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会议、应急人才管理、男性配偶陪产假期……5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向媒体介绍了他今年准备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六条建议。
熊思东多次调研、交流,形成了这些建议。他说,今年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主要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后疫情时期”面临的问题而提出。
疫情期间,学校开设线上课程。熊思东认为,线上教育拓宽了教育空间和课程容量,这也是一次倒逼教育改革的契机。他建议依靠智能信息技术重塑高等教育形态。
“不要把云中教育和线上教育作为应急之举,而要让它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形态。这既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国际高等教育的新趋势。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做好云中大学和线上课程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探索高等教育治理新机制。”
熊思东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应急管理专业,但都挂在公共事业管理、消防、安全工程等学科下面,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直到今年2月,武汉理工大学才获批设立我国首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
熊思东建议加强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我们希望在硕士、博士特别是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面,加快专业布局,创新学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更多应用型应急管理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希望能利用‘应急+医学’‘法学+医学’等一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病毒无国界,应急管理专业人才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要懂国际法、懂国际运行规则、懂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熊思东说。
作为免疫学专家,熊思东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态势。他广泛深入调研,及时对疫情防控提出意见和建议。应国家部委邀请,他参与新冠病毒应急专项科研攻关项目的立项和评审工作,积极参与研制新冠疫苗、制定临床技术规范。他指导苏州大学科研团队围绕新冠病毒检验、药物研发、消毒消杀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消毒机器人等相关成果已在防疫一线得到应用。同时,他向全国人大紧急提交了《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教学秩序影响的政策研究的建议》《关于完善疫区人员排查措施的建议》等两项代表建议。
“做好疫区人员排查工作,能够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重要保障,一些地区的排查方式亟待改进。”熊思东建议,各地在加强疫情防控时应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确保全覆盖、无死角、信息精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到位。他建议,做到全面彻底排查,精准防控、分类管控,除了重点加强对湖北籍人员的排查之外,还要重点关注旅居湖北省人员以及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采取果断措施;要在车站、机场等人员流动密集的地方重点防控,做好消毒防护和卫生整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动,严格按规定排查筛查;同时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在疫区人员排查、精准定位方面的功能,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研判,加大数据归集、数据比对力度,核查重点人员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智慧支撑”。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积极履职。去年,他向全国人大提交了7项建议,都得到采纳和积极反馈。
他提出实施2.5天小长假的建议,推动“错峰弹性休假”,让大家自主选择休假时间。现在许多省份已经开始或计划推行2.5天小长假。他建议加强涉人生物医学研究的科学伦理问题,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去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要求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健全治理机制,加强伦理的监管,并且规范各类科学研究活动,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他提出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教育先行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政府部门对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和议案、政协委员的提案都很重视,能够快速推进落实,这为代表委员履职和参政议政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熊思东说。
丁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