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由于新冠疫情我被困家中,因为即将面临会考而加入了一个生物打卡群,群里有老师,有家长,有同学。每天的打卡生活开始了,学习计划要晒到朋友圈,完成的作业要晒到群里。
起初的几天,我斗志昂扬,为了追求完美便选择了手写,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有一点不满意就要重做。有一次连抄题加上写答案,我足足写了3遍。当老师在大群里艾特我并表扬我做事认真时,隔着屏幕,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开始烦,觉得打卡成为最重要的作业。最初那份“努力”更是被抛到脑后,我开始应付差事,书写得很乱,答案也是写个大概。再到后来,直接不手写了,在电脑上敲敲打打,省去抄题这一关。
有一次,我连着3天没打卡,老师在群里艾特我,还悄悄私下里问我,我都假装自己不在线。这下可把妈妈急坏了:因为家长和孩子都在群里,孩子不努力反映出的是家长管教不力。看到消息后,她一边上班一边不停地打电话来催我快点写!快点写!可是妈妈越是催促,我就越不想写。
但人终究还是好面子,不想看着老师在大群里点名,被所有家长同学看着,我就极不情愿地坐到书桌前开始动工。虽说开始了,但我还是拖拖拉拉!半天时间过去了,作业原地踏步。一旁手机铃声又响了,一接通就是妈妈的嘶吼:“你怎么还不提交!别的人都提交了,就你磨磨蹭蹭,考试的时候咋办!”
本以为返校后,被打卡所烦扰的日子可以告一段落。谁料,补习班又安排上了打卡。其间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前几天,我找助教老师面对面完成了背诵,主讲老师却不知情,眼见我好几天没有在群里打卡,他又负责任地艾特了我,还要求家长尽快与他联系。
为此,平常对我很宽容的爸爸都有些恼火,他觉得还有不到一个多月就要会考了,我居然还在偷工减料,实在不像话。晚上,他联合妈妈召开了一次“亲子会”,家庭大战一触即发。好在我的理由正当合理,爸爸妈妈也不再苛责打卡的形式,一家人紧张的气氛才得以化解。
说实话,我对打卡并不是百分百排斥。虽然刚开始确实觉得这种约束行为很烦,但当结束打卡并长叹一口气时,我也意识到打卡让我的学习多了一份自律,而自律让我收获了一份快乐!
真正让我困扰的则是打卡流于形式,为了打卡而打卡。例如,同样的任务,要在朋友圈发,在各种打卡群里发,有时候完成一个群的任务就要花几个小时,更何况我有四五个群。此外,打卡还让我觉得自己身处一个网络“监狱”,我们被各自的家长威逼利诱“拐骗”进去,制造出一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氛围,而学习也从原来老师家长的监督,变成了所有人的监督。就像回到小时候,被迫在大人面前表演节目,不仅内容要好,形式还要花哨。
我想,如果能剔除这些,那打卡一定会更容易被接受,成为学习的有效手段!
林珩钊 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9)班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