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说起私人订制,或许很多人无福消受。但一位快递小哥,把这样的“高端”体验带到社区和写字楼。
疫情期间,订口罩和消毒液的会被优先送达;吃个午饭的功夫,快递包裹就会悄悄出现你的座位上;取快递时,恰巧就是你的下班时间;几乎每位网购的顾客,都有特定的配送时间和方式。
8年,配送30万件包裹,零差评。在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广场,他赢得了瞩目,收获了荣耀。
《中国青年说·向上的力量》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推出这期节目,希望能传递一种生活和奋斗的意义。对未知的探索,对人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活得更满足充实。
01
宋学文,一位80后快递小哥。
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是全国电商企业配送员第一次获得此项殊荣。
去年10月,他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
演讲台上,他略带紧张和兴奋地形容,这是“让自己铭记一生的事”。
那天,在“美好生活”方阵中,他骑上电动车,背上快递箱,脸上挂着温暖的笑,腰板挺得笔直,充满骄傲和自信地走过天安门。
这一次,他不再是游客,而是作为一位新兴青年,代表300多万“快递小哥”做最好的亮相。
时间回到1998年。
那个16岁的青涩少年带着梦想从内蒙古来到北京闯荡。做过保安、干过送货员,后来在一家物业公司干了7年,升到了物业主管。
2011年,双11掀起的网购大潮深深吸引了他,“感觉特别有前景。”
但起初,窘境总在上演:
搬着沉重的货物爬到六楼,发现客户不在家;有人一次下单好几件商品,送完一单,又来一单;办公楼里,公司下班时间不一样,送货要求也各异;货一多,码放无序,配送线路也乱了。
问他当时心里的感受,他回答说,就想着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
这些年,宋学文私人订制的配送方式,成为北京中关村的独特一景。
比如:每天上午,按照货品大小码放,大件在下,小件在上,紧急的放明显位置。
下午,按照收货公司、收货人的下班时间,把下班较晚的收件人货物放下面,下班较早的收件人货物放上面,“希望通过这些小细节,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敬”。
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他需要记住几十家、上百家公司的情况,甚至部分员工的姓名。
中关村附近公司扎堆,哪家公司搬走了,又新来了哪家公司,都得了如指掌。
私下里,他会定期统计和分析配送区域内用户消费规律和收货习惯,通过记录货物大小,梳理货物轻重缓急,再决定装车方式和配送路线。
小包裹里也是藏着大学问的。这些大多数人嫌麻烦、不愿意做的事,宋学文坚持了8年多。
行走32万余公里,配送30万件包裹。2011年起至今,他始终保持着零差评、零投诉的记录,每年还会收到很多感谢信和锦旗。
从快递员,到助理,再到站长,现在,他像师傅一样带着17个小兄弟。
想到一句话:有时,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力的,可能并不是天分和运气,而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
02
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曾说:“要带着爱去工作。爱,是一切的原点。”
很多人也会这样评价宋文学。
一位老顾客打趣说,他挺安静的,一笑起来有点像梁朝伟。“有任何事情他都能帮着解决,他不拿奖我都不信。”
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他和站点小兄弟们,随时带着消毒液和湿巾,有人来取货,先仔细擦拭一番,再递上。
每天,专门有人从大量的包裹中挑出消毒液、口罩和药品,以最快的速度,先行配送。
传承这样的暖心举动,是宋学文多年坚持的一个配送习惯。
往年春节,购买拉杆箱、充电宝的客户明显多了,他怕大家着急,就会最先送达;特殊天气,购买净化器、雨伞的多了,照旧如此。
有家公司是一个企业的语音客服中心,员工上班不让带手机。每次他进去送货,都要从工位上看看他们的名字,久而久之就记住了,下次送货时就直接把货物拿到他们眼前。
在给一些公司送复印纸时,他还有个习惯:会随手取出几摞放到外面,方便他们取用,“我多搭一把手,人家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忙自己的工作”。
后来,很多企业的库房,都会放心地向他敞开。
03
在宋学文眼中,快递很“小”,但每一项操作都熟稔于心;快递又很大,要不断耕耘、探索、收获。
他住在房山区,每天清早5点起床,骑一个多小时电动车,来到配送点。
7点,从全部货品中将配送范围的货物挑出。
8点,将货品扫描到自己名下,这时,用户的账户中将显示“您的订单正在配送途中,请您准备签收。”
有人曾对他说,干快递不就是“卖力气”吗?
他不服。他会对《快递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样的内容格外上心。有空时,就想着要多学习新技能,不然就会被时代浪潮抛弃。
身边的老师傅曾跟他讲,他们最开始骑“二八”自行车,后来有了电动车,现在又见到智能配送设备,见证了中国物流快速发展的20年。
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可持证上岗的无人机飞服师了。他希望迎头赶上变革潮流,传递更多有温度的包裹。
他想起刚来北京时,第一次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下,照了张相。那时他一无所有。
现在,他有了自己的住所,孩子也上了学。他说,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奋斗打拼,同时守护着别人的幸福。
想到一句特别励志的话:无论眼界多么高,无论梦想多么远,都要记得,带着智慧、良善,每一天把重复简单的工作做到最好。
这样,自己的生命有才有存在感。
“相信奋斗的力量”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希望美好的生活总会与你不期而遇。
制作名单:
出品人:张坤
总顾问:毛浩
总监制:闵捷
总策划:王俊秀
制片人:成素梅
导演/编导:李想
后期导演:许译
摄像:许译、杨奕钊、李亮、余阳
宣传文案:李想
话题互动: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