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社会变迁、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愈发凸显。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千家万户的希望。随着全面决胜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关爱留守儿童,同样时不我待。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700万人。在这个庞大群体中,有的孩子缺少精神上的抚慰,掰着手指头数着父母的归期;有的孩子缺少物质上的补助,与爷爷奶奶守着家徒四壁的房屋;有的孩子缺少心理上的辅导,在孤独寂寞中变得孤僻、内向。每一个孩子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只有从心、从常、从根出发,抓紧满足孩子们的迫切需求,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给予他们渴望的关爱,才能抚平他们的家庭之伤、生活之痛。
从心呵护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呵护和认识上的引导,一些孩子出现自闭、内向的现象。关爱留守儿童,除了物质层面的关怀外,更多的还是需要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父母,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通通话,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为其排忧解难。与此同时,学校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更需用心观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帮助他们摆脱对网络游戏的精神依赖,扩大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美好事物的感受。唯有家长和学校内外联手、双重发力,才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从常照顾留守儿童。 在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许多社会团体都会捐赠书籍、书包等物资,作为留守儿童的节日礼物。其实,这群孩子真正在乎的不是礼物的多寡、贵贱,而是平常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关爱。当下,众多公益组织将送物资作为“常态化”照顾方案,也许,物资的充足能够带给他们一定的安慰,但并不能取代那种温柔陪伴的日常:一起上课,一起午餐,一起做游戏等等。只有近距离与孩子们接触,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充当“第二父母”的角色,真正从孩子们衣服袖子的长短、被子的厚薄中给予关爱,才能让他们绽放灿烂的笑容。
从根减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决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促进就业扶贫,许多农民得到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另外,部分父母或父母一方为了孩子主动返乡,与子女共同生活,也进一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不过,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依旧数量庞大,用工单位和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保障务工人员的休息权利,提供充裕的休假机会,让父母多与孩子相聚,弥补家庭教育的空缺。
哪个孩子不愿依偎在父母的怀抱?哪个父母不愿陪着孩子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留守儿童”问题会日益减少 。 相信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发力,从心、从常、从根全面施策,一定能让祖国的花朵绚丽绽放。(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