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怎么读《红楼梦》?这在“红学”中是一个冷门的课题。李晶,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却对这门“冷知识”进行了多年研究。
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最早翻译《红楼梦》的人并非来自近邻日韩,而是来自西方。“当时有很多到中国工作的西方外交官、传教士,中西文学和文化的交流开始得非常早,而且他们用功之深,远超一般人想象。”李晶说,“因为教材收录的一定是最好的文学作品,所以《红楼梦》最早出现在了中文教材里,最早读《红楼梦》的老外是为了学中文。”
有一本1816年出版的名为《中文对话与单句》的教材,作者是英国翻译家马礼逊,里面就选译了《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宝玉和袭人的两段对话。早在1812年,马礼逊就翻译过第四回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只是译文并没有公开发表,而是附在书信中寄给了他在英国的朋友。可见,除了工作缘故,马礼逊还很可能是一个资深书粉。
也有的老外没认真读《红楼梦》。1842年,德国传教士卡尔·古兹拉夫在广州出版的《中国丛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把宝玉黛玉混为一谈,还说“宝玉是女人”。
那么,如今英文世界中的“林妹妹”是什么样的呢?黛玉的名字有音译和意译两种,音译“Tai-yu”,意译则是“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1980年前后,美国著名汉学家魏斐德在《纽约书评》上发表了一篇长文《红楼天才》,认为黛玉是“一位任性的、孤芳自赏的、才华横溢的美人”。
纽约大学的一个页面上,说林黛玉是“贾宝玉最亲近的表妹,也是他钟情的首要对象。她很瘦很病弱,但是美得超凡脱俗……她情感脆弱,容易嫉妒,不过却是一位极有才华的诗人和音乐家。”为什么是音乐家?李晶解释,可能因为后40回里有林妹妹抚琴的情节,称音乐家也说得过去。
《红楼梦》的英文书名,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成“A Dream of Red Mansions”(红色宅邸的梦),英国汉学家霍克思翻译成“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的故事)。但在英文世界,最广为人知、约定俗成的还是早期翻译“Dream of the Red Chamber”——这是1929年,哥伦比亚大学华裔教授王际真翻译的节译本出版时的书名。
《红楼梦》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由霍克斯和他的学生闵福德一起完成。上世纪60年代,闵福德在牛津大学读书,没有定性,今天干点这,明天干点那。突然有一天,他很开心地对老师说:“我终于知道这辈子要干什么了,我要把《红楼梦》翻译成英文!”然而,当时霍克斯已经接受约稿开始翻译,“可怜的孩子,接下来20年的市场都由我垄断了”。怎么办,毕竟自家学生(后来还成了他女婿),霍克斯决定自己翻译前80回,由闵福德翻译后40回,俩人就这样愉快地达成了协议。
有意思的是,杨宪益、戴乃迭都是闵福德的校友,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就读于牛津大学,戴乃迭还是牛津大学第一个中文专业毕业生。据说他们当时的教材,是中国学生都很少在学的“四书五经”。
有不少中国的读者、研究者相信《红楼梦》写的就是曹雪芹的故事,外国译者则认为小说是艺术的再现。大英百科全书中的《红楼梦》词条,也是把其作为最好的中国小说和世界文学里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来介绍的。
全世界最早的《红楼梦》外文全译本是汉朝对照文,大约在朝鲜高宗二十一年(公元1884年)完成。这是一个120回译本,译者是朝鲜专职的翻译官。最早翻译《红楼梦》的西方语言则是俄文,1958年在莫斯科出版。
最早的日文版译者松枝茂夫,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从1940到1952年,花了12年时间在东京的岩波书店陆续出齐。上世纪80年代,松枝茂夫曾到中国访问,并仍在不断修订译本,1972-1985年,历时13年出版了最后的版本。算来,这位汉学家在《红楼梦》翻译上花费的时间近半个世纪。
然而,这还不是最下功夫的,另一位日本翻译家伊藤漱平,第一版出版于1958-1960年,之后又修订和重译大致5次,直到晚年。他在日译本的开头写:“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有的《红楼梦》爱好者不仅翻译,还写“同人文”。日本译者饭冢郎年轻时候,把《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形象提取出来,按照现代小说的形式,编译了一部《私版红楼梦》。几十年后,他大概觉得改写版不是尽善尽美,索性又把《红楼梦》程乙本120回全文翻译了一遍,堪称“真爱”。
“《红楼梦》的译者,往往一旦开始,就不再做别的事情,一生一世只对这一部书,可以说是‘至死方休’,一直在修订自己的译文,到晚年翻译不动了才停。”李晶说,《红楼梦》的译者特别“苦命”,他们首先要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比较负责任的版本,但早年开始翻译时,“新校本”尚未出版,“就像最近流传的张文宏大夫的一句名言,‘你读的书和我读的书不一样’。这句话用在《红楼梦》翻译上很合适,大家读的书不一样。”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堪称《红楼梦》走向世界的黄金时代。据当时法国一位著名汉学家雷威安统计:1978年,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英译本第一卷、第二卷出版,1980年第三卷出版;霍克思翻译的三卷英译本,分别于1973年、1977年、1980年出版;1981年,法文全译本出版。
1981年年底,法国《快报》周刊发表评论:“全文译出中国古典名著中最华美、最动人的这一巨著,无疑是1981年法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的令人痛心的空白,人们就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在法国读者眼中,来自中国的曹雪芹可与莎士比亚并论。
《红楼梦》究竟一共被翻译成了多少种语言?李晶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有8种:满文、藏文、锡伯文、蒙文、维吾尔族文、哈萨克文、彝文和朝鲜文;亚洲语言有7种:日文、朝韩文、越南文、泰文、缅甸文、阿拉伯文、马来文;欧洲语言较多,有罗马尼亚文、匈牙利文、希腊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亚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红楼梦》还有一种特殊语言的版本,就是人造语言——世界语。
翻译《红楼梦》是一场浩大的工程,需要漫长的时间,几乎每一种语言都经过了数十年的光阴。李晶透露,目前来看,比较有希望出现保加利亚语的全译本,因为这位译者韩斐是一名保加利亚学者,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一卷一卷译下去,他的第一卷译文已于2015年出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