮忙照看她珍视的课本,对方却没有做到,她的书本丢的丢、破的破。陈洁觉得,和朋友渐行渐远,对学校更没了兴趣。在成年人看来不值一提的事儿,对这个农村小姑娘来说,却可能是决定人生走向的重大问题。

  韦永胜给陈洁上起了“思想辅导课”,鼓励她好好把握“在家里知识水平最高的优势”,不仅要理解不善表达爱与关心的父母,还可以引导他们少看电视、多做有意义的事儿。

  再次回访时,陈洁妈妈高兴地告诉韦永胜,陈洁渐渐变得开朗,还帮父母洗衣做饭,期中考试成绩上升了20名!

  在这之后,韦书记能跟孩子“说上话”的能力被村民广为流传。常有人求助于他,想让他帮着跟孩子谈谈心。

  村里有个留守儿童,叫谭一鸣。一天,她的奶奶把她带到村委会,问能不能辅导一下家庭作业,她实在有心无力。渐渐地,来村委会做作业的孩子越来越多了。然而,扶贫工作繁忙决定了韦永胜不能一直配合学生的放学时间。这事儿该谁来做呢?

  作为从村校走出来的教科院驻村干部,韦永胜深知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道理。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是其中的三个关键。“一个家庭出了一个大学生或者技术型人才,就有望摆脱贫困。”

  但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精力和知识有限,很难在学业甚至思想上对孩子进行辅导,更没能力辅导对城里孩子来说稀松平常的艺术、书法、演讲等。

  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谢海龙拍摄的“大眼睛”作为希望工程的经典照片,让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走进大众视野,也在韦永胜心里打上了印迹。

  坪坝村孩子的眼神里有着“大眼睛”一样的光彩:对知识的渴求,对外面生活的好奇和向往。这触动着韦永胜,也促使他寻求办法。

  村里的小学下午四点放学,四点半正是学生可以抵达村委会的时候。让学生固定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再“上个课”,是不是能把家长做不到的事儿补上呢?

  坪坝村村委会本来没有办公室。村委会建好后,韦永胜联系出版社捐了共计9万元的书。他帮村民选了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后来又细心地帮学生选了科普、文学类的书。

  2018年起,四点半课堂成为“规定动作”。

  从最开始的几个孩子,到学生带着还没上学的弟弟妹妹一起上课的“大杂烩”,四点半课堂的影响力增大了,要费心的地方也更多了。

  一些村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免不了有旧思想:读书有啥子用,还不如去打工。

  因此,韦永胜琢磨,四点半课堂应定位为补充家庭教育不足的部分。四点半课堂有一名专职教师谭飞。他常和韦永胜一起商量课堂内容——不光教家庭作业,还教安全用电常识、疫情防控知识等。

  “教孩子爱卫生,爱学习,爱父母,教他们如何讲话;教学生懂得为家庭付出,而不能只知道索取。”提起课程内容,韦永胜如数家珍。

  作为教科院代表,韦永胜为系统性设计办学理念等,提供了一线视角。重庆教科院也提供了大力支持。他们对中益乡小学和官田小学从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学校制度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韦永胜说,希望能够通过坪坝村的探索,进一步摸清教育扶贫的方法,争取在更多地方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点半课堂创立之初,韦永胜就希望这个项目能健康长效地进行下去。除了解决场地和资金问题,他还协调县民政局和团委对项目提供社工服务。“不论我们扶贫工作队以后走不走,这个事情都能长效推下去。”

  “你给群众把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了,他们是非常高兴的。这也是我们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韦永胜现在是村里小孩的老熟人。一次,他正在帮盖房的贫困户推沙子,一个孩子跑过来,笑着对他说:“韦书记,你不要太累了。”

  去年,坪坝村接待了一些重庆主城区来的团队,坪坝村的学生可以免费参加他们的活动。坪坝村的部分学生也组团去主城区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参观学习。城乡孩子成为朋友,走进彼此的生活。

  韦永胜说,做一件事情不一定冲着收获去。“我小时候也是从贫困家庭中走出来的。当一个人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上一把是雪中送炭。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补充后,我们尽自己所能,搭一把手。不谈什么伟大,做一些平平淡淡、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意义的事,就很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晨赫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有意义的事”
责任编辑:高秀木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