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他们的远航 看不见大海

发稿时间:2020-04-21 07:17:00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网 中国青年网

李华良

熊莹

曹瑞

代远强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多年前,一首《军港之夜》不知点燃了多少有志青年的海军梦。

  然而,并不是所有海军战士都能驾驶战舰劈波斩浪,驰骋远海大洋,饱览海天一色的壮美。在海军当兵却“看不见海”,是一种什么体验?本期“士兵面孔”,让我们一起走近这4位“看不见海”的海军战士,感受他们冲锋在平凡岗位上的动人面孔。——编者

  山海之间

  ■张 淦

  【人物名片】李华良,海军某岸导团三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1次,先后4次荣获全军、海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其实,当了17年海军,我一次也没出过海……”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目光坚毅的“老海军”,炯炯有神的双眸下,藏着多少对大海的向往。

  李华良所在部队,是人民海军第一支导弹部队,曾被叶剑英元帅誉为“海疆神箭”。循着装备的轰鸣声,李华良精神饱满地进入战斗状态。除了眼神中透露的坚定,脸上看不到一丝表情。演练刚结束,李华良迅速在车前召集号手,梳理发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分队长,这些你都说了好几遍啦!”新任班长万胜文尽管对李华良的“唠叨”完全“免疫”,可还是打心眼里敬重这位将多年“功力”悉数传给他的老班长。

  去年底,李华良面临士官留转。那些天,万胜文有点不安,他担心老班长不能顺利留队,更担心自己挑不起班长的担子。那段时间,李华良也做好两手准备。他带着万胜文整日泡在训练场,将装备容易出现的故障、训练要注意的问题一股脑地倒出来,“逼着”万胜文灌进脑袋里。

  面对李华良的“高压教学法”,万胜文叫苦不迭。直到李华良确定选取为高级士官的那一刻,万胜文一蹦三尺高,逢人就夸:“班长是我们专业第一个高级士官,第一个呢!”

  刚到这座大山时,李华良才18岁,寂寞、无聊像一只只蚂蚁,时不时爬过他的心,痒痒的、酸酸的。曾经,他想远离,甚至退却。可不记得从哪天起,他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爱上了战车的轰鸣声和驰骋山林的感觉。

  深山里的日子难熬吗?现在听到这个问题,李华良总会轻描淡写地说:“不难熬啊,这儿的生活丰富着呢!”这些年,在各种任务场合都少不了他忙前忙后的身影。闲暇时,李华良喜欢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看着远方,他想孩子了。李华良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老大出生时,他没能第一时间赶回老家。于是,李华良就拿着电话,跟还听不懂话的女儿“表白”:“雨萱,爸爸非常想你,过段时间爸爸就能回家看你了!”

  “现在闺女长大了,还总以为当海军的爸爸,是电视里驾驶战舰的样子呢!”说起孩子,总能触碰到他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他眼神中溢出的爱意,像这春日里明晃晃的阳光,和煦温暖地洒下来。

  爱远方澎湃的海浪,更爱山间摇曳的青松。其实,这位看不见海的“老海军”,心中有着属于自己的蔚蓝大海。他的“年度计划”是:带着两个孩子,看看他守护着的那片海……

  钢板之隔

  ■刘立平 刘中涛

  【人物名片】熊莹,海军某登陆舰支队四明山舰三级军士长。2019年被东部战区海军评为“东海强军先锋”,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1次。

  脸上挂着油污,浑身散发着柴油的气味,辅机班长熊莹在水下的辅机舱一干就是18年。

  “明明就在海上,却看不见海,我与大海之间只隔着一张钢板。”熊莹如是说。当兵十几年,每年有一半时间漂在海上,陪伴了3型舰艇的成长,熊莹最爱这一身柴油味,始终没有变。

  “整天待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地方,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熊莹刚上舰时,也曾有过迷茫。那时,他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儿,还不知道他守护的是舰艇的心脏,也不会想到,经年累月看不见海上风景的他,会拿着手电筒照亮十几年的舱底生活。

