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看视频
深夜,火神山医院依然灯火通明,这里是与病毒决战、与时间赛跑的战“疫”前沿阵地。
除夕出征的白衣战士已经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他们之中,由陆军军医大学毛青、李琦、杨仕明、曹国强、任小宝、陈萍组成的“专家党员突击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平均年龄超过54岁,党龄最短的也有28年,都是自战“疫”发起之时就冲在最前线的无畏战士。
“一个党员一面旗。”抗疫一线,6名专家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看到他们的身影,就会让人放心,给人力量”。
午夜,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主任李琦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新收治的患者制订治疗方案。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到“红区”查房、召开科室例会、参加重症患者会诊……一整天满负荷的工作下来,已经55岁、患有严重呼吸睡眠障碍的李琦有些吃不消,血压飙升到180。妻子打来电话叮嘱他注意休息,他迫不得已撒了个“善意的谎言”:“放心吧,我已经回到宾馆,睡一觉就好了。”
身为医疗专家的李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清楚,出征时,他在背囊里装上了便携式呼吸机。可一旦投入战“疫”,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与李琦一样拼命的,还有大他1岁的传染病专家毛青。医院要扩大收容量成立新的综合科,身兼医院专家组、感控组副组长的他主动请缨担任科主任;接诊的病人下肢瘫痪下不了救护车,他不顾髋关节的伤痛第一个冲上去把病人抱下来……
“党员、军人、医生,任何一个身份都决定了我必须毫不迟疑地往前冲!”毛青的话,道出了“专家党员突击队”每个人的心声。
专家杨仕明,还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
“等东湖的樱花开了,我们约起过早哈!”不论是金银潭还是火神山,只要操着一口地道武汉话的杨仕明教授出现在病房里,患者们就会备感亲切、倍增信心。
一个多月来,这位“军医中的武汉伢子”,每天都会出现在“红区”查房、问诊。可患者们不知道,杨仕明的母亲就在武汉,老人家到现在仍不知道儿子就在战“疫”前线。
每次提起这个话题,杨仕明都十分愧疚,虽然只有一江之隔,但为了不让老人家担心,他只好把对亲人的挂念深深埋在心底。
“专家党员突击队”队员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专家,医疗救治中遇到疑难问题,他们起着“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
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时组织专家会诊,一名患者的CT影像显示肺部几乎全白。主治医生焦急万分,建议立即增加抗病毒药物进行输液治疗。
“且慢!”参加会诊的曹国强教授盯着CT影像,语气坚定地说,“这影像与新冠肺炎的典型表现有着细微差别,我认为,很可能是胸腔积液造成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衰,大量输液可能有风险。”
毛青、任小宝、杨仕明等几位专家经过认真讨论,对曹国强的看法都表示支持。
按照专家们的意见,主治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纠治心功能不全入手展开救治。3天后,CT影像显示,患者肺部病灶大部分都消失了,由重症转为轻症。
还有一次,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上报了几名准备出院的患者,请专家最后审定。
曹国强、任小宝、杨仕明等几名专家仔细审看病例、化验单等资料,都对其中一名患者提出异议。
“虽然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但仔细分析他肺部影像的变化,相比入院前没减轻反倒加重了,这个病人不能出院。”
原来,这是一名从方舱医院转来的轻症患者,入院前的CT影像资料不全,只有一个CT报告。给出出院建议的医生主要依据的是核酸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减轻,没有仔细推敲入院前后肺部CT影像的变化。
事情的发展再一次印证了专家们的判断,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核酸检测再次呈现阳性。
在战“疫”的各个方面,“专家党员突击队”都用他们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为大家答疑释惑、排忧解难。
1月28日,护士谭琼下夜班回到营地后,身体突然出现不适并伴有剧烈咳嗽。
“是不是被感染了?”谭琼有些慌了。
曹国强得知后,第一时间赶来诊断。没有听诊器,他就直接用裸耳贴在谭琼背上听肺音。最终,曹国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定,谭琼只是普通的感冒。
取咽拭子对操作者来说风险较大,他们就陪在年轻医生身边一起操作;高龄患者听力不好,他们就俯身贴着老人耳朵讲话;患者长期住院情绪不佳,他们就拉着患者跳舞、打太极拳……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病人沟通交流、如何处理棘手的问题。
李大勇 张旭航 刘远桥 来源:中国青年报