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番位”可言的群星演唱会。按照高晓松的说法,“基本原则就是谁准备好了谁先上”,不在乎开场和压轴,每场演出按照表演者名字首字母从A到Z;不过,“也会考虑一下节目的搭配,比如民谣、摇滚,就与个人表演风格稍微强烈的组合在一起”。
这也是中国音乐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演唱会,5月4日至10日,由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担任总策划、超过130组华语音乐人参与的“相信未来”义演,陆续推出4场线上演唱会,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达4.4亿。
在“相信未来”演唱会上,大部分人是抱着乐器或者麦克风,在家中或者录音棚里献唱;也出现了不少“名场面”:周迅戴着帽子和墨镜,对着路边转角镜唱《天涯歌女》;陈伟霆坐在沙发上,一边抱着自家宠物猫,一边用手机弹奏伴唱《几许风雨》;那英边做仰卧起坐边唱《默》,还顺口改编了歌词“我要做饭,不抱怨”,唱完这曲她说“我要去买菜了”,然后在买菜路上又唱了一首《春暖花开》……
目前来看,线上演唱会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在“相信未来”最后一场演唱会落幕翌日,5月11日晚,一场名为“献给白衣天使”的线上演唱会在网上播出,全长近5个小时,汇集刘德华、周杰伦、孙燕姿等著名歌手。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今年1-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两万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元。当各个文化产业纷纷寄希望于“线上”时,一贯主攻线下的演唱会也没有缺席。
早在2月的“宅草莓不是音乐节”,就有新裤子乐队、曾轶可、海龟先生、盘尼西林等70多个乐队和歌手参与直播。这次线上演出可以视为这种形式的“试水”,内容是以往演出的录像+艺人自制节目,而后者除了艺人在家的单人音乐表演,也包含娱乐和家庭活动,并非纯粹的演唱会。
4月17日,刘若英主题为“陪你”的线上演唱会,搬来了在台北小巨蛋体育馆举办演唱会时的配备,在一家电影院中进行直播,观看人数一度达2600多万。当疫情从冬天持续到夏天,“相信未来”并不是第一个举办线上演唱会的,而更像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演出——越来越趋近于一场真正的演唱会——而且具有鲜明的线上特色。
在高晓松看来,无论电商还是其他产业,每个行业在向线上搬迁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到了线上才发现,要适应线上的世界”。“电商从直接开网店,到直播带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从前的手艺。影视业也是如此,包括我的脱口秀节目,就是为互联网而做的节目,在电视时代是不可能的”。
线上演唱会有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比如,线下演出只有一个视角,即舞台的正面,线上则有很多方式呈现。高晓松肯定地说,线上与线下不能互相替代,“就像电商再庞大,也不能取代线下购物环境和购物体验。音乐人分两种,一种是表演者,很有激情,擅于调动气氛,感染现场几万观众;但是也有不少人,在线上给大家唱歌,就是很好的作品,而且线上的东西会越来越丰富”。
“所有行业都在拥抱互联网,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创新点在哪里。”阿里文娱电影演出业务总裁、义演组委会成员李捷说,线上演出不等于线下演出的“直播化”,不是把线下演出做成直播就变成了线上演出,更不能因为线上无法复制线下的体验就否定其价值。
“线上演出要对内容表达形式做创新:第一,拍摄的方法跟线下不一样;第二,要呈现一种轻综艺化;第三,互动的形式更多。举个例子,线下互动的方式比较单一,除了欢呼和鼓掌,没有别的;而线上有弹幕、打赏、应援等各种工具。”李捷笑言,观众在线下演出中获得的参与感是独一无二的体验;但线上演出在网络综艺的场景下,多机位的切换让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星的脸,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在李捷看来,疫情的打击,对音乐行业反而起到了两个推动作用。一是通过这次义演,很多业内人士发现,作为歌手——哪怕是现场感比较强的那种,在线上也会有很好的传播和表达空间;二是启发平台方在线上创造一个“平行世界”。
“大麦跟优酷推出了‘平行麦现场’。意思就是,过去演出在线下,现在要在线上创造一个平行世界。这个平行世界与线下的用户体验、视觉、音效,包括舞台感,完全保持相当水准;还会有创新,它的互动模式更发达,与用户的交互,包括粉丝的观演体验也更好。”李捷透露,不晚于5月底,“平行麦现场”将发布第一期歌手名单。
参加完“相信未来”的演出后,盲人歌手周云蓬对高晓松说,自己想为视障音乐人也办一场“相信未来”,“把演出转移到线上,音乐人应该打开心,不要以为舞台就只能是一种样子”。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