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位于崇明岛东南端的瀛东村,是上海唯一一个至今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这个目前只有95户、238人的小村庄,从上世纪80年代围垦土地,到90年代发展淡水养殖、水果种植,再到现在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
村民住房。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玉佳/摄
瀛东村妇联主席陈柳是1975年生人,经历了瀛东村这些年的巨变。她介绍,从1985年到1994年,村支书陆文忠前后3次带领村民们围垦了4000亩土地。之后,村民依靠滩涂资源发展鱼蟹混养的特色淡水养殖;根据盐碱地的地理条件种植橘子、桃子、西瓜等作物。
“集体经济也不是大锅饭,村民养得好就收成好。”陈柳告诉记者,瀛东村采取“两头统,中间包”的经营模式:种子、饲料、水、电、资金由集体垫支,按需供给;生产分户承包,责任全额到人;产品统一组织销售,依托集体面向市场,年终核算到户,账目公开。该模式既能发挥集体力量,又激发了个人积极性。
2013年,瀛东村还首开崇明先例,成立了社区经济合作社,村民成为了村集体企业的股东。除了股份分红,村里满50岁女性和满55岁男性每月能领养老生活补贴960元;在村户口的每个人每月能领粮食补贴300元。
近些年,瀛东村结合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例如,2009年投资建造旅游别墅,将传统的农家乐旅游转变成集餐饮、会务、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村。
村委副书记陆正东在火龙果大鹏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玉佳/摄
2018年开始,村委副书记陆正东负责管理新建成的生态园。生态园内种植红心火龙果、翠冠梨、水蜜桃、葡萄等作物;11个鱼塘养殖鱼苗;作为旅游景区,周末还常有游客来采摘水果。今年57岁的陆正东干劲十足:“种植水果的技术是自学的;平时我基本24小时都在这里,大棚里的水果有时需要晚上浇水,天气不好的时候,鱼塘也要看着。”在他的带领下,5位参与生态园管理的村民能拿到月工资4000元。
顾琴在制作相机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玉佳/摄
在瀛东度假村民俗体验馆,由上海“非遗”——崇明土布制作的工艺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正在制作相机包的店员顾琴告诉记者,这里的玩偶、包袋都是她设计的。顾琴向记者展示制作完成的相机包:“全手工制作,售价280元。”顾琴说,店里的产品店里的产品有不少国内外的客人订购。“我过去是个体户,现在在旅游公司工作,有五险一金,收入更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