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保姆”: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发稿时间:2020-07-16 10:2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大同7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张敏)作为山西大同市天镇县易地扶贫搬迁户,54岁的曹果花几年前搬出山庄窝铺,迎来了新生活,干净舒适的移民小区与过去生活环境天壤之别。在曹果花看来,真正为一家人带来改变的,是自己做出的走出天镇的决定。
曹果花曾是天镇县王家烟村贫困户,全家种几亩薄田靠天吃饭,收成好时,一家年入不过万元。2017年,她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家政培训学习新技能,告别这座边塞小城,去北京做保姆。
“在北京做保姆年收入能有4、5万元,搬迁房装修连同家具家电,都是做家政后添置的。”这一年,同曹果花一样走出天镇的同乡有200多人,如今她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彻底摆脱了贫困。
事实上,连同曹果花在内,过去10年天镇县已向北京、天津等地输出家政服务人员2.5万多人次,每年带回劳务收入2亿多元,“天镇家政娘子军”也因此成为盘活全县脱贫攻坚棋局的一支主力。今年年初,天镇县“脱贫摘帽”,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家政服务各地都有,为何“天镇保姆”这样受人欢迎?
天镇县位于山西最北部,自古地处边塞,山西、河北、内蒙古三省区在此交界。因此这里曾既是戍边重镇,又是汉族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部落的分界之处,也曾是“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苦瘠之地,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
当地人有句老话,天镇人应下的事成了天,说过的话钉在心里。或许是因为历史的缘由,“边塞文化”植根于天镇人的内心。当地人们对人对事既善于融入,又有着天然的包容。对此,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李春有着相近的看法,“天镇妇女厚道,外出当保姆,人家交代七分事,她总想着既忠人之事,就要做满十分,还生怕哪里没做好。”
李春认为,提高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职业素养,是根本性解决贫困的措施之一,“现在鼓励人们走出去,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回到家乡。”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曹果花和其他家政人员暂时不再赴京,选择了在本地做家政服务,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参加了县里开设的家政技能培训线上课程,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针对当前家政服务人员遇到的就业难题,天镇县相关部门正积极联系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劳务公司,分期分批稳步推进,争取“天镇保姆”能够尽快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