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洪烛燃尽蜡炬 化作满天诗文

发稿时间:2020-03-21 16:06:0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姜红伟 中国青年网

  3月18日下午18时左右,著名诗人、作家、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因病逝世。犹如一支燃尽了蜡炬的红烛,他将自己的生命化作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散文,留给了喜欢他作品的读者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行万里路的诗歌大使

  洪烛喜欢旅游。因为旅游可以使他在一路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更能在诗歌读者中“推广诗意观念,传播诗歌精神”。

  2014年3月的一天,洪烛和十几位诗人离开北京,一起飞往广东中山市三角镇参加“美丽三角”采风活动,开始了又一次中国诗歌万里行。作为一位传播诗歌的大使,洪烛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多少次为了诗歌传播而远行了。

  作为一位著名诗人,洪烛先后参与了几十场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0年来,他先后走进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甘肃等20多个省的50多个市县。每到一地,洪烛向各地的诗歌爱好者讲解创作技巧,辅导诗歌创作,传播诗歌文化,开展诗歌美育。

  洪烛也爱美食。在北京,凡是各地的朋友来京办事或开会,都喜欢邀请他一起聚会,选最正宗的家乡菜馆子,请他品尝各地的独特风味菜肴。在外地,洪烛最爱吃当地的老字号,同时更爱去寻访民间小馆,尝遍天下美味佳肴。除了品尝美食之外,他还喜欢琢磨菜名,他曾想开家词牌餐厅,用词牌来命名菜肴,比如他想把水煮鳝鱼改成水龙吟,酸菜鱼改成渔家傲,辣子鸡改成贺新郎,烤乳鸽该成鹧鸪天,油炸花生米改成卜算子……这些年,他边走边吃、边吃边写,不但吃尽了天下美味佳肴,更“吃”出了一大堆有关美食的散文。《北京青年报》等诸多报刊专门为他开办了美食专栏,成系列地发表了大量美文,并结集出版了《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等散文集,有的还被翻译成日文出版。

  收万封信的诗歌王子

  洪烛出生于1967年,原名王军。1980年,正在上初中的他在图书馆里接触到两本诗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和《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选》。从此,他疯狂地爱上诗歌。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则在桌子底下忘我地写诗。下课后,同学们成帮结伙地跑到操场上踢足球、打乒乓球,而他则呆呆地坐在教室里构思着他的诗歌,“简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也许是他对诗歌的酷爱打动了诗神缪斯吧,1983年开始,他写诗越写越好,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一系列报刊发表了100多首(篇)诗歌散文,并荣获了《语文报》“我们这个年龄”征诗活动一等奖等十几项全国性奖项。

  1985年元旦那天,一位和王军要好的同学来到他家,拿着一个日记本,说我们快要高中毕业了,从此,将天各一方。能否请你给我题一首诗留作纪念?同学走后,王军的灵感像一道闪电一样,划过他的脑海。一上午的时间里,王军写完了诗题叫《献给同学的心花》的五首一组的诗歌,在抄写到同学毕业纪念册上之后,他又誊写了一份寄给了《语文报》。2月18日,《语文报》刊登了王军的这五首诗,以及创作谈《感情:诗的生命》。这组诗发表后立即在那一年的全国中学校园里唤起很多高中毕业生的共鸣,他们纷纷给王军来信,感谢他“写出了我们的心声”。那段时间里,在南京梅园中学的收发室里,全国各地中学生写给王军的信件如雪片一般飞来,王军收到了上万封读者来信。

  1985年5月,高考预考,王军以偏科的成绩惨败在考场上。在王军做好了成为“待业青年”准备的时候,他的命运却发生了大逆转。

  时任南京梅园中学教导主任的黄老师得知王军高考落榜后,爱才的他立即想出一个点子,把王军的简历及发表作品的样报、获奖证书之类复印了几十份,以学校名义写了推荐信,投寄给全国几十所高校,希望能够破格录取这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优异成就的中学生诗人。洪烛回忆说,“武汉大学最先表现出兴趣,派了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来南京,领我坐长江上的客轮去武汉面试。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在珞珈山上,几位中文系老教授问了我一些文学问题,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答如流。他们让我就前来武汉面试的感受当场写诗,我联想到坐在江轮上看的风景,一气呵成一首《长江拐弯处》,老教授传阅后大加赞赏。”

  1985年8月18日中午,一个让王军终身难忘的好日子。下班的父亲从单位回来后,笑容满面地将一封信交给了他。捧着这封武汉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王军喜出望外,当场喜极而泣。

  1985年8月底,王军在南京码头乘江轮去武大报到,从此开始了大学生活。在武大,王军对诗歌更加入迷。他和喜欢诗歌的同学们一起筹办樱花诗会、组织诗歌社团、拜访著名诗人、举办诗歌活动,成为武汉大学诗歌爱好者中最活跃的一位校园诗人,并先后在《诗刊》、《星星》、《青春》、《飞天》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蓝色的初恋》,成为1980年代大学校园诗人代表诗人之一。

  写万行诗的诗歌回归

  洪烛曾经离开诗坛整整10年。1989年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在北京没有经济实力买房,洪烛只能选择租房和睡办公室,为此搬家无数次,苦不堪言。1992年,在参加完《诗刊》社举办的第十届“青春诗会”后,为了有能力买一套商品房,结束那种“游击队员”的生活,洪烛忍痛割爱,从1993年开始,不再写诗,转攻大众文化,狂写为稻粱谋的青春散文。那时,大众化期刊如雨后春笋,《女友》等数百家发行量巨大的青年类、生活类报刊对于美文的需求极大。面对这种“商机”,敏锐的洪烛凭借自己横溢的才华,开始了青春美文的创作。那些年,洪烛创作的青春美文几乎覆盖了各种流行报刊,并出版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浪漫的骑士》等散文集,在全国读者中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洪烛”热,迷倒了无数的少男少女。在此期间,他被《女友》杂志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 并和汪国真、赵冬、邓皓并称为青春文坛的“四大白马王子”,还获得了老舍文学奖散文奖等多个奖项。1999年,洪烛终于在北京东四环全款买了一套房子,如愿以偿地住进商品房。

  在淡出诗坛长达10年之久后,洪烛选择了回归诗坛。2005年10月的一天,洪烛应邀第一次赴新疆采风。在途中,洪烛被新疆的一路美景强烈地震撼了。回到北京,洪烛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和灵感,狂热地写下第一首诗《降落在月亮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仿佛喷泉的开关被打开了,一年时间里,他写出了约400首短诗构成的长达8000行的大型组诗《我的西域》。

  2008年元旦,远在广西的著名诗人汤松波邀请老友邱华栋、洪烛、周瑟瑟、吴茂盛相聚桂林。当时,在漓江的游船上,洪烛第一次提出了“归来者”的概念。2008年5月,邱华栋把“归来者诗丛”这一选题上报,得到了社领导的支持。于是,借此机会,洪烛的诗集《我的西域》和其他五位诗人的佳作选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隆重推出,在诗坛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凭借这本后来曾荣获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的诗集,曾经远离诗坛十年的诗人洪烛成功地回归诗坛。

  2018年11月23日,洪烛在参加一个文学活动时突发脑溢血,被送入医院抢救。在卧床一年零五个月左右之后,洪烛与世长辞,享年53岁。

  洪烛的一生,共计出版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集、随笔集40余种。他最后出版的一本书是由太白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洪烛诗选》。

  (责任编辑 :只恒文)

原标题:洪烛燃尽蜡炬 化作满天诗文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