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太行山上的那村那人那些事

发稿时间:2020-04-21 11:00:02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作者:李溢春 中国青年网

  张明与村民在一起。作者供图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收官年,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回望曾经走过的路,展望未来新征途。国铁集团北京局石家庄办事处的张明,作为全国290多万名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的其中一分子,在朋友圈内消失的近800个日日夜夜,到底曾经经历了什么?琢磨了什么又干了些什么?随着他卸任接触机会的增多,那村那人那些事也渐渐清晰起来。

  ——题记

  --------------------

  拔掉根深蒂固的“穷”根子,大喇叭响起来了

  记得张明在朋友圈“消失”,是2016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八。那天,同事们还沉浸在元宵节的余温之中,他在朋友圈内发的最后一组照片,就是驻村连夜用报纸糊窗户、支火炉时的场景。

  “带着沸点进村、冻成冰点驻村”。每每谈起这段让人惊心动魄的经历,都成了张明的开场白、口头禅。

  奇峰塔村隶属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南城司乡,坐落在太行山北端东麓拒马河中游西侧。这里大山环抱,交通闭塞。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京原铁路穿村而过,是唯一能听到和见到一点生机的地方。而唯一收入就是一年一季的玉米,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全村150户48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2.2%。年轻人基本在外打工,留守的不是老就是小,就是非贫困户的日子也好不了多少。“家徒四壁,穷得超乎你的想象”。这对同样也有农村生活经历并且同在京津冀首都圈内的张明来说,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绝对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随着走家入户调查与摸底,他的到来打破了平静的小山村。

  扶贫先扶志,拔掉穷根子。一个月内,张明先后与村两委班子主要人员谈话沟通28次,召开 “两委”班子会议6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全体党员大会各一次。一年之内,张明带着“两委”干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孝老会等群众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努力消除多年的家族、门派等陋习、恶习……最让村民惊讶的是,村里有动静了!多年的摆设大喇叭终于响起来了,党的声音、扶贫的政策、生活小常识、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们足不出户都一清二楚。

  “交通闭塞,观念不能闭塞;自然环境恶劣,思想决不能恶劣。” 张明曾经在县委精准脱贫驻村帮扶交流及扶贫政策培训会议上的发言,一语中的道出了他拔掉根深蒂固“穷”根子的秘籍与关键所在。

  直起腰杆日子就有奔头,心里亮起来了

  “村里的夜空最美。这里远离都市、空气清新,每到晚上数星星,真有点‘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张明话虽这样说,同时也道出了村里黑灯瞎火的现状。

  修路、架灯、饮水等等一系列脱贫规划与蓝图在张明脑海里日渐清晰起来。

  张明平时就是一个爱运动的人,无论到哪里多年形成的习惯,有事没事喜欢转悠。

  一来二去,村东侧的拒马河引起了他的注意。上游截留发电,原本滋润这片土地的河流早就变成了小溪流,大部分河床裸露,本就荒凉的村庄越发没有生机。更要命的是非法采沙的行为,在他到来的时候已经十分普遍,让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村里的水位也是逐年下降,每天几十辆重型拉沙车来往穿梭,激起的尘土、发动机的轰鸣,碾压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和每个村民的心。

  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张明有事没事就往河滩里跑,手里拿着小本子,主动与挖沙的人套近乎、拉家常,老板哪里人、与村里谁关系好、一天挖多少、什么价钱、运到哪里等等第一手资料摸得一清二楚。

  两个月过后,奇迹发生了,村民们简直不敢相信。当他的一句命令之后,挖沙人开着铲车撤离,从此销声匿迹。不过,张明是如何办到的、怎么办的至今依旧是个谜,说起这事,他始终秘而不宣,一笑了之。

  2017年端午节前夕,隆隆的打井机轰鸣声将整个村庄唤醒, 5个月后村民们喝上了100多米深水井涌出来的甘甜泉水,告别了祖祖辈辈靠吃几口老井泥水的时代。

  与此同时,94盏光伏路灯也陆续安装到位,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黑暗的村庄被点亮,突然之间,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的村庄竟如此美丽!

  太阳照在太行山上,乡亲们动起来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也几乎成为整个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改善改变当地基础设施乃至生存业态的不二法门。近在咫尺的京原铁路线和附近的车站工区,不仅是他驻村最艰难时刻的“庇护所”,也是支撑他所有希望和不竭动力的主要精神来源。

  奇峰塔村地处拒马河中游,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且清新的空气,与下游人们耳熟能详的十渡、百里峡等著名景区景点本就是山水同体、铁路相连,炎炎夏日对于城里人来说绝对是难得的世外桃源。

  让村里的人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村外的人能进来享受难得的田园风光。在张明的积极努力下,原来被铁路分隔的村庄与田地被打通;旅游列车也开始在这里停靠,极大地方便了乡亲们走亲访友。坐上火车到北京、逛省会,在外打工的孩子、招工的企业也可乘车火车进村,整个村庄像按上了火车轮子,开始运转加速起来。现如今,乡亲门下地干活、收割庄稼,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告别了人驮背扛的历史。

  村民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张明自然是看在眼里。但是,村头那块“河北省整体扶贫开发工作示范村”的石碑,却时时刻刻提醒倒逼着他,必须思考琢磨更长久的未来。

  脱贫能致富并且守得住,就得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于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和村里几个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致富带头人,进入了他的视野。以集体产业脱贫为牵引,加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以加强基层组织脱贫为保证,发展充实一批新党员,就成了他最难啃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经过他周密细致的工作,中断了三年的村全体党员大会终于召开……

  时间定格在2018年3月20日农历春分前夜。尽管,山里的积雪还未消融,但毕竟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张明正式告别了这个他战斗、工作、生活了两年多的小山村。

  此前,500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6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以及运动器材、农家书屋、电教室和多功能厅等等项目经过河北省、保定市、易县9轮次的验收、评估与核查都已完成,奇峰塔村于2018年2月底脱贫!

  此外,利用村“两委”办公室地点及部分村民屋顶建设的光伏扶贫电站也已经并网发电,每年村集体可稳定增加收入2.2万元,这对奇峰塔村来说是天文数字的“第一桶金”,利用这笔资金,全体村民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好消息不断传来,就在他卸任第一书记三个月后,村里打来电话,由他推荐的两名预备党员全票当选,这对奇峰塔村来说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岁月不居,一转眼两年多了,张明话里话外依旧惦记着那里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可以想象,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太行山里的那村那人那方水土,一定是明晃晃的。

原标题:太行山上的那村那人那些事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