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同济学子首创“柔性扶贫”让农村青年记住“乡愁”

发稿时间:2020-08-20 07:3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一边是各地政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乡村振兴”规划实施,另一边,不少年轻的村民在信息获取不畅的情况下仍在“逃离家乡”。这样的状况,如今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的农村正在逐步改变。

  2013年开始,由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彭婧发起的美丽乡愁公益项目,开始对云龙县的“乡土文化”进行梳理。大学生团队把这里的历史文脉、经济发展前景等制作成图、文、视频Vlog并行的“乡土文化读本”,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青年不爱农村、不在农村发展”的难题。

  “脱贫攻坚过程中,‘乡村的人’尤为重要。村民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彭婧通过多年的扶贫社会实践发现,只有乡村的年轻人爱家乡、愿意留在家乡并反哺家乡,贫困地区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而让年轻人了解、熟悉乡土文化,或许是柔性介入扶贫的一个有效方法。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是同济大学扶贫对口支援地,美丽乡愁公益团队的启航点是位于云龙县的“千年白族村”诺邓。

  彭婧在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第一次来到诺邓古村。实践过程中她发现,当地一些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知之甚少、对家乡发展漠不关心”。当乡土文化原有的代际传承链条随着青壮年外出打工而断裂,“空心村”中的留守儿童也难以从缺少文化根系的教育环境中,汲取自信与自我认同的养分。

  而与此同时,当地虽然通过扶贫工作建起了漂亮、整洁、设施齐全的校舍,但乡土文化教育状况却仍不容乐观。

  2014年,团队对云南省30所乡村小学进行调查,访谈基层教育工作者50余人,发放青少年问卷789份。调研结果显示,30所小学没有一所开设乡土文化课程;78%的师生希望乡土知识进课堂;83%的学校反映,“师资”与“教材”的缺乏是乡土教育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年的夏天,团队以乡土文化为主题开展“我的故事我的家”诺邓古村传承人夏令营,带着当地孩子一同开展乡土调研,形成了大量一手资料与文化素材,积累记录诺邓文化的乡土读本素材。随后,团队将素材进行整理,编写《诺邓乡土文化读本》(下称《读本》),历时两年,《读本》在同济大学的支持下出版并发行1600册。

  这本乡村文化读本后来成为同济大学团委“家园一方志”计划的雏形。读本完整地记录了诺邓文化,并为当地乡土教育提供了较大的支持。2017年1月,团队举办“我的历史我的家”冬令营,以《读本》为蓝本,带领当地孩子开展了“老屋故事”“甲马传说”“古村小导游”等家乡探索活动,在诺邓孩子心中埋下了知乡、爱乡的种子。

  2015年,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彭婧带着30多名来自不同高校的返乡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编写完成了一本近5万字的《七彩祥云我的家》读本。“在这次行动中,大学生们重新认识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找到了家园认同与自我认同。”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故事,打开了同济大学团委的“思路”——能否支持更多的青年重新去找到自我与家乡的链接?同济大学团委随后联合美丽乡愁团队发起“家园一方志”计划,形成“一方志·青年行动工具包”,为青年提供行动模板、课程赋能及资源平台,支持青年大学生利用社会实践契机,返回家乡为家乡编写一本《家园一方志》。

  截至目前,“家园一方志”计划已经开展3期,共支持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覆盖259所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作为家乡文化代言人,返乡编写地方刊物,传播家园文化。目前,已形成《一方志·水》《味道一方志》《一方志·家园宝藏》等多个主题的300余份地方刊物,并完成包括视频Vlog、手绘地图、家乡文化标识等多项地方文化创作。

  记者注意到,诺邓的深耕案例,也使团队形成了“一方志·乡土教育课程盒子”“一方一隅·乡村营造工具包”等标准化工具方法,能为更多的青年返乡提供开展进一步行动的支持。

  “家园一方志”计划一方面对志愿者成果进行深度梳理与展示,举办“乡愁Talk”,分享家园故事;举行“百名青年家园水故事”文化展览,参与上海市城市空间艺术季独立展厅,向公众展示返乡青年家园文化;开发“一方志”系列文创,包括《涟漪》青年杂志、乡愁周历等,助力青年家园文化价值;另一方面,鼓励青年在家乡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保护家乡的行动,支持返乡青年开展乡土课程、社区营造活动及乡土创意落地,同时,整合多方资源,如联合环保公益机构,支持“一方志·水”项目的志愿者返乡开展水安全调研等。

  有意思的是,“家园一方志”已经在实际执行层面实现了多层级、不同地区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的联合项目。今年,该计划联合地方团委开展地方专项,已得到共青团云龙县委员会、共青团安溪县委员会、共青团盘州县委员会等地方团委的响应;“家园一方志”计划的第二期志愿者也回到了家乡,成立了青年社会团体,招募了50余名返乡青年,参与“家园一方志”计划的第三期行动;同济大学的三位云龙籍学生也发起云龙专项,带着学校的资源和支持,回乡服务,吸引更多云龙青年加入这场文化自觉的行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20日 06 版)

原标题:同济学子首创“柔性扶贫”让农村青年记住“乡愁”
责任编辑:温暖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