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鏖战天路

发稿时间:2020-07-23 06:2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车辆驶进翻浆路段。

  7月11日,西藏军区某运输旅官兵破晓出征,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域展开作战支援保障综合演练。

  先遣组驾驶员于永超脚踩油门,运输车飞速驶向任务区域。随着海拔逐渐升高,车窗外的植被愈发稀疏,道路也更加湿滑,他紧握方向盘,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

  蓝军的出现没有任何征兆,车载通信设备里突然传来“敌情”通报:“敌特战分队于10分钟前机降于××水准点,请立即调整机动路线。”

  原定路线受“敌”阻拦,先遣组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选择新的机动路线,确保承载物资按时输送至卸载地域。“就地停车,所有干部迅速向我靠拢。”面对突发情况,分队指挥员李斌立即分析研判情况。他摊开防水地图纵览山川交通,依据先遣组传来的探路信息定下决心,指挥分队改道前进。

  与“敌情”一道搅局的,还有天气。就在车队长龙掉头迂回时,早晨刚停的大雨又开始下起来。雨刮器快速工作,于永超的视线还是变得模糊。

  车队通过由翻浆路、起伏路组成的“动感地带”,前面迎来约70米长的涉水路段,雨点落在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排长杨宏柱立即前出,勘查涉水深度和河床底质,很快给出相关数据:“水深70厘米,砂石底质,出口较陡,已标识,3挡1800转匀速通过。”

  驾驶员卢彪挂入挡位,缓抬离合,紧盯仪表盘……眼前的场景颇为熟悉,他想到了去年进藏执行运输任务时的意外,双手不禁将方向盘握得更紧了。

  去年夏天的一天,也是下着大雨,任务沿途山洪不断,通过积水地带时,卢彪经验不足,中途松开油门,导致河水进入排气筒,车辆瞬间熄火,最后在战友帮助下历经1个小时排险才得以脱困。

  “只有将驾驶技术练精,才能从容面对川藏公路上的各种复杂路况。”卢彪事后总结说。

  “嘭!嘭!”伴着巨大的爆炸声,先遣组遭遇“敌”两发冷炮袭击,路面形成两个巨大的弹坑,附近没有可供迂回的道路。先遣组一边警戒驱“敌”,一边利用钢轨在弹坑上架设便桥,为后续车辆扫清障碍。

  “好办法是逼出来的。”于永超记得,过去遇到沟壑坑堑,通常使用就便材料填平路面,耗时费力。该旅官兵不断尝试,通过车载强度足够的钢轨,找到了新的保通应急方法。

  卫星侦察、车辆陷淤、干扰致盲……面对复杂“敌情”和意外情况,先遣组利用烟幕伪装、自制简易绞盘等方式灵活应对,数次化险为夷。

  就在大家以为情况解除,可以松口气时,新的“危险”悄然而至:小股“敌特”埋伏在车队必经的几处无名高地上,突然袭击车队。

  车队战斗组就地反击,掩护车辆快速通过。但没想到尾车遭到炮击“受损”,几分钟后,一辆空车呼啸而至,与“受损”车辆实施“尾对尾”的方式倒运物资。

  这时,蓝军支援分队赶到,使用密集火力封锁通道。“报告连长,1号车驾驶员受伤,车辆横阻于道路中央。”“报告连长,车队中后部右侧遭遇袭击,一台车辆爆胎。”蓝军“拦头打尾”的伏击打得车队措手不及。

  李斌果断决策:“既然走不了,那就硬碰硬!”他命令各车驾驶员占据有利地形还击,同时派一排官兵疏通道路、抢修“受损”车辆。

  与“伤员”同车的上等兵余望一边请求野战救护组火速增援,一边帮战友查验“伤情”,进行简单“包扎止血”,为战地救护赢得时间。

  救护车疾驰而来,两名卫生员抬着担架弯腰冲向“伤员”,接到“伤员”迅速登车转移。

  “连长,道路抢通,可以通行!”消息传来,李斌迅速改变战术,指挥车队脱离战场。指导员胡少明接过指挥权,带领收容组、战斗组继续咬住蓝军,掩护车队撤离。

  “平时不练打仗本事,战时就有可能车毁人亡。”任务分队成功将物资送抵卸载区域后,四级军士长刘军华对刚刚经历的“战斗”心有余悸,这位在川藏线上开了15年车的老兵感叹,往常单位多以驾驶训练为主,演练中也只设常规障碍物,“这一仗,让我们感觉汽车兵距离实战原来这么近。”

  晏良 乔可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鏖战天路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