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思念】诗人汪国真与《中国青年报》的故事

发稿时间:2020-04-26 11:39:0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

  汪国真《学校的一天》发表在《中国青年报》1979年4月12日第三版《校园生活》上。

  (姜红伟供图)

  学生时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处女作”受到鼓舞,从此走上文学之路的有很多。著名诗人汪国真就是其中的一位。

  4月26日,是汪国真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今天追忆、纪念汪国真,更是在纪念我们的青春。

  长期从事1980年代校园诗歌研究的姜红伟先生,在回顾汪国真的诗歌生涯时,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有三个城市,成为他赢得诗歌创作成功的“幸运地”。正如汪国真说的那样:“我最初的文学生涯同京广线上的三个大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三个城市就是北京、广州和长沙。”

  1978年10月,汪国真从北京踏上了南行的列车。这次南行,完成了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重大转折——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一跃成为令许多年轻人都羡慕的暨南大学中文系学生。

  1979年的春天,当时只有20多岁的中国青年报女记者梁平,来到广州,去了十多所大学采访,其中一所就是美丽的暨南大学。

  梁平回忆说,“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青年报》复刊不久,从社会上招了一批年轻人充实编辑记者队伍,我也成为其中的一个,被分到中国青年报科教部(后改为学校部)当了一名小编辑。那时报社年轻人少,所以不管是编辑还是记者,人人都有采访任务,出差频繁,大家热情高涨。”

  到了这所大学,梁平才知道,原来这里除了内地学生以外,还有许多来自港澳的学生,“见到和我们气质不一样的港澳学生,我也感到很新奇。我和学生们座谈,其中应该就有来自北京的汪国真。只是我后来除了翻采访本,并不能一一记得同学们的样子。”梁平说。

  回到编辑部,工作细致的梁平逐一翻看出差带回的一大摞资料。“当时,中青报专门辟有反映校园生活的版面,我也许就看到了汪国真发表在校报上的一首诗,也许觉得这首诗歌(后来他说这只是顺口溜)比较生动地描述了校园的现实生活,就编排好版面经领导审定见报了。这对于一个报纸编辑来说,只是每天编辑的几篇十几篇稿件中的一个小豆腐块,是每天处理大把文字中很少的一点文字。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变迁时代,一个年轻编辑的脑子里成天忙于接受扑面而来的新鲜信息,这首小诗的记忆内存很快就被清除了。”

  “我的作品发表了!”远在广州的汪国真,是“豆腐块”见报的次日——4月13日才看到的,他激动地喊了起来。汪国真后来说,“我最初的文学生涯便是从这组诗开始的。”

  汪国真的这组诗是由五首小诗组成的组诗,题目叫《学校的一天》,发表在《中国青年报》1979年4月12日第三版《校园生活》专栏。在那期专栏的《编者的话》中,编辑写到:“读了这一组稿子,校园里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学生时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在功课既完而有余暇时,团组织为他们组织一些时事报告会、文学作品分析会、音乐欣赏、知识游戏等生动、有趣、吸引人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文明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开展这些活动也使一些同学的个人爱好和才华得到施展和提高。”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汪国真的这组诗:

  晨练

  天将晓,

  同学醒来早。

  打拳、做操、练长跑,

  锻炼身体好。

  早读

  东方白,

  结伴读书来。

  书声琅琅传天外,

  壮志在胸怀。

  听课

  讲坛上,

  人人凝神望。

  园丁辛勤育栋梁,

  新苗看茁壮。

  赛球

  篮球场,

  气氛真紧张。

  龙腾虎跃传球忙,

  个个身手强。

  灯下

  星光闪,

  同学坐桌前。

  今天灯下细描绘,

  明朝画一卷……

  姜红伟认为,尽管在时隔40多年后阅读汪国真的这组诗,我们会觉得这组诗十分稚嫩,与他后来的诗歌作品实在难以相比。但是,对于当时的汪国真来说,却对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影响他从此更加热爱诗歌创作。要知道,当时能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诗歌作品,那可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啊。

  1980年,梁平在她主持的《校园生活》专栏上又发表了汪国真写于1979年的《侨校生活日记三则》。

  在《中国青年报》上接连发表诗歌和日记,对汪国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在这种精神动力的激励下,汪国真在大学期间的诗歌创作不断进步,写出不少好诗。

  也许是编发的稿件和联络的作者太多,梁平把这件职务行为的小事淡忘了。但汪国真在他诗集序言里和接受采访时,却多次提到“梁平”和中国青年报,他说:“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怎么就上了报纸。过了一个星期,《中国青年报》记者梁平给他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汪国真同学,你好!我在你们学校的刊物上选了你的诗发表,现寄上稿费两元,希望你以后继续给我们报纸投稿。”

  “我这才了解,这件对于我来说的例行公事,确实给当时的学生汪国真很大的鼓励。”梁平4月25日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印象中,后来的几十年里,我和汪国真只在一个会议场合见过一次面,也没说几句话,但是他仍然提起了我发表他处女作之事。我只是感慨,他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这么点小事还总记着。”

  严格说来,《校园生活》专栏不是文学副刊,为什么会选择刊发学生诗歌和日记类的文章呢?

  现已退休的老报人梁平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当时从编辑的角度考虑,首先是为了活跃版面,让反映校园生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其次,也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写作能力,这是青年报的特点之一。”

  北京,既是汪国真的家乡,又是汪国真毕业后工作的城市,更是汪国真诗歌风靡全国的中心地带。在这里,汪国真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潮。在大学毕业后短短的8年时间里,汪国真诗思喷涌,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在全国诗坛掀起了“汪国真诗歌热”,并形成了独特的汪国真诗歌现象,成为1990年代诗坛的一个偶像,书写了中国诗坛的一段传奇。

  梁平说,同在北京多年,“但我与汪国真,其实平时没啥交往。”这或许正是名人与报人、经典与人文之间的纯真之处,也是我们今天追忆汪国真,纪念青春的主题所在。

  (感谢姜红伟先生提供材料支持)

原标题:【思念】诗人汪国真与《中国青年报》的故事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