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家:29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为临床提供重要提示

发稿时间:2020-03-24 16:57:0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夏瑾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在3月2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贵强分享了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工作进展情况。

  王贵强说:“目前,共有29例尸体进行了解剖。得到的数据,大部分在第七版诊疗方案里有所体现。初步病理结果与临床看到的一致,病毒首先累及到肺,表现在肺脏里有实变,有大量的渗出,有炎症细胞因子的浸润,以及炎症细胞大量的浸润包括单核巨噬系统等。同时也在肺里看到一些血栓、坏死的组织,看到了出血表现。总体来看,肺部病变还是非常重的。”

  王贵强介绍说,病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在患者小的支气管里看到很多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堵塞了小气道,影响了气体的交换,直接影响到体内的氧合,患者的氧就不够用了。”

  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在电镜下,肺里还能看到病毒颗粒;用核酸检测方法,发现了病毒核酸;用免疫组化方法看到了抗原。提示病毒仍在这些病亡患者的肺里存在,这些都给临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提示。”

  “在患者的临床救治中采用雾化、吸痰,积极通畅气道,这些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从病理上得到的信息。包括现在针对抗凝治疗的理念,抗病毒治疗的问题,都是从病理得到的很重要的信息。”王贵强说。

  除此之外,病理解剖还发现,患者的免疫系统受累也较重。王贵强解释说,免疫是人体自身抵抗病毒细菌感染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亡人群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打击。“这种打击是原因还是结果?目前还不清楚,但至少这个现象非常明确,可以表现为脾脏缩小,淋巴结里的免疫细胞减少。淋巴结也好、脾脏也好,这都是所谓的网状内皮系统,都是免疫细胞存在的地方,而这些组织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同时,骨髓里的免疫细胞也少了。临床上可以看到白细胞少、淋巴细胞减少和患者病情的进展甚至死亡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这也告诉我们,这些因素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可能是导致患者最后死亡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诊疗方案里强调,临床上对重症、危重症的患者用一些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胸腺素、中药也可能提高免疫,达到有效的控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王贵强总结说。

  王贵强指出,后期要特别关注院内感染的问题,“因为人体免疫力低了,非常容易出现细菌、真菌的感染。目前,从危重症的病例也看到了这种现象,患者后期常常出现合并各种感染,而这种合并感染常常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心脏、肝脏、肾脏等其他脏器也有受累,有血栓形成、出血、坏死等,但是这些脏器损伤是不是原发的病变,还不一定。肺脏损害以后,患者缺血缺氧,这些脏器对氧气的需求都很大,低氧血症持续不能缓解,这些脏器自然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治疗上也要强调重要脏器的保护,预防脏器的功能衰竭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办法。”

  “死亡病例解剖从病理上给了我们很多重要提示,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降低病亡率。病理结果还在陆陆续续总结中,我们期待有更完整的病理,帮助我们下一步制定更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王贵强说。

原标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家:29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为临床提供重要提示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