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让天气为作战服务

发稿时间:2020-07-23 06:2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郑天然 中国青年网

葛晶晶在检测气象传输设备。王冠军/摄

  东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葛晶晶擅长“勘破天机”。在这位与气象打了20年交道的老兵眼里,没有哪一种气象是“无迹可寻”的。

  面对变幻不定的种种天气,葛晶晶总能凭借一张张气象图和一组组数据分析,寻找到其中的最佳时间窗口,保障军舰顺利起航、战机安全起飞、导弹如期发射。

  “把握天机就是把握战机,作战中谁掌握了气象条件就是掌握了主动权。”葛晶晶对气象保障有自己的理解,“自古就是如此,天气要为战所用。”

  一次,东部战区计划选派一名气象海洋保障人员随军舰出海执行军事任务。听到消息葛晶晶兴奋不已,她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

  “只坐在屋里预测天气,不了解实战是不行的!”不少亲朋好友劝她“一个女兵,不用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葛晶晶下定决心随舰出海。

  为了提高预测准确率,葛晶晶提前找来最近几周的海上气象数据,一一对比分析。出发前一天晚上,她预测第二天一早港口将有大雾,按照原计划启程会有风险,立刻报给舰长。

  “你没出过海,预测能准吗?”舰长将信将疑,但葛晶晶坚持自己的判断。第二天一早,港口果然大雾弥漫。

  这次海上训练任务中,葛晶晶通过天气预测,为舰船避开了两次热带风暴。一次,舰船穿越某海域遇到他方舰船,葛晶晶利用该海域气象水文变化规律,与指挥组一道规划出一条我船可以安全通过、对方却无法跟踪接近的航线。果然,对方舰船很快被甩脱。

  “只有到了实战中,你才会知道前线战斗员们需要什么样的气象保障,要考虑哪些因素。”回来后,葛晶晶将心得形成了书面总结,但她觉得,有些体会是无法形成文字的,“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真正明白了气象保障是为了什么,关注的不再只是预报准确率。”

  那次任务之后,葛晶晶的“朋友圈”扩大了不少,很多一线战斗员成了她的朋友。空闲时间里,葛晶晶喜欢和他们探讨不同任务对天气的要求,她还找来不少关于装备性能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气象保障。

  “不要以为气象保障就是做天气预报。重要的不是预测下不下雨、刮不刮风,而是知道什么时机最适合战斗。”葛晶晶举例说,“比如,多厚的云层能够遮蔽战机的行踪又不会带来飞行隐患,多大的风力不会影响导弹发射,这些都要考虑。”

  葛晶晶曾在天气多变的环境下为一场战区联合实兵演训做气象保障。当时接连数天暴雨,演训计划不得不一再调整。一天晚上,葛晶晶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在24小时内挑出天气最佳的1小时,作为联合火力打击的时间窗口。

  尽管事先已做了不少准备,但要想在暴雨天气中精准找到一小时的空隙,难度仍然不小。葛晶晶立刻开始组织团队分析数据,自己则拿起电话,一家家询问各作战单位对天气环境的需求。

  那一夜,葛晶晶带领保障团队分析了600多张气象图,数不清做了多少组数据分析,终于挑选出最佳时间段。第二天下午,时间窗口前半小时,连绵小雨果然开始转停,阴云散去。

  时间一到,战机呼啸升空,导弹如期发射。当打击目标成功被摧毁的消息传来时,指挥大厅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葛晶晶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出差错”。

  气象保障要求“慎重、严谨、精确”,但这位气象专家也有“大胆”的时候。有一次联合演训任务,起初,一切准备都很顺利。但演习开始前一周,葛晶晶突然发现,按照历年同期气象数据分析,演训过程中可能有热带气旋经过。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推测,刚开始认同她意见的人不多。当时的数据显示,那段时间的天气应是“良好”。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葛晶晶开始紧盯天气播报,实时监测海上气象形势。慢慢地,热带气旋影响任务区域的概率增大了。保障团队中逐渐有人开始支持葛晶晶,但时间相隔太远,气旋的最终路径很难推测。

  讨论会每天都开,依然难以下判断。演训开始前几天的一个晚上,葛晶晶忽然接到指挥组电话,要求即刻上报气象预测结果,以便决定演训时间是否需要调整。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如果临时调整时间,意味着所有参训单位都要更改机动计划。

  “报告!作战发起时间要提前!”

  “计划调整不是小事,你能确定吗?”

  “我确定!”葛晶晶斩钉截铁地回答。

  后来的事实证明,葛晶晶的判断是准确的。随后的几天,热带气旋愈演愈烈,在海上引起不小的风浪,但当它肆虐登陆时,提前开始的演训已顺利结束。

  现在回忆起来很轻松,但葛晶晶当时压力不小。不到半个月时间,她瘦了快10公斤,回家后照镜子,她忽然发现后脑勺上有一块秃斑,“头发掉了一片,去检查时医生说是太紧张了。”

  那片头发很久之后才完全长好,但葛晶晶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战机稍纵即逝,必须当机立断,担起责任来。完成好任务,保障战友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掉点头发有什么?”葛晶晶笑着说。

  走上战位这些年,葛晶晶自己也记不清已为多少次联演联训、抢险救灾等大项任务提供气象保障。她回答过指挥员气象保障询问几千次,至今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

  如今,不少战友称葛晶晶为“军中女诸葛”,可以“观天机识战机”,但葛晶晶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古人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都能观天象,现在我们有条件了,更要求精准,为打赢服务。”

  葛晶晶在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读到了博士,分到部队之初,她担心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科研,给自己定下一个“硬性要求”:每年至少写出一篇论文,有一点研究成果。这个目标被她保留至今。葛晶晶在工作中注意到,战机在台风、雷暴等极端天气中飞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便开始着手进行这一方面的调查研究。

  “不能让飞行员升空后独自面对极端天气,在地面的气象保障人员能做些什么?”葛晶晶思考着,联系了很多飞行员朋友了解实际情况。

  气象海洋队气象保障室主任姚昊也受邀加入团队。几年前,他曾与葛晶晶一同做过对流云、云中积冰对飞机飞行安全影响的课题项目。在姚昊看来,葛晶晶身上有一股“坚持不懈的劲儿”,“她为了一个目标能不厌其烦,凡是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的人,她都会去请教学习。这种精神非常有感召力,没人不愿意帮她。”

  在这之前,葛晶晶带领团队先后做了7个综合性重难点课题研究,不少成果已经运用到战区联合作战的气象保障工作中。如今,在葛晶晶的牵头下,不少院校专家和装备厂家技术骨干再次参与到新课题的讨论中。他们各自献计献策,并计划申请科研立项,“争取再做出点实际成果来”。

  2016年夏天来临之前,葛晶晶曾下了很大功夫研究厄尔尼诺年带来的洪涝影响,为当时战区出兵抗洪救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汛期来临之际,葛晶晶再度投入到了对汛情的分析研究中。

  “一切都要服务于实战,脱离实战的气象研究就像空中楼阁。”从军校到部队,葛晶晶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从博士变成了战士”,“军人不分前线后方,气象保障的目标也是为了打赢!”她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让天气为作战服务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