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五一”假期将至,老百姓可不可以近距离旅游?会不会导致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大?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在4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人们出去旅游比较安全,但不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出游。
冯录召说,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本土病例,“所以大家仍要保持警惕,要意识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如果确定出游,冯录召建议,应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娱乐项目。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应该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提前联系景区,了解当地的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同时准备好口罩、手消毒剂等必要物品,以备路上使用。
其次,出游途中也要做好防护。如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且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
另外,旅行期间也要做好防护。在景区要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住宿时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关于饮食也要注意,尽量减少在乘坐交通工具时饮食的次数。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的食品。”冯录召详细解释道,“如果在餐厅用餐,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就餐前要做好预约,错峰用餐。进入餐厅前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登记,如有发热不应该进入餐厅。在餐厅用餐期间,要尽量减少接触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在饭前和如厕后应洗手。用餐过程中应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多人共同用餐的时候,推荐使用公筷和公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