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是爱国卫生月。今年爱国卫生月的活动策划把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形容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防控传染病的“传统法宝”。他表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地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为疫情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家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爱国体现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是团结起来办大事的理念,爱国主义精神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毛群安说。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疫病流行,群众缺医少药。1952年,毛泽东同志题词指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在全国倡导发起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不仅要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还要靠社会治理的“大处方”。一直以来,爱国卫生运动在防控鼠疫、血吸虫病以及SARS等传染病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为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月18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爱卫办”)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环境的通知》,并向全社会发出《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倡议书》,强化预防优先,打造健康环境,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要求,全国爱卫办广泛动员社会各部门力量,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水平,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构筑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发挥卫生城镇、健康城镇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推进实施,促进全社会齐动手、共参与;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宣传横幅、社区(村)宣传栏、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准确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科普宣传,普及防控知识与技能,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等卫生习惯,提升群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与以往相比,今年,针对环境的卫生整治更加突出服务于传染病防控。他强调,要聚焦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车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等重点场所,关注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小餐饮店等薄弱环节。“要针对南北方不同的传染病流行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为传染病防控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毛群安希望,人人都重视传染病,日常中注意预防,在防控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他建议,疫情期间形成的良好习惯要长期坚持。比如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拒绝野味,不吸烟、不劝酒、不浪费,饮食坚持“三减”——减盐、减油、减糖。其次,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保持社交距离,科学地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正确洗手,定期进行家庭大扫除,保持家庭居家环境的整洁卫生,积极参与单位和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洁行动等。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防疫课。每个人都该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关注自己的健康、维护他人的健康,从个人家庭健康以及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与责任。”毛群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