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给你一根心灵的拐杖

发稿时间:2020-04-10 09:57:00 来源:光明网 中国青年网

  给你一根心灵的拐杖

  ——武汉新冠肺炎病房里的心理救援故事

  在武汉抗疫战场上,白衣天使们是战士,他们既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要承受高强度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患者们也是战士。因为他们不仅面临死亡的威胁,还可能要承受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这时候,心理救援就是一根及时支撑他们重新站起来的拐杖。

  2月2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安定医院的石川和西英俊两位心理专家最早赶到武汉指导心理救援。2月中旬以后,上海、湖南、四川、江苏、广东、重庆、陕西和河南8支援鄂心理援助医疗队火速支援武汉,加上普通医疗队的随队心理医生,增援武汉的心理医生达419名。他们将一根根心灵的拐杖,及时送到疲惫的医护人员和焦虑的患者手中。

   让分别多日的母子很快团聚

  儿女牵挂着父母,父母也思念着儿女,武汉病房的一个个悲情病人,在白衣天使们的医疗救治和心理援助下,看到了骨肉团圆的希望。

  在汉阳体校方舱医院,有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总是很忧郁,她叫黄梅(化名),她和丈夫、公公、婆婆全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婆婆不幸去世。虽然自己是轻症进了方舱,但丈夫和公公依然病重住院,她很悲伤,更担心她不到10岁的孩子被独自安排在一个隔离点生活。黄梅每天都要与孩子通话,安慰孩子。孩子经常半夜打电话来找妈妈,让黄梅夜不能寐,反复向医生说:“我要出院,我要去陪我的孩子。”

  “别着急,等你病治好了再出院,再和孩子团圆,否则会感染孩子。”主管医生武欣(化名)和重庆心理援助医疗队队员李水英对黄梅反复劝解。黄梅渐渐安定下来,母爱的力量让她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不久病愈出院。李水英又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让黄梅到她孩子所在的隔离点隔离,分别多日的黄梅母子很快相聚在一起。

   病人之忧,天使之痛

  与疫魔较量的残酷,莫过于ICU病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莫过于奋战在ICU的医生护士们。四川省援鄂心理救援医疗队队员陶立,向记者讲述了心理救援一位ICU医生的故事。

  在武汉一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ICU医生梅兰(化名)一家有3位至亲感染新冠肺炎,她将年幼的女儿送到姐姐家寄住,自己一直坚守ICU病房一个月有余,全力施救危重症患者。眼睁睁看着一些患者在眼前离开,梅兰痛哭失声。陶立等心理救援队队员赶到医院时,护士长说:“梅兰医生的婆婆走了,丈夫感染后呼吸衰竭,幸好抢救过来了,公公症状也控制住了,那段时间梅兰经常一个人在科室偷偷哭。”护士长的眼泪夺眶而出。

  由于梅兰每天都在ICU病房抢救病人,直到医疗队离开武汉,陶立都没机会与她面谈。回到四川的第三天,陶立接到了梅兰的微信,诉说着长期压抑在心底的痛苦。等梅兰平静下来了,陶立明白,梅兰渡过危险期了。“虽然医疗队已经离开武汉了,但隔离不隔心,我们将借助多情的网络,陪伴着武汉的白衣战士们稳健前行。”陶立说。

  “在武汉武钢二院病房里,一位老奶奶突然抓住我的手不放,我没有挣脱,让她一直抓着手长达半小时,静静地听她诉说让她焦虑的心事。”来自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云南援鄂医疗队心理医生徐丽说。虽然手被捏得很痛,防护服有被抓破的危险,可她明白,这是老奶奶对自己的信任,是无助的患者对医生的期盼。

   (作者: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蔡闯、张勇、王斯敏、张锐、李盛明、安胜蓝、刘坤、姜奕名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陈怡 光明网记者季春红、李政葳、蔡琳)

原标题:给你一根心灵的拐杖
责任编辑:高原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