  他的转变来自于一场五味杂陈的抢修。一次任务途中,一台辅机突发故障。舰上共有3台辅机,日常电力系统需两台保障,失去安全备份,舰艇将面临不可预知的危险。修好这台辅机迫在眉睫,但对于初出茅庐的熊莹来说,心里根本没有底。

  正值盛夏,辅机舱温度超过40摄氏度,不巧的是,台风也来凑热闹。舰艇剧烈摇晃,强烈的眩晕感挑战着舱里的每名官兵。

  来不及犹豫,熊莹和另外3名辅机兵迅速展开抢修。不久,豆大的汗珠往外冒,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柴油的味道、汗水的味道、呕吐物的味道夹杂在一起,冲击着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防线。

  熊莹和战友连续工作26个小时后,瘫痪的辅机终于正常运转。当听到辅机轰鸣声时,熊莹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感觉像经历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他第一次感觉到,辅机轰鸣的声音是如此悦耳动听,而平凡的岗位竟是如此重要。打那以后,熊莹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岗位,并在同批战友里第一个当上班长。

  别看熊莹干起工作风风火火,说起专业滔滔不绝,但提到家人,他却心怀愧疚。2010年2月,儿子熊世博出生时,恰逢舰艇出海执行重大任务。“这中间,我一直未与家中通电话,直到任务执行完毕,才给他们娘儿俩打了个电话……”妻子王红玲嫁给他这些年,为了更好地照顾一家老小,毅然辞掉工作,从“白领”变成了“家庭主妇”。她的默默支持,让熊莹有了十几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儿子曾问他,“爸爸,舰艇航行在大海上,风景是不是很美?”

  “对,很美!”其实,只有熊莹自己清楚,在航行中他只能盯着机器、看着数据……

  2019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熊莹所在的舰艇光荣受阅,而此时,舰上的熊莹与盛大的阅兵活动依然隔着一张钢板。当被问到有没有遗憾时,他说:“我的岗位在辅机舱,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就是我最大的荣耀……”

  咫尺之遥

  ■张 严 张海博

  【人物名片】曹瑞,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勤务保障队分队长。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官3次,获得舰队士官优秀人才奖1次,荣立三等功1次。

  三十出头,黑壮黑壮,走路带风,一口山东腔,做起事来一股倔劲。战友都说曹瑞“有带兵的样”。

  战舰即将远航,曹瑞在码头挥手送别,甲板上站着的是他带过的兵。

  “我是不上舰的舰艇兵。”这句话,曹瑞说了10年,最初略有失落,现在却很自豪。

  当兵14年,从陆军侦察连到海军勤务保障队,“驾战舰、闯大洋”始终是曹瑞心中的梦。

  第一次和战舰无缘是参军那年,曾经一心想去海军部队的曹瑞被分配到陆军某旅侦察连。楼房攀登、武装越野等高强度训练让他“吃不消”,多个课目成绩全连垫底,现实给了他一记重拳。

  “不能浑浑噩噩,在哪都要当好兵!”倔劲犯了,曹瑞一头扎进训练场。400米障碍不如人,他用背包绳拉着轮胎冲刺,肩膀上勒得满是瘀青。臂力不够,就从俯卧撑、举哑铃练起。

  凭着一股倔劲,曹瑞在全旅400米障碍比武中拿了第三,不久便“逆袭”成侦察连尖刀班班长。

  2010年,旅里分配到两个选调至海军舰艇部队的名额,曹瑞第一个报名,并因表现优异获得批准。

  然而,命运似乎和曹瑞开了个玩笑。半个月的适应性集训后,战友如愿登上了最新型的导弹护卫舰,而曹瑞却被分到了机关警卫班担任班长。

  “当时整个人都蒙了,军舰近在咫尺,却又很遥远。”昔日驰骋训练场的侦察尖兵丢了魂似的,执勤之余总会望着军舰出神。每次听战友讲述舰艇生活时,曹瑞的眼睛仿佛都放着光。

  入夜,曹瑞走在军港码头,风中夹杂着机器的轰鸣。看着威武的军舰,曹瑞释然地笑了。“虽然上不了军舰,但我守卫着它,也守卫着看不见的万里海疆。”

