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4艘航母——“罗斯福”号、“里根”号、“尼米兹”号、“卡尔·文森”号均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美国海军没有部署一艘航母,这种情形极为少见。
太平洋舰队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也是该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军事集群,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外交和经济政策的代言人、行使地区乃至全球事务话语权的主要依仗。
太平洋舰队拥有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6艘,超过美国海军现役航母总数的一半。除了出现疫情的4艘航母,“林肯”号在今年年初完成长达295天的部署后,正在布雷默海军基地休整。“华盛顿”号正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升级改造,预计2021年下半年才能完工。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太平洋舰队在印太地区的航母使用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而出于在欧洲地区遏制俄罗斯的需求以及应对中东、北非地区持续紧张局势的需要,太平洋舰队难以得到其他舰队的航母支援。
在出现新冠肺炎确认病例的4艘航母中,“里根”号的疫情可能是最轻的。3月底,该舰在横须贺海军基地维护期间发现确诊病例,目前尚无该舰出现大规模感染情况的报道,疫情可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里根”号计划5月展开恢复性训练,并于夏季开始部署。
“尼米兹”号和“卡尔·文森”号航母的确诊病例均为刚刚发现,尚不清楚全舰人员的总体感染情况。目前,“尼米兹”号位于布雷默海军基地,正在进行病毒排查和隔离观察。“卡尔·文森”号在吉特湾海军造船厂进行大规模修理,处于舾装测试阶段,计划于今年7月返回舰队。
“罗斯福”号的疫情最严重。3月底,该舰中断部署,航向关岛接受隔离。目前,基本完成了全体舰员的病毒检测,舰上仅保留少量维护人员,其他人员上岸隔离。
航母作为战略性武器系统,是美国海军践行以“应对大国竞争”为基调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的主要手段。即使全球疫情形势极为严峻,美国军政高层依然有这样一个执念:无论从保持军事存在或是危机快速响应角度,必须尽快在印太地区恢复部署航母,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但航母恢复部署需满足一定条件,美国海军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员问题。考虑到新冠病毒的强传染性,不排除航母上出现个别关键部门瘫痪、关键岗位人员短缺的现象。美军的全球调动轮岗暂停至5月12日,以及自3月13日起实施为期60天的旅行禁令,这使其为航母补充和替换人员变得非常困难。
目前,美国海军要求“尼米兹”号舰员应尽可能留在舰上,以最大限度减少在岸上感染的可能。由此判断,“尼米兹”号最有可能率先出海部署。
相比之下,“里根”号尚未完成部署前的恢复性训练,“林肯”号的舰员和技术状态尚未恢复。两舰的部署时间,更大可能是在今年下半年。
应看到,美国海军航母恢复部署不存在不可解决的困难。但是,航母的部署、训练和战备计划势必要作出重大调整,航母也难以长时间维持较高的战备状态和战斗力水平。更重要的是,部署期间要承担较大的疫情传播风险。若在出海舰员中存在潜伏期长或无症状感染者,“罗斯福”号上的一幕将再次上演。
实际上,美国海军有替代尼米兹级航母的部署方案。近年来,美国海军一直在验证“闪电航母”概念,即把两栖攻击舰充当小型航母使用。两栖攻击舰拥有足够的飞行甲板面积和舰内机库空间,适合F-35B这类垂直起飞/短距降落飞机作业。
以“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为例,该舰可搭载多达20架F-35B,空中作战能力仅次于尼米兹级航母,相对其他国家航母仍占据较大优势。2019年10月,在圣迭戈海军基地的外海,“美国”号就曾搭载13架F-35B,参照尼米兹级航母打击群的舰艇编成和运用模式,进行了舰机协同演练。
事实上,替代尼米兹级航母的部署方案已经在施行中。4月6日,在菲律宾海,“美国”号两栖戒备群、“蓝岭”号两栖指挥舰和“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组成编队,仍然在进行巡逻和训练。
此外,考虑到美国海军越来越倾向于采购中小型航母以满足更大数量航母的部署要求,未来,在尼米兹级出于各种原因无法部署使用的情况下,两栖攻击舰将越来越多地被作为航母使用。
美国2018年版《国防战略》提出,为应对大国间的战略竞争,应施行“动态部署”计划,通过动态地使用和部署部队,更有效地威慑、遏制全球和地区范围的竞争对手。若美国启动航母的“动态部署”计划,那么通过加速“里根”号的恢复性训练进程,或者缩短“林肯”号的休整时间,在今年上半年两舰都有实现部署的可能。
李大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