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伦敦“中国美食节”以塔桥为背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受访者供图
“伦敦有很多国家的美食节,有日本美食节、韩国美食节、马来西亚美食节……但是竟然没有中国美食节,所以我和合作伙伴就有了创办中国美食节的想法。我们想让外国朋友更好地认识中国美食。”伦敦中国美食节创办人唐诗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1989年出生的唐诗对美食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她的父亲唐沙波一生专注于美食文化研究,是重庆中华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退休前在重庆电视台做美食专题节目,与美食有着不解之缘。唐诗从小就跟随父亲“吃遍大江南北”,潜移默化地受到父亲影响。在英国留学期间,唐诗就当起了美食博主,她在新浪开通了“食在英国”的微博账号,粉丝有8万多人。
2014年,唐诗在英国华威商学院念完了第二个硕士学位,到伦敦寻找创业机会。在一次聚会上,她认识了与她志同道合的另一个“吃货”汤子慕,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伦敦创办一个属于中国的美食节。
“吃”永远走在文化交流的最前面
凭着一腔热情,两个年轻人开始了美食节的筹备工作。由于谁都没有经验,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切从零开始。他们去伦敦区政府咨询举办大型活动所需要的资质,在伦敦各处寻找适合举办活动的场地,挨家挨户邀请在伦敦开中餐厅的老板参与。研究当地食品相关法律规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搭建活动场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安保、水电、帐篷、食品卫生……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落实到位。而最让他们想象不到的困难竟是说服那些中餐厅的老板参与美食节。90%的中餐厅老板在听说如此大规模的活动后,反应很冷淡。他们都不相信,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既没有餐饮从业经历,也没有自己的餐厅,会有能力办成这么大型的活动。
“凭什么”是两个年轻人听到的最多“质疑”,然而他们没有气馁。“吃永远走在文化交流的最前面。我相信在伦敦这样一个国际性都市,‘中国美食节’这个文化品牌早晚能打响。”唐诗说。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2015年9月,第一届伦敦“中国美食节”在泰晤士河南岸拉开了帷幕。参加这次美食节的伦敦中餐企业有15家。为了让英国人品尝到更地道的中国美食,唐诗还特意从重庆邀请美食商家来伦敦参展。正宗的重庆小面、酸辣粉等重庆地方小吃第一次“闯入”英国人的视野,让英国人称赞不已。
第二届的时候,“中国美食节”已经在伦敦有一些知名度了。这一年,他们将美食节举办地移到了伦敦地标建筑塔桥旁边的波特斯菲尔德公园。《TimeOut》杂志、《伦敦旗帜晚报》《地铁报》等当地的生活方式类媒体都对“中国美食节”做了报道,伦敦当地的美食博主也竞相在“照片墙”“脸书”等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在“中国美食节”尝鲜的照片。美食节上的“唐人街鸡蛋仔”一夜间成了网红美食,食客们要排队两个小时才能买到。拿着鸡蛋仔、以塔桥为背景的照片一度在社交网站上广为流传。这一年,两个年轻人迎来了美食节的第一家赞助商——一家英国本地美食网站。
第三届中国美食节的格调和规模又迈上了新的台阶,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重庆火锅协会、重庆中华食文化研究会纷纷前来助阵,10家火锅企业在塔桥下炒起了火锅底料,办起了重庆火锅品鉴会。很多商家主动给主办方发邮件,希望在美食节开设摊位。他们不仅扭转了“招商难”的困境,还可以从报名参加的商家中精挑细选。湖南、四川、云南、香港、台湾等中国各地风味餐厅都加入到美食节当中,湖南炸臭豆腐、西安肉夹馍、云南米线、台湾牛肉面、重庆小面等特色美食让各种肤色的“吃货”们惊喜连连。“中国美食节”也成为一些准备开店的商家试水英国市场的跳板——先在美食节亮相,测试产品,做足宣传后,再正式开店营业显然是精明之举。
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美好
在唐诗的印象中,第四届中国美食节大概是最火爆的。由于天气格外好,光顾美食节的客人也特别多。短短3天,前来品尝中国美食的当地居民、外国游客、留学生加起来大概有四五万人次。不过,即使这样,这一年结算下来他们却仍然亏损。“其实前4年我们一直在亏钱,我们拉到的赞助,以及从餐饮公司收取的摊位费,远远不够支付帐篷、安保、清洁等费用。好在每年的亏损都在减少。去年办第五届美食节的时候,长期合作的公司给我们降了价,我们终于收支平衡了。”唐诗说。
虽然每届美食节只举办3天,然而他们却要花上半年时间做筹备工作。唐诗说,准备工作非常辛苦,每次办完活动,她都要休息很长时间才能缓过来。亏损和劳累让唐诗“很多次想过放弃”,可是每当她看到美食节上游人如织,看到外国食客们尝到中国美食时兴奋的表情,听到他们打电话叫朋友过来品尝中国美食的时候,她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让外国友人更多地了解美食背后的中国文化,是唐诗一直念念不忘的“初心”。“美食节是美食交流的平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把中国美食文化的美好展现给外国人,这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最想做的事情”。
从第一届美食节开始,两个年轻人就在动脑筋,怎么把味觉之外的中国文化魅力也展示给外国人。舞龙舞狮、汉服表演或是书法演示等文娱活动,是每届美食节上不可或缺的风景。食客们吃饱喝足之余还可以穿上汉服,挥一挥笔墨,感受中国古代文人之乐;美食摊位旁搭建了临时厨房,来自中餐学校的厨师现场教学演示,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对中餐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体验中餐烹饪的奇妙。
去年举办的第五届伦敦“中国美食节”还得到了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驻伦敦旅游办事处的协助。旅游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现场播放“美丽中国”视频,派发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并进行相关旅游推介,让各国食客通过美食地图了解华夏风光,并鼓励他们踏上探索美丽中国的发现之旅。“旅游办事处准备了几百把熊猫扇子,免费发送给来美食节的孩子。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追着问我要,让我感觉非常自豪。”唐诗说。
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美食节”和伦敦其他活动一起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不过,唐诗对明年美食节的内容已经有了规划和设想。“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运用更多现代科技,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互动和体验。”她还想开设美食学术论坛,从健康和养生角度更专业地介绍中餐,吸引更专业的美食人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