  那个充满倔劲的曹瑞又忙碌起来,每天早出晚归,战友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过几天,班务会上,一套卫兵执勤处突方案“新鲜出炉”。原来,曹瑞每晚研究训练视频,早上去训练场实践,把侦察连学到的知识融进警卫班的训练中。在他的带领下,警卫班成了勤务保障队的标杆,流动红旗“从未易主”。

  “这是新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6000多吨……”每年勤务保障队新兵上舰参观,都由曹瑞带队讲解。一心想上舰的他,自学了大量的舰艇知识。很多人以为他是位“老舰艇”,而他却自豪地说:“我是不上舰的舰艇兵”。

  机坪之内

  ■郭领领 孙嘉麒

  【人物名片】代远强,海军航空大学某团三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2次,先后2次荣获全军、海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作为海军战士的代远强更不例外,可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他地勤兵的身份一直没有变。

  代远强曾对大海充满向往,“上舰、出海”的壮美场景,给他埋下畅游深蓝的梦想种子。

  直到下连后,代远强才发现,并不是所有海军都能驰骋大洋。海军有一个兵种叫航空兵,有一群人叫地勤机务兵。

  代远强没能出海,却在海边干起修飞机的活。部队虽然就在海边,但整日铆在停机坪不离扳手的生活,让他感觉离大海依然很远。他给自己鼓劲:“只要心中有海,早晚会有上舰的一天。”

  “充填加挂、拧扳按压、开关收放、填读写画……”一年又一年的反复练习,代远强总结出了一套维护经验。慢慢地,他由一名军械员成长为军械技师。

  那年,作为首批骨干,代远强赴某工厂进行改装学习。为熟练掌握维护技巧,他整天守在飞机旁,仔细看技术人员示范,追着工厂师傅提问,甚至还找到飞机设计师交流。渐渐地,他熟悉了所有的维护动作,摸清了新战机的“脾气”。工厂师傅开玩笑:“代师傅啊,学得比我们都深!”

  接机回来,代远强将他的学习经验分享给每一名战友。由于大家还不熟悉新战机的性能,外场维护中,每一个按钮、开关、数据,代远强都会反复检查好几遍。

  时光流逝,皱纹爬上了额头,但代远强的眼神却日益坚定。再被问起当年的出海梦,他坦言:“现在也没有那么渴望了,营区外就是大海,海风陪着我也挺好。”

  海风吹拂着他的面庞,也让他时刻保持着机务工作者的冷静。军械专业常年与航炮和弹药打交道,危险系数高,容不得半点差错。

  一次实弹地靶训练,某号战机第一架次射击结束后,返回地面进行检查。这时,代远强发现战机航炮的机芯停留位置有所偏移。“战机如果带弹滑回,将会给人员密集的起飞线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自己的判断,他立刻联系塔台,引导飞行员将战机滑向退弹区,并带领一个小组在飞机停车后对航炮进行拆解检查,最终从航炮炮膛中取出余弹一发,避免了一次严重事故。

  代远强说:“干军械,年龄越大,就越胆小。”只要一到战位,他常常眉头紧蹙,全身心投入维护保障中,生怕有细微的隐患自己没察觉到。

  新训练大纲颁发后,代远强进行了无数次练习,终于在质量和效率之间,找到一种默契的平衡。指尖的疤痕,是他不断快速练习时意外磕碰的印记,也让他取得了装弹时间大幅缩短的骄人成绩。

  从军械员、文书、司务长、军械技师到现在的代理分队长,代远强的成长,藏在皱纹里,写在军功章上。他把青春默默挥洒在海边那片方寸机坪内,心绪无数次伴随战鹰翱翔在祖国的万里海空。

  图片摄影:黄远靖、张 淦、郭领领、刘中涛

原标题:他们的远航 看不见大海
责任编辑:任洁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