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年轻人宅在家玩游戏消磨时光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是最近,《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以下简称《动森》)《我的世界》等养成类游戏的大火,还是超出了不少人的想象。在玩过这个游戏后,我逐渐熟悉了其对年轻人内心需求的准确把握。正如《动森》的制作人野上恒所说的:“很不幸,在这个游戏发售之际,世界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种种灾难让我沮丧和伤心。考虑于此,我们希望《动森》的海量粉丝可以把这款游戏当作一场逃离,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也能过得开心。”
在我看来,这种开心的回归,并不是回到传统游戏那种“打怪升级”的畅快感,而是一下子回归到农耕社会以前的“前现代”社会。人们不再需要纠结于自我清晰的生活目的,而是可以享受整日在树林中游荡的无目的状态,停下脚步细细分辨每一种昆虫和鱼类,像孩子一样重新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而当人们不必为金钱奔波、被时间驱使之后,由此产生的闲暇也在重新定义着年轻人的社交。
谈及现代社会,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曾经提到“附近”的消失。由于大家都在忙于自己工作、学分、实习和恋爱,对于周边社区的关注度正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附近”的关系往往显得轻飘,也比较难沉淀和延续下来。比如,年轻人即使每天都点外卖,也未必会与外卖小哥聊上几句话。生活在“水泥森林”之中,许多人对邻居和周边商贩也难言熟识。
在养成类游戏中,一些系统设置会降低朋友间互相拜访的门槛,也间接增加了人们深度社交的动力和频率。比如,每一个岛屿都有一种特色水果,游戏玩家可以自行种植,然后卖给当地商店。可是,由于本土特产与外地水果的价格可能会有5倍之差,于是玩家最理智的选择就是去拜访朋友,互换水果,然后卖给当地商店。
在这种情况下,串门就变成了日常,大家恢复了那种彼此操心、充满人情味的社区感。就像是不少人爱看《请回答1988》等年代剧一样,游戏中这种“附近”的回归,往往能勾起人们头脑中类似的温馨回忆,让玩家感到无比美好。
与此同时,通过虚拟游戏设定,人们有时反而能增进对朋友的真实了解。玩家能够随心所欲地搭建房间、布置场地,造什么全凭自愿。比如,我的朋友就精心布置了一家色彩斑斓的游乐园,有人酷爱建造蹦极场馆或水族馆,而我的“画风”则是东北三江活鱼村。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成长路径选择往往会被太多外在因素羁绊,以至于很难分清哪些是自己和朋友的真实喜好。游戏提醒人们,如果没有了外在限制因素的考量,我们的选择反而会更接近内心真实兴趣。你会发现,人们在游戏中有时会呈现出与现实不同的个性:外表冷漠的人可能内心渴望童趣,日常按部就班工作的人也会希望来一场刺激的远行。而在去朋友家串门,帮他们布置房间的过程中,我也更加理解了对方日常埋藏于心底的兴趣。不必着急去做“任务”的设定,也让我们彼此的沟通也更加舒缓和深入。
于是,我开始享受无所事事,去找每一位邻居不停对话和闲聊,体会任意支配时间的感觉,重拾闲暇的乐趣。那一刻,我也发现,当自己不再受制于现实生活的快节奏,当“附近”的关系重新被沉淀,由此产生的社交变化其实另有一份美好。
赵伦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